如果你想知道寶寶的睡眠歷程,如果你想了解東西方寶寶睡眠習慣有何不同,如果 你還在為寶寶的睡眠問題而煩惱,那么,請進來看看吧 兩國權威兒童睡眠專家的精彩解答,會讓你的眼前豁然開朗
從出生開始,共同的睡眠歷程
想要讓寶寶睡得好,睡得香,先要了解寶寶的睡眠歷程。

越小,睡得越多
1 ~ 3 個月的新生寶寶一天當中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每天睡18 小時左右。
到了4 ~ 6 個月, 寶寶每天睡眠時間應保證在15 ~ 16 個小時。隨著寶寶對周圍世界活動欲求的迅速發展,白天的睡眠時間開始逐漸減少。以前夜里醒兩次的寶寶,現在只醒1 次;以前只醒1 次的寶寶,現在能夠一覺睡到天亮。
7 ~ 11 個月的寶寶每天睡眠時間應在14 ~ 15小時,一般夜間睡10 小時左右。
當然,這些數字都是平均數,每個寶寶都有個體差異。有的寶寶需要比平均值更多的睡眠,有的寶寶睡得相對少些,只要寶寶白天的精神和情緒都很好,就不必擔心。
2 周開始:教他分清白天和黑夜
到寶寶2 周大時,就可以開始教寶寶區別白天和黑夜了,讓他逐漸懂得白天可以盡情地玩,晚上則要安靜下來準備睡覺。在白天寶寶醒著的時候,盡可能多的和寶寶玩,讓他的房間保持明亮。也不要刻意減少日常生活噪音,比如電話鈴聲、洗衣機的聲音、電視聲。到了晚上,在寶寶醒著的時候,不要和他玩。把房間燈光調暗,保持屋內安靜,不要和寶寶多說話。慢慢地,寶寶就會開始意識到這是晚上該睡覺的時間了。
2 ~ 4 個月:找到睡眠節奏
在1 個月末到2 個月的時候,寶寶的睡眠有了變化,睡眠的間隔拉長了,尤其是夜里,他可以連續睡6 個小時。白天,寶寶醒的時間也多了, 出現24 小時的周期(一晝夜節律)。不過,寶寶在這方面的個體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睡眠的質量也在變化:不安睡眠減少,平靜、穩定的睡眠增多。
當然,連續睡6 個小時并不是說他一直沉沉地睡著,而是深睡眠和淺睡眠兩種狀態交替進行。在每個交替階段,寶寶都會有一個持續1 ~ 10 分鐘的小醒,在小醒時,寶寶會嘟囔、翻身,有時會哭,然后再入睡。這時, 你千萬不要弄醒他、哄他,或給他喂奶,否則他就會養成習慣,夜里一醒就非得讓大人哄才能再次入睡!
3 個月:開始形成睡前程序
在這個時期,寶寶的睡眠模式正在形成,是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的黃金時期,大約堅持1 ~ 2 星期就可以做到。睡前程序可以包括給寶寶洗個澡、按摩、換新尿布、讀一兩篇睡前故事、唱一支搖籃曲等。任何適合你家庭情況的睡前程序都可以,只要你堅持每天在同一時間、以同樣順序完成。
3 歲:不用再強迫他午睡
對于3 歲以上的寶寶來說,只要他夜間睡得很好,睡眠時間也充足的話,就能滿足他生長發育的需求。如果寶寶不愿意睡午覺,父母也不必強求。
淺睡眠時的各種表情

處于淺睡眠的時候,寶寶是很“活躍”的,面部表情多樣化,在寶寶的睡眠表情中,可以識別6種基本的情感:害怕、憤怒、驚奇、厭惡、悲傷和喜悅,尤其是喜悅的表情,就像是天使般的微笑。
不同國度睡眠習慣對對碰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不管是黃種人還是白種人,都要睡覺。你可能會想:睡覺嘛,閉上眼睛就睡了,能有什么差別?其實不然,孩子的睡眠習慣、作息時間,也會受經濟條件、生活習慣的影響,甚至受所處地區、國家的影響,不信你看——
分房睡 Vs 同屋睡

過去,我們的住房條件和經濟條件都不太好,所以很少人家里會專門為了剛出生的小嬰兒準備一張床,都是和父母一起睡在大床上。現在,住房寬敞了, 經濟條件也好了,寶寶往往還沒出生,爸爸媽媽就已經給他準備了一張漂亮的嬰兒床。不過,即使家里有房間,一般父母也不會將剛一出生的寶寶獨自放在一個房間,而多半采取分床不分房的做法,將小床安置在大床旁邊。法國的媽媽們則習慣于讓寶寶獨自睡在一個房間里,媽媽們只是晚上偶爾起來看看寶寶,給他蓋蓋被子。他們認為這樣能保留自己的私密空間,同樣,也讓寶寶從小有一個自己的獨立空間,培養寶寶獨立睡眠的習慣。
《父母必讀》寶寶睡眠專項調查顯示:如果有條件的話,寶寶出生后,你會讓他單獨睡一個房間嗎?
