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正成為信貸緊縮環境下的最直接承受者。一位銀行人士告訴記者,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廣東分行給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基本都要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30%,個別股份制甚至國有商業銀行利率最高上浮則達60%。而去年,中小企業貸款利率則僅上浮10%左右。基準利率幾番上調,加之商業銀行貸款利率的自主上浮,對中小企業而言無疑是調上加調。而與貸款成本高起相隨的則是中小企業對資金的剛性需求。
“如果有銀行愿意給我貸款,就算利率是已上浮利率的兩倍我都可以接受。”佛山某節能設備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先生這樣描述公司對資金的迫切需求。一相關政府主管部門官員更透露,廣東中小企業潛在資金需求高達2萬多億元。要么承擔資金斷裂的風險,要么以高成本從民間融資,成了眾多資金緊缺的中小企業面臨的兩難抉擇。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廣州一個星期內的短期民間借貸日利率已上升至千分之三,月利率則達6%,而佛山等部分周邊二線城市的短期民間借貸月利率最高則上升至10%。“這是數量型緊縮調控之下,市場對資金成本的自然反應。”安邦咨詢公司分析師程默表示。
貸款利率最高上浮60%
為確保中小企業貸款得到有效落實,近期銀監會發文要求各商業銀行在貨幣從緊的背景下,要確保全年的小企業貸款增幅不低于本機構今年全部貸款的平均增長速度,并鼓勵銀行自主確定貸款利率。銀監會的發文,抑制了商業銀行減少中小企業授信額度的潛在動機,但商業銀行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本能驅動,則使中小企業貸款成本隨之高企。
“現在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一般會在基準利率基礎上再上浮25%~60%,一般上浮30%比較正常,個別企業貸款利率甚至上浮60%,而去年基本上也就上浮10%。”廣東中科智擔保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廖勁松告訴記者。“需要資金的中小企業太多了。目前與我們合作的銀行基本上要上調30%。”銀匯投資擔保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瑾的說法與之趨于一致。
與此同時,大企業貸款基本維持以基準利率為準,甚或下浮,或最高上浮10%~20%左右。中科智與銀匯的說法得到了一銀行人士的證實。一國有商業銀行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給廣東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基本都要上浮20%~30%,而個別股份制甚至個別國有商業銀行利率最高上浮則達6。‰權威統計數據進一步顯示,廣東某市小型企業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在(1.1,1.3),即上浮10%~30%,占其所有浮動區間比重近50%,個別中小企業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則達到(1.5,2)。
“利率上調60%就等于放高利貸,而不是支持中小企業。”浦發銀行廣州分行公司銀行中小客戶部總經理王玨表示,目前金融機構人民幣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為7.47%,如果加上60%的上浮,企業承擔的財務成本將近12%以上。而東莞一模具制造廠商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所能承受的最高利率僅為8%~9%,顯然,僅以上浮30%來計,貸款利率也近10%,超出其承受范圍。他還告訴記者,盡管公司在銀行享有2A的較高信用評級,在合作銀行享有4000多萬元的授信額度,但公司實際能貸到的總共才2000多萬。“雖然銀行對我們很支持,但在放貸的時候,銀行并不能滿足我們的要求,往往沒有錢貸給我們,眼看著幾個利潤很高的項目,也沒有資金去啟動。”
