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孩子到底需不需要動畫支撐的世界,我們討論了太多。現在,我們不妨蹲下身來看一看,這些典型的動畫朋友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讓孩子們喜歡甚至癡迷。
喜歡抱抱的天線寶寶、會挖土的小鼴鼠、永遠自以為是卻總是失敗的Tom貓、弱小卻總能獲勝的小老鼠Jerry、瘋狂愛吃蜂蜜的小熊維尼、聰明的一休、親切友善的哆啦A夢、藍精靈……每一個故事、每一個人物都令孩子的眼睛像寶石一樣閃亮,帶著他們發現一個美麗的世界,那里是充滿了奇異幻想和瑰麗色彩的童年。
1~3歲他看到了鏡中的那個自己
在這個里程碑的起點,我們的孩子正在蹣跚學步、牙牙學語。他看著、聽著、摸著、小心翼翼地試探著這個奇妙的世界。而他學習的方式,大都以“游戲”的方式進行,生活經驗也都限于家、庭院或托兒所。
這一時期,他未必會喜歡那些在成人眼中精致和完美的動畫片,可能更喜歡那些在成人的眼里太過簡單、無情節的動畫片,更留意動畫人物的動作和標志性的、重復性的語言。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你陪伴著他來看這些動畫片。只有陪伴著他才能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想說什么。這樣,動畫片才會成為你們之間情感交流的平臺。
動畫朋友1天線寶寶
小檔案
出自哪里?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同名電視節目《天線寶寶》。
他們是誰?《天線寶寶》的主角們是四個可愛的外星娃娃,頭上帶著天線,生活在一個夢幻的神奇島上。他們自由自在地玩樂,彼此相親相愛,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抱抱。通過肚子上的屏幕,他們可以與真實世界的小朋友接觸,展示著1~3歲孩子的游戲與生活。他們還會對著攝像機說話、做動作,帶著孩子們一起玩、“準備好去學習”,和電視機前的小朋友產生一對一的互動。
天線寶寶的魔法
1.一個鮮活的世界。《天線寶寶》節目的主創者安.伍德曾經說過:“我們的創意來自孩子。如果你要為孩子制作一些節目,那么你首先要問問自己,孩子眼中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天線寶寶確實展現出了1~3歲孩子的生活:吃奶昔、跳舞、唱歌、騎車、玩藏貓貓、涂涂畫畫、蹦蹦跳跳、踩泥巴、踩水、爬上爬下……而最容易吸引孩子注意的,莫不是這些由他們的經驗和視野能夠領略的事物和環境。
2.信息簡單化,而且不厭其煩地重復。事實上,1~3歲的孩子還做不到一心兩用,給他們的信息應該盡量單一化。“天線寶寶”節目內容簡單,即便是四個寶寶也分別用了單一顏色。另外,只要是給寶寶們的新經驗,都會適度地重復,寶寶們經常會說:“再來一遍,再來一遍!”對成人來說無比單調,但是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重復是他們認知和情感發展最重要的方法,孩子們總能看得樂此不疲。
