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了解對當代藝術史的人來說,認識夏小萬是從80年代中期開始的,因為他在中國“85美術新潮”時期即已是一位重要的藝術家,并且參加了“89現代藝術大展”和“后八九中國新藝術展”等中國當代美術史上重要的展覽。雖然是位老藝術家,但是不代表他就不“新銳”,最近圍繞夏小萬的話題和討論全都是集中在他近些年新銳的“空間繪畫”。
這是夏小萬1987年創作的一件作品《母與子》,夏小萬在中央美院接受的是寫實繪畫的訓練,對于文藝復興的寫實規范與平衡構圖的原則當然了熟于心,在構圖上大概不自覺的傾向于文藝復興時期的天頂壁畫。從圖像上看,畫面中的事物都是超現實的,事物看似有型但卻又什么都不是,畫面色彩陰暗,氣氛神秘。這些因素大概符合了整個80年代的繪畫特征, 那時的藝術家受西方現代主義藝術及哲學思潮的影響,在繪畫中普遍表現出的生命和自身存在等的思考,從這點來看夏小萬也不例外。那時的夏小萬并不是一個對國內的藝術潮流很敏感的人,只是通過為數不多的幾個朋友了解到國內的藝術界又發生了什么事。但是當時人們的集體意識還很強,對于社會性或者是共性的思考決定了夏小萬的繪畫也代表了當時一批人的繪畫,只是關注點又有所不同。人們以“荒野、天穹、幽靈以及天地上的紅色亮光”來描述對他這一時期作品的印象。夏小萬在當時肆意變形的人體被人們看作了“魔鬼”、“靈魂”,于是的作品被貼上了“靈魂”、“生命”、“個體”等標簽,也因此成為在80年代較有風格特點的一位藝術家。

再看下一張圖,這是夏小萬2001年創作的“人形”系列中的一件作品。在這幅畫中藝術家表現出一個單個的人體,在這里他刻意的不去客觀再現人體的本來形狀,而是再創造出一個人體形狀來。雖然上幅畫中也出現有人體的變形,但是這幅畫完全摒棄了魔幻和厚重的敘事方式,而只關注于形體本身。當他感覺早期作品的敘事方式中不能再給他動力畫下去時,想要變,嘗試了很多種畫法,之間也畫過馬和其它事物,但是最終還是回到“人體”本身,因為夏小萬覺得對人形本身的創造就可以是繪畫的目的。于是再造“人形”成為他第二個比較成熟的繪畫系列。
這一系列作品中,也明顯的可以感覺到藝術家在有意的解構傳統的觀看方式,藝術史家宋曉霞在為這批作品寫的評論中寫到:“夏小萬的“看”法,比起學院經典的“看”法,是更為原發生的方式。直覺、感性、欲望、愛欲、性感——這些身體直接相關的品性,在經典的“看”中往往都被篩洗清理過了,但在夏小萬的素描里它們卻恣意生長,他在不自覺中以身體作為生存的根基抵抗和質疑“看”的霸權。”
接著看第三張,是不是突然間覺得這不是夏小萬了?我想很多人剛見到這批作品的時候都有這種疑問。這件《古山水之李唐三》把李唐的山水畫通過若干個切片,把原本平面的繪畫立體的呈現在了空間之中。2002年在一次自己的繪畫作品展覽后,他發現自己的平面繪畫作品完全支撐不起來一個諾大的展覽空間,他也試著把畫后面加一個燈箱,讓畫凸出來,但怎么看都覺得缺少點什么。怎么用繪畫這種平面的東西來解決空間的問題?西方傳統中的空間感是以明暗、線面的組合達到虛幻的空間感,而他尋找的是另外一種方式。在這里藝術家同樣是運用了例如明暗、虛實的手法,但是圖像是通過玻璃切片上的每一個局部的重疊來建構起來的。藝術史家巫鴻稱這種圖像稱之為“自為”圖像,他說:“由于作品使用的不是畫布而是透明的玻璃或薄膜,繪畫形象和媒材之間的張力被消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局部圖像在畫面外部的重疊組合,造成一個“懸浮”著的完整形體。藝術家的企圖是把繪畫從媒材的約束中解放出來,創造出三維空間中的“自為”圖像。
在2002年開始的創作的這批中,藝術家試圖給人們營造一種不同于觀看平面繪畫和立體雕塑的另一種“看”的方式。夏小萬邁出這一步,使得他這些年對于“觀看”方式的探索走得比以往任何一步都為深遠,這一次的轉型也有可能使他走上了由平面繪畫像空間繪畫轉換的不歸路。
像《古山水之李唐三》這樣的作品是夏小萬“空間繪畫”的最初作品,“繪畫”中參照的圖像是古代山水書畫的印刷品。之所以選擇古代山水畫,是因為中國古代的山水畫不是以對照實景寫生為基礎的真山真水,而描繪的是畫家的“胸中山水”,也就是說古山水畫中“可游”、“可居”的空間同時是一種“觀看”方式的創造,這和夏小萬對于“看”的方式的思考有著某種契合。
如果大家看到藝術家這批“空間繪畫”的實物,第一個想法也許都是:這是怎么做的啊?事實上技術層面的問題并不是藝術家要解決的,最初的這批作品也都是在別人的幫助下完成的,重要的是他要在觀念上和視覺上給人這樣的沖擊。
夏小萬的藝術創作發展到上述“空間繪畫”應該說暫告一段落,但是不斷的創新才能是藝術家的藝術生命延續下去。如(圖4)在夏小萬最新的“空間繪畫”創作中,自己手繪的“人形”作品替代了以古山水為印刷品的圖像,將他對“人形”的創造和這種“空間”的概念結合了起來。繼續改進和創作這批作品也是他目前正在從事的重要工作。
以上我們看的每一張作品都像是一件“空間繪畫”中的某個切片,一系列的切片組起來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夏小萬,然而單靠上面這幾個片段什么都組成不了,因為夏小萬的創作之路還在延續,當問道:還有可能回到平面繪畫嗎?回答是:如果有必要完全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