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種不錯的顏色吧?但它是不是一種值得投資的顏色呢?
8月刊的Art Acution 在專欄中重點推薦了經濟學家唐· 湯普森(Don Thompson)關于藝術市場的新書《用1200 萬美金喂飽的大鯊》(The $12 Million Stuffed Shark),并摘錄其內文,讓讀者得以一窺他的“色彩理論”。
湯普森在書中指出,雖然像達米安· 赫斯特(Damien Hirst)此類人氣大師的名作可以帶來1200 萬美金的收益,聽起來是很值得一試的投資項目,但真是這么回事嗎?
作者在書中對藝術投資所持的姿態,猶如一個剛從神秘城堡出來并試圖提醒后來者城堡里很危險的人那樣,頗為客觀冷靜,也不乏調侃,而他向新人提出的意見和告誡,則顯得很有創意。比如說他提到當你進入一個展館,你可以設想如果你要來這里行竊,你會偷哪一幅畫。然后,站在引發你偷盜欲望的作品前,認真地看著它,嘗試弄清楚為什么你會選擇它。否則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到底想要購進什么樣的藏品。
湯普森還提到,佳士得拍賣行主管布賴特· 格瑞(Brett Gorvy)曾說,就色彩而言,從最搶手到不太走俏來排序,依次是:紅、白、藍、黃、綠、黑。但當這個規律遇到安迪· 沃霍爾卻不太管用,不是嗎?在他那里,綠色很值錢。

“在美國的薩摩亞群島,太平洋風格的藝術和藝術家兜了一圈又回到了起點”——這是時代周刊該期藝術專欄的導言。這說的是7、8 月間在薩摩亞群島首府帕果- 帕果舉辦的第十屆太平洋地區藝術節。與往屆盛會不同,這一屆藝術節大大促進該地成為富有活力的創造區域。
當地藝術家泰勒· 圖亞拉(Tile Tuala)的參展作品是一件雕塑,名為《從痛苦到狂喜》,它看起來像一棵樹,布滿著薩摩亞地區的古老文字。圖亞拉的這件作品在薩摩亞國家博物館和畫廊展出的時候行情很是看漲。
不難看出,通過藝術手段引起對原始土著文化保留問題的重視,成為了這次藝術節的主題。7 月21 日藝術節開幕當天,超過20 個國家的2000 名藝術家齊集此地,盛況空前。一位參展藝術家說:“一旦丟失了自己的文化,你將不知道自己來自何方。”這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南太平洋地區眾多藝術家在當代藝術風行的時代又將目光轉向了古老的民族藝術。
泰晤士報在8 月18 日的藝術專欄中登出馬克· 羅斯科(Mark Rothko)創作的《1960 未命名1960》(Untitled 1960),和讀者玩起了互動游戲,希望他們把自己看了這幅作品之后的想法通過電子郵件發送到報社的郵箱。
《1960 未命名》是羅斯科上世紀50 到60年代的名作,以其形成強烈反差同時又構成色調互補的大色塊而著稱。作品中從鮮艷明亮的紅色和黃色到陰暗的綠色和藍色之間的過渡,往往被看作是畫家對自我的影射。通常,羅斯科的同行會很抽象地評價他的作品,認為他的畫蘊含著一種內心深處的渴望。
但羅斯科卻拒絕解釋自己的作品,他說:“沉默就是最精確的闡釋。”羅斯科認為語言會限制觀眾在看到畫作時產生的聯想。
泰晤士報在向讀者索要回復信息時說:我們不需要藝術史和學院式的回答,無論你想到什么,希望能告訴我們,我們將羅列你們的觀點,同時也附上專家的意見,于下周二見報。
紐約客8 月第二周的藝術專欄談到了攝影中的色彩,著重介紹了一次名家薈萃的展覽。
文章說,當博物館、畫廊和私人收藏者的家里堆滿了安德列亞斯· 古爾斯基(AndreasGursky)、辛迪· 舍曼(Cindy Sherman)以及托馬斯· 魯夫(Thomas Ruff)的彩色照片時,“彩色相片曾經很難賣”這一事實,聽起來反倒變得很古怪。朱莉· 索爾畫廊(Julie Saul Gallery)舉辦的名為“當色彩變得嶄新”的展覽,關注的作品大部分來自20 世紀70 年代,那正是簡· 格魯弗(JanGroover)、喬爾· 斯坦菲爾德(Joel Sternfeld)這批藝術家致力于挑戰“將彩色代表著粗俗與商業這一觀念加以轉變”之時。如果說有一張攝影作品可以代表這個時代的話,那就是威廉姆· 埃格爾斯頓(William Eggleston)1976 年在紐約現代美術館展出的標志性作品:孟菲斯街上一輛銹跡斑斑的三輪車。這件作品橫掃了黑白攝影的時代。所有你能想象得到的那一時代重要攝影藝術家的作品,在這次展覽上都能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