3.讓孩子感到安全。那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很希望探索世界,但又害怕分離。天線寶寶毛茸茸、圓乎乎的形象,他們之間經常性的“抱抱”,會讓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感到安全。
3~5歲在羨慕、欣賞和體驗中感受童年
前進,里程碑的第二站。隨著生活經驗的積淀和思維能力的不斷發展,他看懂了更多幽默,各種好玩的動畫故事都能吸引他的視線。在動畫的世界里,孩子發現了不同于自己的自由的生命:他們上天入地,他們力大無窮,他們神機妙算。在這種羨慕、欣賞和體驗中,孩子們恣意地感受著童年,感受著生命。
這時候,你的陪伴仍然很重要。3~5歲之間,善惡、美丑的概念開始涌現,好的動畫片就像逗號一樣,惡作劇般的搞笑情節是濃墨的一點,背后要傳遞的價值是輕輕的一撇。大人看了以后會會心一笑,但是孩子是明白不了的,需要你的點撥和引導。
動畫朋友2小鼴鼠
小檔案
出自哪里?捷克斯洛伐克動畫片《鼴鼠的故事》。
他是誰?從1957年最早的《鼴鼠做褲子》,到2002年最后一部短片《鼴鼠和青蛙》,半個世紀以來,一只敦厚、善良、天真的小鼴鼠就在屏幕那邊四處亂走,發現了各種各樣有趣的事情。他常說:“Hello,Hello!”那聲音真是美妙。他有時候唧唧咕咕地笑,有時候輕聲嘆氣。當我們在屏幕上看到地面突然翻起一個梯形的土堆,一個圓乎乎的小腦袋從土堆里面鉆出來時,鼴鼠的故事就開始了。
小鼴鼠的魔法
1.幫孩子實現愿望。讓我們看看小鼴鼠都做了什么:畫家、音樂家、工匠、園丁、裁縫、攝影師……這些事情,都是3歲以后,孩子接觸了廣大的世界后很盼望去做的事情,而小鼴鼠幫他們實現了愿望。不僅如此,火柴、泡泡糖、拖拉機……大人說這些東西很危險,可是小鼴鼠可以玩,而且玩得還很不錯。
2.他的世界很安寧。在鼴鼠的故事里,不管這只小鼴鼠歡笑也好、哭泣也好,背景音樂都是輕巧柔和的,畫面也是“寧靜蔥蘢、水墨丹青般”的,傳遞出一種安靜、舒服的感覺。這種安寧,就像每天早上起床時,媽媽和孩子輕聲說著“早上好”一般,愉悅、安靜,讓孩子很有安全感。
3.他還會搞惡作劇。如果小鼴鼠僅僅是這樣的話,孩子還不會太喜歡,他一定要會做惡作劇。就像在《鼴鼠和傘》的故事里那樣,小鼴鼠偷了賣瓜人的西瓜,被發現了,賣瓜人舉著刀子來找他理論,卻不小心滑倒,把西瓜坐碎了。看到賣瓜人的狼狽樣子,本來做錯事的小鼴鼠卻大笑起來。這種簡單的快樂沒有任何其他的色彩,不需要大人的幫忙,也不是爸爸媽媽要求的一定要把某件事情做好的快樂。
4.他有的時候是“無知”的。在《鼴鼠和棒棒糖》里,小鼴鼠撿到了棒棒糖又不知道這是什么,一會兒把它舉起來當牌子,一會兒當挖糧食的鏟子,一會兒豎在那里當禁止通行的交通指示牌,一會兒又當網球拍……這些“無知”的行動惹來了嘲笑。盡管小鼴鼠會垂頭喪氣,會輕輕地掉眼淚,但是他沒有放棄。這個年齡的孩子也遇到很多的“第一次”。但是他們也像小鼴鼠一樣,對待這種無知不是放棄,不是退縮,而是表現出足夠的頑童般的好奇心和對未來世界強烈的探索欲望。
動畫朋友3 Tom貓和Jerry鼠
小檔案
出自哪里?迪斯尼動畫片《貓和老鼠》。
他們是誰?從1940年問世以來,Tom貓和Jerry鼠這一對搞笑活寶,一直是全世界最受孩子歡迎的動畫人物之一,曾贏得7屆奧斯卡金像獎,破過無數的記錄,當然還破過無數的碟子、座燈及安寧。
貓和老鼠的魔法
1.夸張、變形的動作+巧合、意想不到。貓和老鼠是非常典型的迪斯尼風格的動畫人物。在動畫片里,既沒有復雜的情節來幫助刻畫人物,也基本上沒有出色的臺詞,有的只是兩個人物夸張、變形的動作。通過這種夸張、變形的動作,我們在生活中看似沒有聯系的物體,在這部動畫片里都產生了聯系。動作、巧合、創意、意想不到,這幾個元素的立體組合,就構成了這部動畫片吸引孩子的法寶。
