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寶寶的呼吸道要經受寒冷、病毒、細菌等各種各樣的考驗。
你打算怎么幫寶寶去面對這些考驗?
怎樣才能讓寶寶健健康康地度過冬天?
《父母必讀》特約兒科專家、保健專家以及中醫專家聯合會診,
為你開出今冬——
最全面的保護良方
最貼心的護理建議
最省事的防治竅門
呼吸道疾病,你最擔心的、最頭疼的、最想知道的TOP10
感冒、咳嗽就好像是冬天的附屬品一樣,不招即來,卻揮之不去!所以,每年冬天,父母們都會為此煩惱不已。
那么,對于呼吸道疾病,父母們最擔心的是什么?最令他們頭疼的又是什么問題?他們最想知道哪些知識?看看我們的專題網絡調查,最受關注的這10 個問題,你是不是也曾關注過?
1、孩子咳嗽反反復復,吃了好幾種藥也不好42.16%
2、那么多種感冒藥,不知道該給孩子吃哪種好39.75%
3、有沒有一些操作簡單的居家預防感冒的小竅門31.41%
4、感冒咳嗽老不見好,會不會是其他疾病30.43%
5、感冒發燒一定要做血常規檢查嗎28.15%
6、冬天能不能吃一些增強免疫力的藥使孩子少生病27.27%
7、孩子發高燒,吃了退燒藥也退不下來,會不會燒壞了27.17%
8、感冒流鼻涕時間長了,會不會引起其他病21.73%
9、中醫的一些按摩手法能不能預防孩子感冒20.66%
10、孩子感冒發燒好幾天了,用不用再上醫院看看20.65%
不管這些問題你以前有沒有注意過,但只要孩子感冒,這些問題我們都要面對。兒科醫生、保健醫生和中醫醫生的聯合會診,讓你找到滿意的答案。
兒科醫生的提醒:病毒、細菌,不同治療
怎么一到冬天孩子就斷不了感冒、咳嗽?這和孩子的身體發育、天氣、病毒活躍期都有關系。孩子的免疫系統發育還不成熟,上呼吸道黏膜比較稚嫩、薄弱,管腔短小、狹窄,功能也不夠健全,所以特別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害。幾種因素一夾擊,孩子就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感冒、咳嗽。
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細菌感染、支原體和衣原體感染等。其中病毒性感染最多,大約占到了90% 左右。常見的病毒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孩子受到病毒感染后,會有1 ~ 2 天的潛伏期,然后出現乏力、打噴嚏、流鼻涕、咽疼、發燒等癥狀。
細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雖然比病毒性感染要少得多,但一旦感染就比較嚴重,而且局部定位明確,如扁桃體炎、中耳炎、鼻竇炎等,其主要病原為A 族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近年來,由支原體、衣原體感染導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有增多趨勢,癥狀為刺激性干咳、少痰。此外,流感、麻疹、腮腺炎、猩紅熱、流腦等呼吸道傳染病也會增多。
當然了,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還是普通感冒。這類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不需要用抗生素,但如果出現并發癥和細菌感染,則要給予抗生素治療。
呼吸道感染關鍵詞
發燒
發燒是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癥狀。孩子感冒時,經常會在夜間突然發起高燒,這是因為嬰幼兒身體含水比例比成人高,只要輕度缺水就影響散熱,容易發燒。孩子生病的時候,精神差、睡得久。夜間長時間不進食、不喝水,體溫就更容易升高。
