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木雕是一門源遠流長的藝術。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基于當時生產生活的需求產生了初具雛形的木雕器具,到了商朝,木雕被用于制陶工藝拍板中簡單的刻紋和雕花槨板中的陰刻,隨后在戰國時期產生了立體圓雕工藝,經過秦漢時期的工藝創新和唐宋明清的發展完善,我國的木雕工藝日趨完美。在諸多木雕工藝品中,黃楊木雕因其質地堅韌、表面光潔、紋理細膩、硬度適中、色彩莊重成為“我國當代四大木雕”之一。黃楊木雕極富靈性,在成品初期呈乳黃色,隨著時間的積淀,黃楊木雕的顏色將由淺入深,給人以古樸典雅之感。今天,本刊介紹的這些由福建省收藏協會理事花雕先生收藏的木雕小鞋子的木材多半正是取自黃楊木。
花雕先生收藏的黃楊木雕小鞋子數量多得可以組成一個“鞋子軍團”。在他的收藏品中,有單只的木雕小鞋子,也有成雙的木雕小鞋子,其中最大的木雕鞋子便是那雕花小鞋,長度大概有8~9厘米,因為年代久遠,這只雕花單鞋的表面已經顯得有些斑駁,而他所收藏的最小的鞋子大約只有1厘米,上面刻有栩栩如生的蟋蟀。關于這些黃楊木雕小鞋子的用途,主要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這類木雕小鞋子是古代結婚的時候女方的陪嫁品,有辟邪的寓意;第二種說法是黃楊木雕小鞋子是古代女子贈與男子的禮物,以鞋辟邪,戒勿邪行。花雕先生收藏的這些黃楊小鞋子大多是清朝時代的木雕作品。
民間有句俗語:“千年難長黃楊木。”而《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黃楊性難長,歲僅長一寸,遇閏則反退。”正是由于本身生長遲緩的特性,黃楊木往往要生長四五十年后才能用于雕刻。它的直徑通常在3~5寸左右,最適宜雕刻小型工藝品。在行家看來,黃楊木色彩黃亮,經過精雕細刻磨光之后,能同象牙雕工藝品相媲美。因此這些木雕小鞋子從材質上看就極其珍貴,具有較高的收藏性。另一方面,從文物的角度來看,因為花雕先生的這些木雕小鞋子是清朝時代的工藝品,反映了當時歷史條件下木雕工藝品的制作水平,所以其歷史收藏價值也比較高。
收藏木雕工藝品除了看它的材質用料和歷史價值,還應該留意它的工藝水準。這些黃楊木雕鞋子小巧玲瓏,做工精細,運用了浮雕、圓雕、鏤空雕刻等多種手法在僅僅數厘的木材上雕花刻物。譬如鞋面上的麒麟便是運用了圓雕的手法,從各個角度可以看到它各不相同的側面,因而極富立體感,這麒麟也就更加生動、逼真、傳神。而這個刻有笑臉人像的小鞋子主要體現的是木雕工藝中鏤空雕刻的工藝,至于這只花飾木鞋反映的則是浮雕工藝。
黃楊木雕鞋子上的紋飾各有內涵,不同的圖案代表了不同的含義。如鞋頭上刻有牡丹代表著富貴華麗,鞋子兩旁雕有蝙蝠而鞋面上雕有銅錢則寓意著福在眼前,鞋面雕刻有麒麟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另外,在花雕先生收藏的這些木雕小鞋子中,有的鞋子是有鞋面蓋子的,這些小木鞋的工藝價值要比沒有鞋面蓋的高,甚至有的鞋面蓋上還添加了扳扣設計,以防鞋面蓋脫落。
如果你以為這些黃楊木雕小鞋子的工藝只是集中在鞋面上,那你就錯了。所謂細節之處見品質,把木雕小鞋子翻一面,你就會發現原來鞋子的底部也融入了木雕工藝師們精湛的技藝。對于鞋底的造型的設計,工藝師們也是各有想法、各有所長:有的工藝師結合鞋面的花飾,形成正反面的對照呼應,如上文提及的刻有笑臉人像的小鞋子,它將鏤空雕刻的技藝發揮得淋漓盡致,不僅在鞋面人像雕刻時運用了鏤刻,在鞋底的樣式上也采用了鏤花設計,真是玲瓏剔透、巧奪天工;而有的工藝師則按照鞋子的樣式在鞋底納入鞋線,工藝細膩精微,線條圓轉勻稱,準確直接地雕刻出鞋子的真實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