中山市中順紙業集團副總裁李林則告訴記者,公司目前是中山市僅有的幾家享有信用貸款的企業之一,雖然目前公司貸款的資金量仍有保證,但拿到貸款的時間相比過去卻往往會有拖延,普通的中小企業貸款難度更大。而多家中小企業負責人也告訴記者,今年相比往年貸款難度更大。據悉,2D07年廣東省人民幣新增貸款4711.55億元,其中一季度新增貸款1617.92億元,而今年一季度,廣東省新增貸款1372.03億元,同比下降15%。一銀行人士告訴記者,中小企業貸款占新增貸款比重不會超過15%。
一相關政府官員告訴記者,廣東民營加外資中小企業上百萬家,潛在資金需求高達2萬多億,而根據往年中小企業貸款余額來看,銀行也僅能滿足中小企業不到40%的資金需求。他還透露,目前已有中小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以前是先還了馬上再貸,而現在則是還了之后卻不能再貸,資金鏈馬上斷裂。信貸緊縮,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會更加突出。”“現在除了地方性的商業銀行,或農信社,基本都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更看重業績。在存款準備金率上調之后,銀行可動用資金減少,商業利益的驅動必然促使銀行提高現有信貸資金的收益,這對盈利能力相對較弱的中小企業必然造成很大壓力。”銀匯擔保總經理趙瑾表示。國家開發銀行廣東省分行客戶五處處長盧恩健則認為,商業銀行以盈利為主要目的,市場發生變化,自然啟用利率杠桿,實現利潤最大化。且銀行施行風險定價,中小企業高風險對應高利率。但一業內人士則另有解釋,該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上浮的權利已下放給支行,為完成總行給的各項業務的收益任務,有些支行會把上浮的利率算作理財收入,計人中間業務收入,以便完成該項業務任務。“自然在風險趨近的情況下,誰能給更多的上浮利率,銀行貸款就給誰。”該人士進一步表示。
民間借貸月息最高達1O%
作為昔日珠三角經濟騰飛支柱的家具、紡織等傳統產業,在此輪信貸緊縮的情況下,則面臨著比其他行業更大的融資困境。“我們每年都會對行業進行分析,從中挑取具有競爭優勢的行業來切入。現在我們的客戶中,比如家具類的企業基本消失了,我們與中小企業局做了一個調查,就是平均規模在5000萬以下的企業,行業競爭優勢不大,其中就包括家具業。”浦發銀行王玨告訴記者,“家具行業占用資金較大,且多為手工作坊式的,我們很難獲得這個企業很準確的財務信息,但一般技術密集型的企業,不可能走這種作坊式的,信息比較透明,風險較小。”為提高擔保成功率,擔保公司也順應銀行的偏好,更加注重與高科技企業的合作。中科智廖勁松告訴記者,國家鼓勵環保和高科技行業,銀行必然會優先考慮,但利率優惠就不一定。家具或紡織等傳統行業相比高科技行業獲得貸款的難度大一些,因此今年中科智與家具和紡織等傳統企業合作比較少,側重與高科技行業的合作。“現在銀行對企業的要求高,因此我們也更加注重與一些有品牌、科技含量及發展前景的企業合作,提高擔保的成功率。”銀匯總經理助理陽福華同樣告訴記者。銀行的挑剔與慎重,加大了家具等傳統行業的貸款難度,而與這一局面相隨的則是民間借貸利率借機上揚。據報道,家具木材產業集散地東莞大嶺山地區的民間利率飆升,一些借貸年利率甚至已經達到了30%,但資金仍舊“奇貨可居”。
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無論是銀行還是民間資本資金都很緊張,而民間借貸利率自從去年下半年便開始呈上漲趨勢,深圳民間月利率一度達到6%,折合年利率72%。“廣州目前一個星期內的民間借貸日利率是千分之三,借期一個月以上,月利率則在4%~6‰對這個利率水平,一般企業都沒有議價能力,只能接受,而往年月利率僅有3%。”該人士告訴記者,“佛山短期民間借貸月利率則達6%~10%,而以前則僅有5%~6%。”
