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就像一塊牛皮糖一樣,黏著媽媽不肯離開半步。怎么辦呀?
寶寶是全家的掌上明珠,他在全家人的高度關注中享受著寵愛,慢慢地,他習慣了這樣的關注,一刻看不到爸爸媽媽,就忍不住大哭大鬧。事已至此,年輕的父母才發現,過度依戀對自己的生活和寶寶的健康成長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
過度依戀的表現
緊張
一到陌生的環境,寶寶就會出現莫名的緊張,不知所措,一定要和爸爸媽媽有肢體接觸才能稍稍解緩。
脆弱
寶貝受不得任何的批評,一旦有人對他說了重話,寶寶就會以大哭大鬧來表示反抗,沒有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
易怒
當有人想靠近寶寶時,他會表現出特別的抗拒。如果抗拒不成,很容易轉化成憤怒的情緒,對試圖接近的人進行攻擊。
原因分析:
過分寵愛
在爸爸媽媽的眼里,寶寶的事情甚于一切,只要寶寶想要什么就給什么。很多父母都認為,現在條件好了,要盡量給寶寶提供舒適寬松的環境,何必過于苛刻呢?因此,只要寶寶開心,父母哪怕是上天摘星,入海擒魚都在所不惜。而寶寶在這個過程中,也逐漸明白父母是自己最大的依靠,只要有爸爸媽媽在,任何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身體接觸
從出生開始,寶寶和媽媽的接觸就是最頻繁的,媽媽也樂于用擁抱、親吻等動作來表示對寶寶的愛意。久而久之,寶寶就習慣了媽媽的這種感情表達方式,這些不經意的動作也讓寶寶慢慢有了安全感與依賴感。而寶寶在這個過程中,更學會了禮尚往來,懂得用同樣的方式來回報媽媽。因此,對媽媽的依戀感也進一步加深。
過度保護
因為家長怕寶寶發生危險,拼命扼制寶寶愛動愛玩的天性,學走,學坐的基本愿望都得不到滿足,更不用說主動去尋找、探索什么未知的世界了。在心理方面,家長為了讓寶寶保持快樂的情緒,從不在寶寶面前表露自己的不滿,不快與憂愁。時間長了,寶寶得不到充分的精神意志鍛煉,心理發展相對緩慢,對父母的依戀度只增不減。
應對策略:
全家參與育兒
在育兒過程中,父母不要大包大攬,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其他的親戚朋友都參與進來,讓寶寶從小享受和諧自然的大家庭氛圍,讓他在和別人的接觸過程中得到快樂,從而相對弱化對父母的過度關注。
鍛煉交往能力
利用節假日,帶寶寶多到戶外活動,特別是兒童聚集較多的公園、游樂場等。通過帶寶寶觀察其他孩子的活動情況,鼓勵寶寶嘗試和別人交往,讓寶寶在和其他兒童的接觸與交流過程中,體會到與平時不同的快樂感受。
發揮榜樣力量
利用寶寶愛聽故事的天性,在選擇故事時多找一些類似的內容,用書中的人物作榜樣,來讓寶貝理解他在長大,很多事情需要勇敢面對。通過誦讀對寶寶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讓他在榜樣的力量下逐漸改變。
獨立游戲空間
給寶寶開辟一個相對獨立的游戲空間,在排除不安全因素后,讓寶寶在自己的領土內自由玩耍。這種情況下父母盡量不要參與,給寶寶一個機會,讓他學會自己尋找樂趣,同時也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1個小認知
這個時候是寶寶吸收性思維和各種感知覺發展的敏感期,也是器官協調、肌肉發展和對物品發生興趣的敏感期。這時期被稱為“學步期”或“運動時代”,因為孩子開始嘗試運動自己的身體,喜歡到處探險,用手攢任何東西,越來越善于走路。有一定的獨立意識,好奇心逐漸增強,很多事更愿意自己去做。逐漸懂得周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能聽懂很多話,還喜歡聽大人的贊揚。
1首兒歌
小青蛙,呱呱呱,
水里游,巖上爬。
吃害蟲,保莊稼,
人人都要保護它。
一本書
《湯姆小貓和他的朋友們》
波特的故事文圖并重,親手繪制的插圖用色素凈淡雅,許多細節來源于波特生活過的農莊,細膩真實,富有濃郁的英國古典風情。她的語言簡潔生動,極富韻律,讀起來淺顯易懂、瑯瑯上口。故事人物都兼具人和動物的特點,豐富的想象、夸張的手法讓孩子們讀起來興趣盎然、不忍釋卷。波特用純真質樸的童話故事,展現給孩子們一個自然和美的世界。
1個本領
配合做些簡單的游戲——寶寶喜歡一些簡單的游戲,包括坐起來、騎膝蓋、被抱著在屋里跑、能跟著有韻律的節拍前后搖擺。不過在和寶寶做游戲時,父母動作要輕柔,注意扶好寶寶。
1個小測試
裸睡對寶寶的身體有利嗎?
A 不利
B 有利
答案:(B)
1個玩具
多孔小熊價格:79元
鮮艷的顏色、柔軟的布料,吸引著寶寶的注意力;寶寶可以從底部掏出5個不同形狀的小部件,一個個放到四周的洞中,充分鍛煉寶寶小手的抓、握能力;不同的小部件還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哦。
1個游戲
小腳踩大腳——父母與寶寶對站,用雙手拉著寶寶的雙手,讓寶寶的雙腳站在父母的腳背上,邊走邊向后退,讓寶寶一步一步跟父母向前走。父母可以在這個過程配合念一些簡單的走路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