會 29.7%不會70.29%
專家看點
與家人同睡是一種自然現象,有助于防止嬰幼兒各種意外的發生。在中國,因孩子與父母同睡一個房間,寶寶出現“嬰兒猝死綜合征”的可能很少。嬰兒睡在父母房里自己的床上,比較容易睡著,而且睡眠質量也好。但如果和父母睡在一張床上,會增加嬰兒受傷以及死亡的機會,嬰兒往往就寢不規律,難以入睡,夜間醒來頻繁。因此,讓寶寶與父母“ 同房、不同床”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這樣做一方面能夠方便媽媽晚上起來給寶寶喂奶、照顧寶寶,使寶寶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又能給寶寶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讓寶寶睡得安全,避免大人擠壓到寶寶。至于培養孩子獨立性,等四五歲以后再“分房”也來得及。
俯睡Vs 仰睡

過去,我們一直都是讓寶寶仰躺著睡覺。前幾年,也有一些媽媽嘗試著讓寶寶趴著睡,因為據說趴著睡能夠讓寶寶的頭形長得更圓, 腦容量更大,而且臉型也更立體、更好看。而仰躺著睡會使寶寶的腦袋睡扁了,臉盤也會變大,將來長大了影響容貌。
有趣的是,當我們對睡姿說法不一的時候,西方人對于寶寶睡姿的說法也在改變。他們認為,讓寶寶趴著睡,有可能會造成嬰兒猝死,主張在嬰兒學會翻身之前,讓他們像中國的寶寶那樣,仰著睡,這樣的睡姿對于小嬰兒來說是最安全的。
《父母必讀》寶寶睡眠專項調查顯示:
你認為寶寶哪種睡姿比較好?
俯睡0%
仰睡33.33%
側睡66.66%
專家看點
趴著睡覺的寶寶睡得比較熟,不容易驚醒,對于睡不安穩、容易哭鬧的寶寶,以及有胃食道返流、容易吐奶、斜頸等的寶寶,俯睡都很有幫助。但是,由于兩三個月內的小寶寶脖子力量還不大,如果頭部周圍柔軟的物體遮住他的口鼻時,他無法把頭轉開,發生猝死的概率要遠遠高于仰睡的寶寶。所以,讓寶寶以俯姿睡覺時,不要用過軟、過厚的床墊和枕頭,頭部四周不要放置毛巾或毛絨玩具,而且一定要有家人在身邊看護。
仰睡的優點是小寶寶的臉部朝上,口鼻可以直接接觸空氣。但仰睡的姿勢將胸腹部和外生殖器暴露出來,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因此寶寶不易熟睡。有些容易溢奶或嘔吐的寶寶,在仰睡時嘔吐物可能回嗆而阻塞呼吸道,甚至吸入肺部而發生危險。
側睡可以避免嘔吐或習慣性吐奶,減少寶寶因吐奶而被嗆,但對于小寶寶而言,側睡姿勢不易保持,需要家長幫助。
可見,沒有任何一種睡姿是完全沒有缺點的。讓寶寶采取哪種姿勢來睡覺最好,其實應視個人的喜好及寶寶的習慣或特殊需求來決定。
依戀物Vs 媽媽陪

怎么讓寶寶進入甜甜夢鄉,也是媽媽們同樣要面對的問題。在法國,伴隨寶寶入睡的,是他們的依戀物(如泰迪熊、小抱枕等)。媽媽們往往在給寶寶講故事、道晚安等睡前小儀式之后,親親寶寶,關上門和燈,就走出寶寶的房間了。所以,很多寶寶通常是抱著自己的依戀物慢慢進入夢鄉的。
在國內,我們的寶寶往往是在媽媽的陪伴下,在媽媽輕拍中,在媽媽的歌聲、故事里,很多寶寶還是在媽媽的懷抱里,慢慢進入夢鄉的。所以,絕大部分的法國寶寶都擁有自己的依戀物,而我們的寶寶需要依戀物陪伴入睡的概率要小得多。
《父母必讀》寶寶睡眠專項調查顯示:
你的寶寶入睡時需要依戀物嗎?