“我們可能通過民間借貸來解決部分資金缺口,目前正在談的一筆民間資本借貸利率是銀行的2~3倍,這還是因為有熟人的介紹。”佛山某節能設備公司陳總告訴記者。據其介紹,公司生產的加熱燃燒機比國外替代產品更環保,能耗更少,然而,盡管順應了國家大力倡導的節能環保政策,且有顯著的市場潛力,但對這樣一個僅成立一年零兩個月的小企業而言,銀行的門檻高過屋脊,不可跨越。陳總的目光不得不轉向民間資本。實際上,與該節能設備公司類似的初創期企業不在少數。初創期的“高風險”,以及銀行相關融資產品的缺乏,使其游離于銀行風險控制體系之外,而我國發展尚不完菩的創投、風投行業目前也更傾向于投資初具規模的企業。對于該節能設備公司等企業而言,也許最后的出路便只能是以高成本從民間融資。盡管有業內人士認為真正運作良好的企業不存在借高利貸的可能,但安邦咨詢公司分析師程默則告訴記者,這是在數量型緊縮調控之下,市場對于資金成本的自然反應,南到珠三角地區、福建、長三角地區,北到內蒙古地區,民間借貸利率普遍上升,這是一種全國性的現象。
一季度擔保公司業績下滑
中小企業貸款難度及成本加大的另一佐證便是一季度擔保公司業績下滑。多家擔保公司負責人均告訴記者,今年一季度公司承接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業務相比往年均有下降,有的甚至下降30%。中科智廖勁松則表示,雖然公司業務仍呈較高的增長速度,但單純從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業務來說,影響雖然不明顯但也確實有所下降。“利率上調這么高,企業承受不了。”他預計整個行業業績有可能下降10%~20%。
“信貸緊縮,擔保公司必定會受到一定影響。現在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要求更高了,對擔保公司的要求也更高了,甚至可能會有選擇性地中止或暫停與個別擔保機構的合作。”銀匯總經理趙瑾告訴記者。而據媒體報道,建設銀行目前暫停了與部分擔保公司的合作,待重新評估之后再行簽署合作協議。
銀行服務被稱雷聲大雨點小
“順德好企業或大企業太多,銀行不愁沒客戶,所以一些效益一般的中小企業,銀行根本不管。無論是銀行還是擔保公司永遠都只是錦上添花,沒有雪中送炭的。”佛山某節能設備公司陳總不無抱怨。
“在信貸緊縮的前提下,收縮戰線,將資金集中到優質大客戶上,必然成為銀行一致的應對策略。”安邦咨詢公司分析師程默表示。而一相關政府機構人士則告訴記者:“現在很多中小企業根本不是貸款難的問題,而是根本貸不到款。”
盡管自2003年開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便已經提上相關政府部門的案頭,但一政府官員則告訴記者,各銀行真正開始關注中小企業貸款問題則自2006年銀監會發布小企業貸款指導意見開始。盡管目前包括外資銀行在內的銀行均表示,中小企業貸款業務增長迅速,但對各商業銀行表現出的各種招攬中小企業客戶的積極姿態,另一相關政府部門官員則直言不諱地對記者表示:“作秀的成分居多,信貸緊縮第一個死掉的就是中小企業。”“各個商業銀行都在各試各法開展中小企業業務,但說實話,還是雷聲大雨點小,能真沉下心來做的沒幾家。”浦發銀行王玨也表示。“如果以我們的中小企業標準來算,國有商業銀行的業務量都沒有我們大。如果以國家標準來定,我們2007年對廣東地區發放的企業貸款(150億)基本都算是中小企業貸款。”而另一銀行人士則告訴記者,某國有商業銀行去年對廣東中小企業發放貸款也才60億左右。
王玨告訴記者,浦發銀行所定位的中小企業只局限于總資產在1億元以下的企業,比國家定義的總資產4億元以下為中小企業的標準更加狹窄。該銀行自從去年3月份正式開展廣東地區中小企業貸款業務,目前廣東分行的中小企業客戶達3200多戶。據其介紹,以浦發定義的中小企業標準來算,浦發銀行對中小企業授信額占其企業貸款發放額的20%,但因進入廣東時間短,2007年對廣東(不包括深圳)總資產為1億元以下的中小企業貸款發放量則僅占其廣東企業發放貸款總比的5%~6%。
一政府官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網點多,目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絕對放貸規模上,仍處于較高的位置,但真正想做中小企業貸款業務的卻是中型股份制銀行以及一些農信社,但因網點少,人力資源欠缺,有些股份制銀行在整個廣東可能就只有一個廣州分行,在二線市縣沒有網點,相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他們更顯得有心無力。同樣,自2003年全面進入中小企業貸款業務領域的國家開發銀行,2007年對廣東中小企業發放貸款也僅為20億,占其廣東企業發放貸款的比例不到3%。