2.基本上不存在情節,所有的主題就是沒休沒止的相互捉弄。一只永遠自以為是卻總是失敗的貓,一只很小卻總能獲勝的小老鼠。你說他們是親密的好伙伴嗎?算不上,你說他們是敵人嗎?也算不上。他們之間的關系就像兩個經常在一起玩卻總要打鬧的孩子。在幼兒園這種經歷太多了——你搶了我的積木,那我就想辦法在你把積木搭好后一下給推倒。雖然這種行為在他們后來的生活中是需要糾正的,但是不能否認,這樣特別的交往方式在這個特定的成長階段里具有特有的價值。
小貼士:迪斯尼的另一部動畫片《唐老鴨和米老鼠》也是一部深受孩子喜歡的經典動畫片。美國式成長的價值觀在這兩部動畫片充分得以體現。你會發現,創作者并不追求整齊劃一的卓越,他們追求個性,追求人性,追求孩子天性的發展,讓孩子在輕松快樂中度過童年。
5歲以上逐漸擁有判斷能力
里程碑的第三站,選擇的范圍比起原來多了很多。他開始變得更愿“自己”來看動畫片,不需要你的陪伴。其實,只要你在5~6歲以前做足了和孩子的交流和溝通,他會逐漸擁有自己對動畫人物的選擇和判斷。
動畫朋友4小熊維尼和他的朋友們
小檔案
出自哪里?迪斯尼動畫系列劇《小熊維尼歷險記》。
他是誰?小熊維尼是英國兒童文學作家米爾恩筆下的一只貪吃蜂蜜的玩具小熊,住在一個叫做百畝森林的地方,還有許多動物鄰居:小豬皮杰、跳跳虎、袋鼠媽媽和小豆、驢子和野兔。它每天早上的第一句話是:“今天的早餐是什么?”口頭禪是:“想想,想想,想想……”同時敲敲自己的腦袋。
小熊維尼的魔法
1.表面上是一只玩具小熊的故事,事實上是所有的小朋友和他們的伙伴之間的故事,是關于美好的童年記憶的故事。百畝林里每一個小動物都有自己的特點,小熊維尼特別喜歡吃蜂蜜,小豬特別喜歡吃干玉米;驢子老是愁眉苦臉的,兔子總是井井有條。另外,你會發現,這些動物朋友們都是通過做錯事來學習理解、友誼、團結、真誠等美好的品質。和這些動物一樣,孩子們的周圍也有很多伙伴和朋友,每個伙伴都有自己愛吃的東西,而且每個人的性格也不一樣。每個人都可能做錯事,但是這些錯事,并沒有妨礙他們成為好朋友,反而讓他們得到成長。
2.他不十分可愛,但是很特別。小熊維尼瘋狂地愛吃蜂蜜,一邊走一邊就能吃一大罐。對孩子來說,這也是很有吸引力的。看到這里的時候,有的孩子的嘴巴也會跟著動起來,好像是他自己在吃蜂蜜一樣。
動畫朋友5小和尚一休
小檔案
出自哪里?日本動畫片《聰明的一休》。
他是誰?一休是一個皇子,因為某種原因,不得不與母親分開,一個人在安國寺當小和尚。他不僅聰明過人,還富有俠義心、正義感,用自己的勇敢去幫助窮苦的人,教訓那些仗勢欺人的人。
一休的魔法
1.在一休這里,處于弱勢中的孩子能夠獲得信心。一休年齡不大,但是卻聰明過人。安國寺的和尚難不倒他,桔梗店老板和民生小姐難不倒他,手握重兵的將軍也難不倒他。4~5歲以上的孩子總自認為已經懂得很多,但是大人們還說他是個小孩。雖然不服氣,但是也沒有辦法去反抗。幸好動畫片里出現了一休——這么機靈,這么聰明,大人都不如他,自然成為孩子的榜樣。
2.同時,一休也是一個英雄。但這個英雄又不同于奧特曼、超人這樣的英雄,不用武力,而是用智慧和壞蛋斗爭。孩子單靠武力和力量是永遠沒有辦法和成人對抗的,當他發現還有另外一類智慧英雄的時候,就要模仿他、學習他。