需要44% 不需要56%
寶寶小的時候,你是抱著哄他睡覺,還是讓他自己躺在小床上睡?
抱著哄81.18% 在小床上18.81%
專家看點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依戀物、大拇指或者安撫奶嘴表現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依戀物能幫助寶寶戰勝孤獨,它的氣味和手感能讓嬰兒想象到在媽媽懷抱中的感覺,使他能夠面對和媽媽的分離,包括夜晚的分離。所以,嬰兒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依靠他的依戀物入睡。
至于一兩個月的寶寶需要哄著入睡很正常,是寶寶合理的生理、情感需求,應該盡量滿足他。只要通過哄睡寶寶能夠正常入睡,而且一旦睡著放進嬰兒床后仍然保證能安然睡眠,這種哄睡是可以實行的。但是要切記不能一直抱著從入睡到睡醒,這稱為抱睡。抱睡容易養成寶寶不良睡眠習慣,形成睡眠依賴。
嬰兒床→小床Vs 嬰兒床→大床→小床
寶寶出生后,我們習慣于采取與寶寶同房不同床的睡眠方式,這樣既能使寶寶有獨立的空間,又方便照顧寶寶。但是,寶寶八九個月到1 歲多時,往往不愿意自己睡在小床上,總想和媽媽一起睡大床。而且嬰兒床就在大床旁邊,寶寶很容易就能爬到大床上。媽媽們覺得這時候寶寶大些了,不再擔心同床睡會壓到他而發生意外,而且看到寶寶和自己睡更踏實,省了不少心,也就默許了寶寶上大床。等到寶寶再大一些,才讓寶寶回到小床上去,但往往難度比較大。
而在法國,孩子因為從小就在一個房間睡,已經養成獨睡的習慣,而且他們離父母很遠,基本上沒有機會上大床,直接就從嬰兒床過渡到了小床。
《父母必讀》寶寶睡眠專項調查顯示:
寶寶曾經有過和你們睡大床的時候嗎?
有 97%
沒有3%
專家看點
躺在媽媽的身邊,寶寶覺得很舒服、很暖和、很安全,他當然不愿意睡小床了。而一旦睡慣了大床,要讓寶寶回到小床上,寶寶會認為爸爸媽媽不喜歡自己了,不要自己了。而且,孩子在身心發育過程中會對許多現象和事物產生恐懼心理,比如害怕黑暗、孤獨,甚至害怕想象中的人和事物。離開爸爸媽媽溫暖的懷抱,恐懼感會更加強烈。
想讓寶寶自己睡小床,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步驟。剛開始可以讓寶寶先睡大床,等他睡著后再把他抱到小床上。早上寶寶醒來時,要及時出現在寶寶面前,安慰他、夸獎他。這樣既讓寶寶獲得安全依戀,又增強了寶寶自己睡的勇氣和信心。過一段時間,就可以訓練寶寶在小床上獨自入睡了。爸爸媽媽可以在小床邊給他講故事,并給寶寶充分的愛撫,使他感到安全和溫暖,能夠平靜入睡。
不同國度,相同的睡眠煩惱
《父母必讀》寶寶睡眠專項調查顯示:
你曾經為寶寶的睡眠問題煩惱過嗎?
是94.11% 否5.88%
你曾經為寶寶的哪些睡眠問題發過愁?