作為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扮演著更多政策引導性的角色。盧恩健認為現在的中小企業猶如當年僅有國家開發銀行首先進入的基礎設施領域。“中小企業貸款也處于一個前期階段,我們要摸索一個支持中小企業的方式。中小企業對銀行資金需求量很大,相信用不了多久,中小企業客戶就會成為各個商業銀行爭奪的資源。”盧恩健的看法頗為樂觀。
一些外資銀行也開始關注中小企業這一商機。匯豐銀行即開始憑借其國際平臺優勢,打出助珠三角中小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旗幟。而另一外資銀行人士也告訴記者,該行從2006年開始涉足中小企業貸款業務,目前中小企業貸款業務是其增長最快的業務。“因為網點少,所以我們的貸款也都是投放給信用度較高的中小企業。”該人士告訴記者。作為中小企業的聚集區域,珠三角企業的生存境地有著太多的方向標意義。而對于已處轉型升級陣痛期的部分珠三角中小企業而言,資金的意義也許并不僅僅限于維持生存。正如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所言,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提高附加值,或實現產業轉移,中小企業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然而,在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及創投、風投行業尚待完菩之時,作為中小企業資金來源的主力軍——銀行,對珠三角中小企業也僅有或許不到15%的傾斜度。
據統計,目前中國民營企業中99%為中小企業,正是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提供了全國75%的新增就業崗位,也創造了近50%的社會財富。但也正是這樣一個群體,資本占有率則僅有百分之十幾。資金緊缺成為這個企業大家族中相對的弱勢群體由來已久的“癥候”。有意思的是,記者走訪的一些擬上市中小企業負責人則告訴記者,很多銀行主動上門詢問公司是否有貸款需求,這其中也包括一些高門檻的外資銀行。這些企業的共性便是位處地方甚至全國細分行業龍頭,發展前景良好,融資渠道多樣。
相對應的則是,眾多融資渠道單一的中小企業則愿以遠高于市場利率的價格貸款,卻依然求之不得。可見,無論信貸寬裕或緊縮,唯一不變的便是銀行“錦上添花”式的資金扎堆效應,缺資金的依然只是那些發展相對弱勢的絕大部分中小企業。但也正是這絕大部分企業,在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及勞動力成本增加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疊加呈現時,面臨著更為強烈的轉型升級需求,而資金緊缺及融資成本高企,也許便是壓斷其脊梁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幸,中小企業貸款問題已經引起國家多個部門的重視,日前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副司長狄娜即表示,發改委、銀監會和部分商業銀行等機構正研究制定針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新標準,針對不同地區部門及企業規模,貸款標準都會有所放寬,以解決眾多小企業擔保難、融資難問題。廣東省銀監局、廣東省中小企業局也正在加大對中小企業貸款等方面的調研。廣東省相關機構也正積極引導銀行創新金融產品,并擬商討以一銀行為試點,給企業辦理信用卡,就像個人信用卡一樣來透支,給企業貸款提供一定的便利性,也減少銀行的交易成本。
當前擺在政府、銀行以及中小企業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便是如何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及風險控制體系,只是,這卻是一個倡導多時,卻依然建設緩慢的體系,仍需包括政府、銀行及企業多方的共同努力推進,唯如此,才能解決“融資難”這個制約中小企業做大做強的老問題,亟待轉型升級的珠三角中小企業也才能更添一份平安落地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