體溫的高低并不能說明病情的嚴重與否,孩子個體反應的差別很大,體溫高不一定是病情嚴重,發燒是感冒的一個癥狀,是機體的反應過程。當然,發燒溫度過高,可能會造成高熱驚厥。感冒引起的發燒往往會持續3 ~ 5 天,經過抗感染和抗病毒治療,體溫會逐漸恢復正常。如果孩子發燒時間超過5 ~ 7 天,且經過以上治療不見好轉,則需要到醫院就診。
孩子體溫在39℃以下,精神狀態良好,可以在家口服退熱藥物治療,如泰諾林、布洛芬、百服寧等。退熱藥是通過發汗達到退熱目的的,如果孩子吃了藥后熱度還不退,可給孩子喝些溫水發汗,或用熱水擦浴協助退熱,也可以用溫水反復擦拭背部及腋下、腹股溝、四肢皮膚等血管豐富的部位。如果孩子體溫超過39℃,且精神萎靡或有高熱驚厥病史,要及時送醫院就診。
咳嗽
咳嗽也是感冒的常見癥狀,是一種保護性的反射動作,因為咳嗽能把呼吸道中的痰液和有害物質清理出來。孩子感冒出現咳嗽,有利于咳出痰液,促進疾病恢復,所以一般不需要用止咳藥物。只有咳嗽劇烈,影響到孩子的睡眠和進食時,才可適當給予止咳藥。常用的止咳藥有:澳特斯口服液(止咳,消除鼻塞、流涕、打噴嚏癥狀)、易坦凈(止咳,稀釋痰液)。
久咳不愈
有時候你會發現,孩子感冒早就好了,可咳嗽卻還持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這種現象醫學上稱為“感冒后咳嗽”。出現感冒后咳嗽的原因可能是病毒感染導致氣道上皮的完整性受到破壞,或持續的氣道慢性非特異炎癥,引起氣道高反應性暫時性增高。對于這類咳嗽,不能用止咳藥和抗生素治療,可以用降低氣道反應性的藥物來對付,比如順爾寧。
血常規化驗
一般孩子感冒就醫時,醫生都會先讓孩子做血常規檢查。這個檢查的目的是確定孩子的感冒是細菌性感染還是病毒性感染,然后才好根據化驗結果來對癥治療。
在血常規檢查中,如果發現白細胞數量明顯高于正常水平(正常情況下為8000 ~ 10000),說明孩子確實是細菌性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如果孩子的白細胞數量并不高,那么說明孩子患的是病毒性感冒,不能使用抗生素治療。
輸液
看到孩子生病的難受樣兒,家長都著急,總希望孩子的病馬上就好,覺得輸液能好得快,這樣能讓孩子少受點兒罪。實際上,大部分感冒發燒根本用不著輸液就能恢復。只要孩子沒有并發癥,就不必輸液治療。
況且,輸液治療時,一旦發生過敏反應,后果通常很嚴重,甚至有些過敏反應是致命的。另外,長期靜脈使用抗生素,還會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產生耐藥性。吃藥相對于輸液來說,更安全、更方便,也更便宜
抗生素
引起孩子感冒的主要病原體是病毒。只要是病毒性感冒,就不需要用抗生素。只要加強護理,適當休息,多喝開水,給予易消化的飲食,配合口服感冒藥,很快就能恢復健康。
如果孩子體溫持續不退、精神萎靡,或并發化膿性扁桃體炎、支氣管炎和肺炎,就需要適當給予抗生素治療。為了充分發揮抗生素的作用,必須嚴格按醫囑給孩子服藥。孩子服藥后,癥狀就會開始慢慢減輕或消除。這時不要隨意給孩子停藥,因為孩子體內的致病菌很可能仍然存在,如果停藥過早,很可能導致感染繼發,甚至引起更嚴重的合并癥。
反復感冒
嬰幼兒每年患上呼吸道感染達7 次以上,就可認為是反復感冒。
反復感冒的主要原因是孩子的呼吸器官發育還不成熟,容易吸入致病微生物和灰塵,全身及呼吸道局部抵抗力較差,不易清除侵入機體的致病微生物,當天氣突然發生變化時不能立即調節來適應天氣的變化,就容易誘發疾病。另外,營養不良,佝僂病,微量元素鋅和維生素A 缺乏,對上呼吸道感染治療不當,都會引起反復感冒。
對反復感冒的孩子,要加強體育鍛煉和適當戶外活動,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適當補充維生素A 和微量元素鋅,積極治療和預防佝僂病和營養性貧血,必要時還可有選擇地使用免疫調節藥物如黃芪、槐杞黃顆粒等。
特別提醒
有時候孩子反復咳嗽、氣喘、流清涕、打噴嚏,可能是患上了過敏性咳嗽、支氣管哮喘以及過敏性鼻炎,并不是反復感冒。
呼吸道感染,波及上下游
