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已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珠寶加工國,國內珠寶首飾產業正在以15%的速度持續發展,預計到2010年中國珠寶年銷售將達到2D00億元,出口超過70億美元。屆時,中國珠寶交易額將占世界總交易額的10%,有望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珠寶首飾加工和消費中心以及珠寶貿易中心之一。
福州的珠寶首飾業是一個傳統而古老的行業,它是我國珠寶首飾加工業的發源地。雖然福建珠寶加工業起步早,但由于當時交通、物流等發展環境的制約,本地市場無法容納這么多的從業人員,使珠寶首飾加工人才分流到全國各地,特別是號稱亞洲首飾加工中心的深圳。據說,深圳珠寶加工業600多億元的年產值,有一半是福建人創造的。近幾十年,福建的珠寶加工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從業人員超過35萬人。福建珠寶加工業年產值排名僅次于深圳,在全國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福輝珠寶,1 984年創辦全國第一家中外合資珠寶首飾企業——福輝首飾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的體制改革和機制轉換,福輝珠寶整合出一支精干的珠寶首飾設計、加工、銷售隊伍,目前從業人員近干名,形成集團化、專業化的珠寶首飾生產加工、出口、內銷的經營網絡。其年生產、加工、銷售黃金首飾11噸以上,年出口額超億美元,內銷上億元人民幣,是國內第一家在港上市的珠寶企業。金得利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8月,系中國首飾模具創始人林永霖先生創辦,公司現有員工2500多人。歷經1 6年的發展,由初創時期的家庭作坊式小型企業發展成為集科、工、貿于一體的綜合性集團公司。金得利主要生產經營各種珠寶首飾、首飾模具等,產品遠銷東南亞及歐美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除了上述兩家具有一定歷史積淀的著名企業外,近年來在福輝、金得利兩家企業的帶動下,福州珠寶加工業蓬勃發展,還涌現出潮一、德誠、依強等新興珠寶企業,逐漸形成了以知名珠寶企業為重點、以遍布各地的珠寶行金店為面的“點面結合”的行業布局。這種布局使得行業內規模良莠不齊,雖然整個區域的行業產值居全國前列,但單個企業的產值卻稍稍遜色。珠寶加工業是陽光行業,它不以犧牲環境資源為代價,并且可以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因而,在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中,由傳統工藝發展而來的珠寶加工業將會成為一大亮點。
相關鏈接
珠寶加工的行業現狀
珠寶加工業的行業前景總體上是看好的,但這幾年的發展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1)品牌缺失,隨著施華洛世奇等國際名牌國際品牌紛紛加快搶灘中國內地的步伐,勢必會加快國內珠寶首飾行業重新洗牌,部分本土品牌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威脅;(2)高產量低附加值,許多企業不懂設計,仍停留在來料加工的階段,賺取微薄的加工費,以珍珠飾品為例,我國年產量高達1500噸,占世界總產量的95%,而產值卻僅占世界總量的15%,出口收入比例與產量比例嚴重不匹配;(3)設計水平較低,遭遇知識產權等技術壁壘,缺乏與國際知名品牌抗衡的設計人才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