晚上要醒好幾次15.01%
夜間睡不踏實、哭鬧15.33%
晚睡15.01%睡眠時間少17.57%
黑白顛倒4.15% 不肯睡小床4.79%
不肯睡午覺6.38% 入睡困難21.72%

雖然在睡眠習慣、哄寶寶入睡的方式等方面,法國和中國各有不同。但是,作為父母,他們同樣要面對各種各樣寶寶睡眠的問題。
Q:我的寶寶4 個月,她明明很困了,揉眼睛、鬧脾氣。但只要把她放在床上,她馬上就清醒,甚至叫喊起來,我該怎么辦? 奧迪
A: 孩子的這些跡象是睡眠來臨的信號:揉眼睛、打哈欠、情緒低。再大一些,有的孩子會拿著自己的一綹頭發,或者吃大拇指。這個時候就要把孩子放在床上,而不要推遲睡眠的時間。孩子哭也沒關系,最后她會睡著的。有的孩子鬧覺,是為了排解壓力,家長不必太焦慮。
Q:2 個月的小寶寶晚上睡五六個小時都不醒,中間要不要叫醒他喂奶?李麗
A: 一定要忍住自己不要叫醒孩子!他餓的時候會表現出來。要把孩子前幾個月的睡眠當作神圣不可侵犯的事情。為了讓他在6 個月前能建立起睡長覺的睡眠規律,要滿足寶寶熟睡的要求,永遠不要人為打斷他的睡眠周期。
Q:孩子一醒就應該馬上給他喂奶嗎?周志娟
A: 應該先確定他是不是餓了再決定是否喂他。看看他是不是貪婪地吸吮拳頭或者衣角?他是不是轉過頭努力地尋找你的奶頭?如果沒有這些跡象,你給他喂奶就可能失敗。不過,即使他餓了,有這些跡象,你也別著急。在喂他之前,你可以花幾分鐘和他眼睛對著眼睛說話,對他微笑,進行親子交流溝通,這樣能讓寶寶更安心,更快地平靜下來。
Q:父母的生活節奏對嬰兒的生活節奏有影響嗎? 凱樂莉
A: 新生寶寶完全依賴于養育他的人。他不僅僅需要你喂他,給他換尿布,撫摸他,他還需要從你那兒逐漸掌握一天的生活節奏和作息時間。你們就是他的“時間制定者”。
晚上如果家里變得安靜、昏暗,大家都準備睡覺;而早上,鬧鐘響起來,各種聲音重新響起,大家開始起床。孩子就會根據這些信息去調整自己的時間,慢慢地形成了正常的生活節奏。
如果很晚了你們家的音樂和電視還響著,你經常睡到第二天中午才起床,孩子就很難建立起正常的生活規律。所以,家中有小嬰兒,父母除了遵守固定的作息時間,別無選擇。當然,這不是讓你們全家都回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狀態。你只要注意保護寶寶的睡眠,避免聲音太吵和過于紛亂就行。
Q:我的兒子17 個月,夜里有時會哭醒。可我們卻經常找不到原因。難道這么小的孩子也會做噩夢嗎? 伊莉達
A: 只要孩子會說話,就開始會做夢了。如果是噩夢,一般是在下半夜出現,孩子會因為做了噩夢而醒來,有時候還會說出自己夢到了什么:“是大灰狼!”這時候要安慰他。如果是上半夜哭醒,很可能是夜驚。夜驚一般發生在深睡眠階段。孩子會坐起來,很驚恐的樣子,還會出汗,像著了魔似的。這時千萬不要叫醒他,他會自己入睡的,而且不會有任何記憶。
夜里的表現反映的是白天的焦慮。如果孩子夜里經常哭醒,要仔細找找原因,看是什么事情在困擾著他。
Q:我的孩子很晚才睡覺,他會不會第二天也很晚才起?關紅
A: 通常父母們都這么認為,而事實上并非如此。孩子的瞌睡蟲還是沒能敵得過生物鐘,不管孩子前一天晚上睡得多晚,他大部分時候也會像平時那樣在早晨的同一時間醒來。這會使孩子的睡眠時間不夠,睡眠質量下降。所以,晚睡的孩子會更疲勞,甚至可能出現夜驚。
Q:我的兒子2 歲了,我應該把嬰兒床換成小床了嗎?愛莉斯
A:如果孩子已經很強壯,能夠輕易地跨過嬰兒床的欄桿了,這時可以給他換一個小床。如果不是這樣,就不必著急換床。有的父母覺得帶床欄的小床像監獄,大一些的孩子可能不喜歡。其實,孩子通常會感到這樣的床比較安全。
Q:寶寶睡覺愛踢被子,給他多穿點衣服睡覺是不是能讓他睡得更踏實而且不愛感冒?米依
A:給寶寶穿太多衣服睡覺是一種不科學、不健康的習慣。因為穿太多的衣服睡覺,不僅會妨礙寶寶全身肌肉的放松,還會影響他的血液循環和呼吸功能,影響寶寶睡眠。另外,把寶寶包裹得太嚴實了,會出現散熱不暢,引起大量出汗,導致寶寶感冒或出現皮膚問題。
Q:為什么晚上不能開燈睡覺?鄧梅
A:由于寶寶的神經系統尚處于發育階段,適應環境變化的調節機能差,如果臥室內通夜光亮如晝,會改變人體適應的白晝黑夜的自然規律,導致睡眠時間縮短,影響寶寶正常的新陳代謝,進而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同時,睡覺開強光燈,也會影響孩子的視力發育,將來患近視眼的幾率要比正常的孩子高。
Q:寶寶9 個月以后,變得很難入睡。我們該怎么做才能糾正這種情況?