3.招牌式的語言和動作。“一休,一休!休息,休息一會兒!”(片中過場)“一休哥!嗨,就到這里,就到這里吧!”(結束語)思考問題的時候坐下來,食指在腦袋上畫圈圈……不要小看這些招牌式的語言和動作,它們可以贏得孩子們的關注,進而越來越喜歡這個動畫人物。
動畫朋友6哆啦A夢
小檔案
出自哪里?日本動畫片《哆啦A夢》。
他是誰?看過這部片子的小朋友一定非常羨慕大雄,因為他有一個形象上很Q的機器貓哆啦A夢。他神奇的兜里有著用不盡的寶貝。大雄每次做事情失敗或是遭到嘲笑的時候,哆啦A夢都會幫助他。
哆啦A夢的魔法
不太優秀、不受歡迎、不太成功?都沒有關系。故事中的大雄戴一個大眼鏡,膽小怕事,學習成績一塌糊涂,而且還成為小伙伴們譏笑的對象,但是因為擁有機器貓,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看慣了成人世界對優秀孩子的表揚和贊賞,孩子們能夠在動畫片里找到一個和自己差不多,甚至比自己還“差”的小朋友,而且這個小朋友好像生活得不像大人們描述得那么差。快樂有了,心情有了,信心也就有了。而且也會提醒自己,可不能像大雄那樣膽小啊。
動畫朋友7藍精靈
小檔案
出自哪里?比利時漫畫《藍精靈》。
他們是誰?比利時漫畫家皮埃爾.庫利福德于1958年創作了一群深藍色的、個頭有3個蘋果那么高的精靈群體。他們住在藍精靈村的蘑菇屋里,藍爸爸543歲高齡,是整個集體的領導者,藍妹妹、樂樂、聰聰、健健、厭厭……藍精靈孩子們永遠都是100歲。這個故事里的反派人物是格格巫和阿茲貓,他們總是想抓住藍精靈,但是藍精靈總是能想方設法打敗他們,獲得勝利。
藍精靈的魔法
1.和藍精靈一起努力獲得勝利。孩子在看動畫片的時候已經知道格格巫和阿茲貓肯定會被打敗。但是當他們親眼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還是會大笑,為藍精靈們鼓掌叫好。兩三歲的孩子最多知道誰欺負誰,但是還沒有“勝敗”的概念,但是到了五六歲左右,“戰勝”、“打敗”這類的詞就會經常出現在他們的言談中。在這個年齡的孩子眼中,打敗壞蛋就是一種成功。跟著藍精靈打敗格格巫的過程,他也會思考該怎么打敗格格巫,也會感受到勝利后的喜悅。
2.集體的歸屬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逐漸開始辨析自己的社會身份。比如,我是爸爸媽媽的孩子,我是老師的學生,我是某某某的好朋友,他需要感受這種歸屬感。而在藍精靈的大家庭中,有的人愛做蛋糕,有的人愛吹小號,有的人愛照鏡子,有的人愛做木工……兄弟姐妹各有各的特點,團結起來會做成功很多事情。藍精靈能夠帶給他這種家庭的溫馨感和集體的歸屬感。
小貼士:離開了動畫片的日子,孩子依然可以快樂生活。這絕不是否認動畫片對兒童成長的積極意義,只是希望提醒你,不要將動畫片作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唯一玩伴,否則無論選擇得多么精細、科學,它帶給兒童成長的心靈營養也是有限的、不全面的。無論什么階段,你的陪伴都很重要。要知道,投入到孩子身上的最好支出是時間,而不是金錢。
這些穿越了時間的考驗,甚至已在創造著某種永恒的動畫人物,或許能成為你走入童年世界的導游。他們能夠幫助你轉換視角,去理解孩子們認識事物的行為方式,發現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面臨的種種難題和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