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月精彩評論:
過去的屬于過去,明天的屬于明天。過去的已經僵硬,明天還在迷茫。那今天我們做什么呢?
佩斯 北京 遭遇群展
佩斯北京開幕式幾乎調動了全北京藝術圈的人氣,可惜卻遭遇了對展覽本身和作品評論的失語。大部分的評語夾帶著民族主義和憤青愛國主義的狹隘論調,在這里小編不愿一一陳列。佩斯選擇在奧運期間開幕,本來是看中這個向世界全面開放的時間和地點,但是卻沒有體驗到對于藝術產業的包容和藝術評論的公正。是為一憾。
[45 樓] guest 2008-8-5 16:49:40
其實這是一個具有非常高質量的展覽,在熟悉的藝術家作品前給人以重新思考的平臺,這是一個從北京和亞洲看世界的平臺,冷林的個人魅力和洞察力使這個展覽得到很多高質量的好評,但對于一個以機會和江湖方式為主導的藝術界,是不能區分真正意義上的質量。藝術家們更多需要的是從展覽上偷學時髦秘籍,這也是大多數中國藝術家不能接受帶有冷靜思考色彩的展覽的原因,像剛在都亞特開展的道格拉斯高登的作品展同樣是高質量的展覽,卻很少有人喝彩。這是一種悲哀。

UCCA 我們的未來 群展
[樓主]: 未來未來
在UCCA 你們看到未來了嗎?UCCA 這次“我們的未來”展出了上百件作品,加上黃永ā、85’新潮。算是很給我們小輩補習了一下。對于望其項背的年輕人來說,這些傳說中的作品在現在看來并不如想象的那么令人心動。而對那些叔叔阿姨來說這樣的展覽很像開同學會,重溫往事,敘敘青春往事。更多的更年期藝術家更是對這樣的展覽一點興趣也沒有。逐漸老去的人開始思考未來還是他們的嗎?他們的未來是建立在過去的激情之中。激情卻在逐漸消失,未來還有希望嗎?
老不死的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垂死掙扎,但畢竟是茍延殘喘。新出來的是不知天高地厚,牛逼哄哄,自我陶醉,一片迷茫. 我們的未來在哪里?
過去的屬于過去,明天的屬于明天。過去的已經僵硬,明天還在迷茫。那今天我們做什么呢?
[樓主]: llyio
“我們的未來”的啟示
1、展廳布局充分展現了新任館長桑斯所秉持的原汁原味的醇正的法國視角。旅法背景的藝術家不止一件的巨型裝置,被不厭其精地安放在展廳的咽喉要道和最顯著的中央位置。讓我們身處北京重新認識了一下攜帶著某種異國情調的想象中的“中國”……是 UCCA 對中國人的接受和普及果然來得親切,不惜犧牲當代藝術所固有的晦澀和陌生,還是2008 奧運期間也跟張導演一樣打中國牌,就是要雅俗共賞,就不得而知了。
2、觀展的實踐證明,我們確實已經對于一部分早已爛熟于心的作品沒有任何的新鮮感了,尤其在作品和作品的之間互相交錯咬合,卻沒有任何內在或外在的有效的聯系性的情況下。在這里,任何新的意義都沒有被生產,以至于我們足以在早期陳逸飛面前發呆,終于有點沒怎么看過的新鮮東西了……整個展廳的氛圍跟前面85’新潮展大相徑庭,一個教科書式的充滿歷史感的經典博物館所形成的壓迫感消失了,這里更像是一個寬松的藝術博覽會場,一個促進銷售的樂園,一個展示私人收藏的客廳。當然,它也確實如此,反復出現的由著名藝術家繪制的尤倫斯夫婦的肖像提示著這一點。同時,一種差別相對懸殊的布展方式,不得不讓人警覺到某種程度關系上的遠近親疏,這明顯是在一種毫無顧及和勇往直前的方式下進行的。

3、既然是一個收藏展,我更希望在有限的錄音導覽中聽到這件作品是在哪既然是一個收藏展,我更希望在有限的錄音導覽中聽到這件作品是在哪一年,如何被尤倫斯夫婦收藏的,那些小而可愛的收藏故事,當年的情境,甚至成交價的備案……對于國家級博物館已經開始大面積實行免票的中國文化政策來說,30 元的門票還是把798 院里車水馬龍的藝術觀光客門隔在門外……當我在展覽開始的一個星期之后,再次來到展廳的時候,穿著統一制服,拒絕回答任何問題,隨時制止你拍照的巡展員明顯多于三三兩兩來看展的人,出于省電或其他原因一部分的顯示器被提前關閉。這樣的觀展經驗確實給人一種很復雜的感覺,在不長的歷史中,中國當代藝術是如何被涂抹了香料,罩在巧克力盒子里,成為味的陳列品的。
周鐵海1997 年錄象作品幾乎成為了這次展覽最好的線索和注腳,“第九幕梅杜薩之筏”中,黑底白字的寫道“進亦無能退亦難”,這個極具先見之明的藝術家甚至在這個混亂的時刻的11 年前就給出了“我們的未來”的終極版答案——再見吧!藝術。

唐人 國際快餐 王度個展
[14 樓] 小mo 2008-8-4 4:32:25
付曉東
8 月2 日在唐人的方型大廳所展示的“國際快餐”則把中國描述成為法國街頭物美價廉的土爾其烤肉。5 歐一個的土耳其烤肉是最廉價的美食,它是一個設置在旋轉鐵盤上的肉柱,隨時加熱刮削,即吃即走。相對于使用中國古老的文化歷史符號蠻聲海外的中國藝術家,王度更愿意從一種中國現實在國際視野中所處的位置和關系來指稱中國。那些重達9 噸的社會圖象成為中國的替身,它們更象是一坨眾人盯著的,炙手可熱的,香氣撲鼻的敞開的肥肉。在被撕扯成碎片之后,又被迅速地拋棄。
王度終于還是不能忍耐地用巨型的作品對國際政治發表言論,其創作的著眼點和討論的問題與他身處的環境直接有關,他所表達的憤怒的和激烈的批判態度與他一直以來的經歷有關,這些終于讓他在奧運這個巨大的背景下得到了充分的表達和爆發。
[15 樓] guest 2008-8-4 16:30:25
重達9 噸的社會圖象不是什么肥肉,只是一堆枯燥的垃圾圖片。相信王度本人也對此毫無興趣,拍攝過程也是一種盡義務式的機械重復動作。他本人就是被當下各種媒體和大量的圖像摧殘至感官麻木的代表,而他本人既是受害者也是合謀。
[21 樓] guest 2008-8-5 23:56:09
王度以前或者就是去年,對作品把握都做得很不錯,今年回到國內他其實什么都不缺,心態跟國內很多藝術家不一樣,對國內國情的目光和看法也沒有深入和形成,畢竟人家一直是在國際上玩的,這兩個展成功不成功都是一種嘗試,對王度來說以他的消化能力和知識結構做出更好的東西不是個什么難事。他是一個對自己和作品都很有要求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