A:寶寶出現這種情況,首先要找找原因,是不是近期寶寶的正常生活被打亂了,如父母出差了、睡覺不定時、搬家了、來了新的保姆或親戚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他的睡眠。
如果排除以上因素,孩子還是難以入眠,這時不必把他抱起來,只要和他輕聲說話、撫背、拍屁股,并告訴他現在是睡覺時間,寶寶會逐漸安靜下來并最后入睡。如果寶寶想吃手指或吸吮安撫奶嘴,就先放任他吧。
睡眠新觀點異彩紛呈
4 個月前,把握90 分鐘周期
據《今日美國》報道,美國加州睡眠研究專家波利#8226; 摩爾博士最近發現了一種新方法,能根據人體睡眠規律有效提高寶寶的睡眠質量,這就是90 分鐘睡眠法。
摩爾博士把她的方法簡單歸結為4 句話:記錄寶寶睡醒的時間。在此時間基礎上加90 分鐘,作為下一個睡眠周期的開始,在這90 分鐘內,可以和寶寶玩耍、喂奶。快到90 分鐘時,開始哄寶寶睡覺。等到下次睡醒,繼續重復這樣的周期。
試驗證明,周期性的小睡確實能夠幫助寶寶徹夜入眠。它不僅能培養寶寶良好的睡眠規律,還能解決其他一些睡眠問題,比如常要人抱、晚上不愛睡、分不清白天黑夜等。
摩爾博士指出,在每個90 分鐘的后期,有一段時間寶寶會表現得比較警覺,而當警覺感漸漸消退時,就是哄孩子睡覺的最佳時機( 也許只有5 ~ 15 分鐘)。另外,父母還需要察覺寶寶的睡眠信號,如打哈欠、揉眼睛、拉耳朵、無精打采等。如果寶寶的睡眠信號或周期沒有被家長察覺,他們就會自然過渡到下一個周期,直到再一個90 分鐘過去才能入睡。
這種方法最適合4 個月以前的寶寶。4 個月以后,寶寶白天醒著的時間可能更長、更警覺,即使三四個小時不睡也不用擔心,因為寶寶可能已經形成了新的生物鐘。
睡眠不足,容易發胖
據美國《肥胖》雜志報道,約翰斯#8226; 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對11 項研究進行了統計分析,這些研究都記錄了兒童的睡眠時間和他們的體重。這些科學家證實,沒有足夠的睡眠時間,會擾亂體內的激素水平,也許會導致體重過度增加。
缺乏睡眠,孩子容易受傷
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研究人員在近期《公共健康護理》雜志上報告說,學齡前兒童如果缺乏睡眠,容易因為行動或反應遲緩而受傷,他們比睡眠充足的兒童受傷的幾率平均高兩倍。
科研人員在兩年多時間里跟蹤調查了近300 名學齡前兒童,對兒童睡眠時間和醫療記錄等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缺乏睡眠的兒童很容易受傷,而睡眠充足的兒童則很少出現這種情況。雖然還不清楚缺乏睡眠兒童容易受傷的原因,但他們猜測,兒童正處在生長發育期,充足的睡眠對于控制運動的神經系統良好運轉有重要作用。
孩子睡眠有問題,父母健康受影響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在英國《兒科》雜志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說,兒童的睡眠問題不僅會導致父母缺乏睡眠,還有可能影響父母的身心健康。
在調查澳國內1 萬多個有嬰兒或學齡前兒童的家庭后,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那些孩子有睡眠問題的父母健康狀況都比較差,精神也比常人緊張。
研究發現,母親尤其受到兒童睡眠問題的影響。嬰兒的睡眠問題可能會導致父親身體健康受影響,但所有年齡段兒童的睡眠問題都可能妨害母親的身心健康。研究人員分析說,這可能因為通常是母親照顧孩子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