孩子呼吸道的通路比較狹窄,對病原體的生長繁殖比較有利,而上呼吸道又是時時與外界直接相連的重要通道。所以,它的感染,有可能波及與它相連的部位,對“上下游”的器官造成一定的影響,還有可能向“縱深”發展。
上游:上呼吸道感染可自鼻咽部蔓延至附近器官,引起口腔炎、鼻竇炎、喉炎、中耳炎、頸淋巴結炎。
下游:如果上呼吸道感染嚴重,會進一步向下呼吸道蔓延,引起支氣管炎及肺炎;還可引起胃腸道功能紊亂,出現腹瀉、嘔吐、腹痛。
縱深:上呼吸道感染還容易引起心肌損害和心肌炎,使孩子出現胸悶、氣短、心前區不適等癥狀,需要及時治療。
保健醫生的建議:吃好睡好,感冒不擾

從寶寶飲食、睡眠、活動等日常生活方面加強防護,提高寶寶的免疫能力,避免或減少接觸病原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寶寶生病。
預防感冒關鍵詞
疫 苗
預防接種是最有效的提高寶寶免疫力的方法。很多嚴重的傳染性疾病在疾病開始時大多數表現為感冒發燒等呼吸道癥狀,以后才出現各自的嚴重癥狀。
常規接種的疫苗,可以有效地幫助寶寶預防結核病、乙肝、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麻疹等嚴重疾病。而流感疫苗、b 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肺炎疫苗等一些計劃外的疫苗,也能有針對性地幫助寶寶預防一些常見且較嚴重的疾病。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根據寶寶的情況選擇這些疫苗。
母乳喂養
母乳中有各種與人體免疫力密切相關的營養素,包括豐富的乳鐵蛋白、各種免疫球蛋白等等。隨著研究的深入,不斷在母乳中發現有新的成分,母乳喂養的好處還在不斷地被挖掘。對于小寶寶來說,母乳喂養對提高寶寶免疫力最有益,純母乳喂養寶寶發生各種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比人工喂養的寶寶少的事實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實。
營養
吃什么藥能提高寶寶的免疫力?其實,與其吃藥,不如從飲食上調節。因為人體免疫功能的正常發揮需要充足而平衡的營養作為支持。當人體受到病原菌侵襲后,體內淋巴細胞受到刺激,并通過一系列體內信號調節系統,馬上開始大量復制;隨后制造出各種免疫調節因子進一步刺激其他各種免疫細胞的繁殖,并最終產生抗體,也就是免疫蛋白,這些抗體最后將侵襲人體的病原菌殺死。人體免疫系統從受病原菌侵襲,到產生足夠抗體的整個過程是非常短暫的,只有在各種營養素充足的條件下,才可能保證淋巴細胞繁殖、抗體合成等在短時間內完成。
現在,孩子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大營養素缺乏而造成免疫力低下很少見,但由微量營養素缺乏所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則比較多見。這些微量營養素有鐵、鋅、硒等各種微量營養素,維生素A、E、C、B族維生素等的各種維生素,還有各種核苷酸、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等。這些微量營養素的缺乏,甚至是輕度缺乏,就會導致寶寶的免疫功能降低。由于這些微量營養素廣泛地存在于各種食物中,因此增加寶寶膳食的多樣性,也就是吃各種各樣的食物,是保證寶寶能攝入各種微量營養素的基礎
戶外運動
經常進行戶外活動和加強鍛煉也有助于提高寶寶的免疫力,增強寶寶抵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能力。如經常在戶外活動,接受日光的照射,可以獲得大量維生素D,提高抗病能力。經常戶外活動的寶寶更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冷熱變化。
