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圖書編輯想讓我對他們將要出版的一本新書寫幾句話。看著書稿,我想起前不久看到過的一段話:滿街都是關于婚姻和家庭的教科書,但滿街都是不幸的情史;滿街都是企業管理的經典著作,但隨處可見破產的企業。如果套用這個句式,是不是可以說,滿街都是兒童養育和教育的圖書,但很多家長仍然不知如何面對孩子?
于是,我覺得,問題可能不是出在各種各樣的圖書雜志的字面上,而是手段與理念、方法與情境、技巧與智慧、表達與能力之間的不協調。沒有一個父母不是“為了孩子好”,但,如果沒有清晰的理念、生活的智慧、思想的能力和恰當的情境,手段、方法、技巧與表達就會顯得蒼白和無力,甚至還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不光是教育理念,一些“有利于健康”的“好東西”如果不當使用,也會出問題。這期雜志上的《別讓消毒劑溜進身體》中,兩位父母為了避免孩子被細菌感染,把“清潔”推向了“無菌”,少量消毒劑在不經意間進入孩子的身體,反而給孩子帶來了不適。崔大夫告誡我們:消毒劑不應該進入家庭,因為家庭不需要消毒,不需要創建無菌環境。
第一眼看到《讓身邊的物品“long life”》,覺得很新奇。“long life”應該是指有生命的東西啊!原來,這里的“longlife”是將我們身邊的所有物品都賦予了生命的價值,并不斷地延伸它們的價值。不過,這不是簡單地指那些“能用很長時間”的東西,或永不丟棄的樸素概念,而是加入了我們敬重自然、珍重物品的用心和聰明智慧的做法。
如果你的寶寶今年入園,那就要進入倒計時階段了。細心的編輯按照入園前一個月,入園前三周,入園前兩周,入園前一周,入園前一天,寶寶今天入園了,列出了這30天要做的事。屬于一貫放松的媽媽,可以稍微加緊做點準備;屬于容易緊張的媽媽,也許會具體操辦這些小事反而變得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