戶外活動和鍛煉可以根據寶寶的年齡和身體狀況進行,如小寶寶可以進行撫觸、按摩等被動活動,會爬、會走的寶寶盡量讓他們自己多活動,更大的寶寶可以鼓勵他們進行跑、跳等運動。
睡眠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免疫器官和系統的自我調節和修復,保證免疫功能的正常,以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襲。而感冒和發燒后,好好睡一覺對盡快恢復是很有幫助的,特別是對普通的病毒性感冒,睡眠休息是治療良方。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人在睡眠時,體內細菌可制造出一種叫“胞壁酸”的物質,有增強人體免疫力的作用,能加速感冒及其他病毒疾病的康復。因此,睡眠也是一種治療方式,而且對感冒尤為適用。
日常護理
細致的日常生活護理也可以起到減少寶寶接觸病原微生物,增加抗病能力的目的。如注意環境衛生,少帶或不帶寶寶到嘈雜的公共場所,特別是在疾病流行期間;不要讓寶寶與患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一起玩;家里有人得了感冒,應減少病人與寶寶的接觸;經常幫寶寶洗手,或教會大一點的孩子自己洗手等。
特別提醒:多穿衣并不能保證寶寶不得病
寶寶生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被病原微生物感染,受涼只是誘因之一,但并不是決定性的。過多穿衣一方面限制了寶寶的自由活動,另一方面寶寶一動就一身汗,如果不能及時換掉汗濕的衣服,反而更容易著涼。
中醫醫生的指導:風寒風熱,區別對待
上呼吸道感染中醫又稱為“傷風”、“感冒”,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但以冬春兩季更為多見。冬天是人體陽氣最虛弱的時候,也是自然界寒邪最盛的時候,所以,冬季寒氣最容易侵蝕人體,引起疾病。
小兒臟腑嬌嫩,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抗病能力差,寒暖不能自調,加之小兒活潑好動,經常玩耍得滿頭大汗,一旦安靜下來很容易受涼感冒。
孩子患感冒后如果癥狀不重,沒有發燒,根據孩子出現的癥狀和表現可在家中休息治療,如果僅有輕微發燒,精神狀態好,也可以向醫生咨詢,分清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然后在醫生指導下酌情服用一些中成藥。
風熱感冒

風熱感冒有這些表現:發燒較高,出汗多,口唇紅,咽部干痛,鼻塞,有黃鼻涕,咳嗽聲音重濁,痰少不易咳出,舌苔黃膩。
風熱感冒用藥: 小兒清熱解毒口服液、兒童清咽解熱沖劑、板藍根沖劑等。
風寒感冒
風寒感冒有這些表現:受風寒引起的感冒,一般發燒較輕,不出汗,孩子會有怕寒怕冷的表現,小嬰兒喜歡讓媽媽抱在懷里。同時孩子還有流清水鼻涕,咳嗽、噴嚏陣陣,痰清稀易咳出,舌苔薄白的癥狀。
風寒感冒用藥:小兒感冒沖劑、午時茶、柴防沖劑等。
吃中藥,飲食有禁忌
吃中藥在飲食搭配上有一些講究,不能太隨意了。
吃雙黃連忌吃大蒜:雙黃連是清熱解毒、治療外感風熱的常見藥物。雙黃連性涼,而大蒜性熱,同時食用就會降低藥效。
吃板藍根忌吃冷飲:板藍根性涼,如果服用前后又喝了冷飲,會涼上加涼,孩子的腸胃難以承受,就會發生腹瀉。同樣的,綠豆、香蕉、黃瓜等涼性食物都不宜與板藍根同食。
服發汗藥忌吃醋和生冷食物:醋和生冷食物有收斂的作用,在服發汗藥物時如果同時食用醋和生冷食物,就會與藥效相抵,起不到發汗的作用。
服用清內熱的中藥忌吃熱性食物:蔥、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熱性食物都不宜與清內熱的中藥同服,否則藥效就會大打折扣。
父母必讀相關鏈接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一年之中如何根據季節保養身體?《黃帝內經》中提到:春天要養“生”,夏天要養“長”,秋天要養“收”,冬天要養“藏”,養的都是不同的“氣”。生發、生長起來到了一定的時候,必須要有收斂、收藏的階段,否則事物就不能長久,身體也一樣。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違背了這一規律,就會惹病上身。
舉手之勞的竅門,不用吃藥的方子
推拿按摩

按摩鼻側、耳垂。兩手食指在孩子鼻兩側做快速上下推擦,以鼻兩側微微發紅、發熱為宜。這樣按摩可改善鼻部血液循環,促進黏膜細胞分泌,防止感冒病毒進入體內。雙手大拇指和食指搓揉孩子雙側耳垂,反復操作1 ~ 3 分鐘,以耳垂發紅、發熱為度。
如果寶寶已經出現鼻塞、流鼻涕,可以給寶寶上下按擦鼻子兩側50 ~ 100 次,能有效緩解鼻塞、流鼻涕的癥狀。
捏脊。大拇指與食指相對,捏起皮膚,同時向上捻動。兩手交替, 沿脊柱兩側自長強穴(肛門后上3 ~ 5厘米處)向上邊推邊捏邊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頸后平肩的骨突部位)。
搓手。由于手拇指根部( 醫學上稱為大魚際) 肌肉豐富,伸開手掌時,明顯突起,掌很大面積。大魚際與呼吸器官關系密切。每日搓搓,可以預防感冒。方法是:對搓兩手大魚際,直到搓熱為止。一只手固定,轉另一只手的大魚際,兩手上下交替。兩個大魚際向相反方向對搓,大約搓一到兩分鐘,整個手掌便會發熱。
居家飲食

香菜根、蔥根各15 克,煎水后加適量冰糖代茶飲,可以起到宣散風寒,止咳通鼻竅的功效。
小綠白菜連根20 克,生姜3 片,紅糖60 克,同煮水熱飲,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用于感冒初起,發燒咽痛。
鮮蘆根30 克,鮮薄荷15 克,冰糖適量,煮水代茶飲,用于發燒不退,咽喉紅腫、煩躁易哭的小兒。
常吃紅色食物。紅色食物中富含β 胡蘿卜素和維生素A,對兒童的上皮組織和呼吸道黏膜有很強的保護作用,可以提高預防感冒的能力。紅色食物有:西紅柿、胡蘿卜、南瓜、紅心白薯、山楂、草莓、紅棗等。
日常起居
睡前漱漱口、喝幾口水。我們的咽喉部存在著各種致病菌,在人體抵抗力正常的情況下,少量的病菌并不能興風作浪。人體可以通過咳嗽、噴嚏等將這些病菌排出體外,也可以通過吞咽將病菌吞入胃內而殺滅。但是在夜間睡眠時,這些病原菌有更長的時間繁殖,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臨睡前漱漱口,就像洗手一樣,可以盡量多地去除咽喉部的病菌,即使這些病菌仍然能在夜間繁殖,但卻不容易達到致病的程度。
熏蒸氣。在大口茶杯中,裝入開水一杯,將面部靠近杯口,做深呼吸運動,直到杯中水涼為止,每日數次。對治療感冒,特別是初發感冒效果較好。
冷水洗臉。從夏季開始就用冷水給孩子洗臉,一直堅持到冬天。這樣做能增加面部的血液循環,提高抗病、耐寒能力,預防感冒。
可以預防和治療呼吸道疾病的營養素
維生素C。雖然現在的研究并沒有完全證實維生素C 有減少感冒次數的作用,但維生素C 確實有縮短感冒病程和減輕癥狀的作用。新鮮蔬菜和水果是維生素C 的主要來源。
微量元素鋅。臨床研究證實,在肺炎治療的同時補充鋅,具有明顯減輕癥狀和縮短病程的作用,并能有效預防再次發生肺炎。瘦肉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鋅。
胡蘿卜素。胡蘿卜素能在人體內轉化成維生素A,預防因維生素A缺乏而造成的免疫功能下降。同時胡蘿卜素本身也具有調節和激活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胡蘿卜素主要存在于綠色蔬菜、橘黃色水果等蔬菜和水果
中。
我們常說“一分預防勝于十分治療”。但在生活中我們卻常常把這個“一”和“十”的關系弄顛倒:平時不大花精力去做預防的事情,一旦孩子生病,就得花上十倍的辛勞和金錢。試試這篇文章里的一些方法,這個冬天,你和寶寶都會安康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