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Opening Exhibition of Saatchi Gallery: Nothing Special
薩奇及其畫廊高調關注中國當代藝術,是否意味著會對中國當代藝術產生意料不到的推動作用。為此,我們采訪了部分有作品參加薩奇畫廊開幕展的藝術家、與薩奇畫廊有業務往來的畫廊負責人及市場觀察家,以期從他們那里得知薩奇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推動力有多少馬力。
薩奇關注中國當代有積極意義
孫寧:我在英國待過,非常了解薩奇對英國當代藝術的影響,他在把倫敦推到世界當代藝術中心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薩奇以中國當代藝術為開幕展,對中國當代藝術來說,是很好的。當然,一個事情要從兩方面看,他在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同時,也在通過炒作增加分量。他是廣告出身,非常熟悉如何炒作。
蒼鑫:最近,英國很多藝術機構都開始關注中國當代藝術。在薩奇展期間,吉爾山莊還做了一個很大的關于中國當代藝術的討論會。薩奇在當代藝術圈的影響很大,但他做中國當代與其對畫廊的商業考慮有很大關系。薩奇畫廊畢竟是一個商業機構,他捧紅了很多英國藝術家。他現在轉過來關注中國當代藝術,開通中文網站,對于中國藝術家尤其是年輕藝術家,很有吸引力。
張小濤:薩奇畫廊作為國際畫廊行業的高端平臺或者說代表著最高的水準之一,具有旗幟性的意義。薩奇畫廊有能量將中國的當代藝術推向國際上重要的基金會、美術館、媒體、收藏家,可以在英美的美術館系統更好的傳播中國當代藝術。
李峰:首先,我認為薩奇對中國當代藝術的關注和收藏是積極的。對于薩奇畫廊倫敦的首個展覽以中國當代藝術開幕,這也表達了一個積極的信號。雖然這種運作足夠商業,但這也無可厚非,對藝術的熱愛仍舊需要生存,足夠好的商業運作藝術展覽也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并且對中國頂級的當代藝術在歐美的發展也是一個推動,相當于得到了藝術主流的認可和支持,能讓更多的人全面的觀察和認識中國當代藝術,我認為總體是一件好事情。
開幕展沒什么了不起
張遠:我很尊重薩奇,他是一個很好的藏家,他所做的事情能夠影響世界。對于藝術而言,他也能提供一種可能。不過開幕展以中國當代藝術為主題,是一個很平常的事情,如果不拿中國當代,他肯定也會選取別的做開幕展。

展望:我感覺薩奇很厲害,很能干,在當代藝術領域能呼風喚雨。不過開幕展展中國當代,其實就是一個展覽,什么也不代表,更沒有那么多神話的內容。我的作品是他通過畫廊來收藏的。
史金松:就是個展覽而已。
劉韡:薩奇是通過中間渠道購買我的作品的,具體細節不方便透漏。我認為這個展覽沒有什么意義,完全是薩奇的個人行為。對于中國當代藝術而言,更談不上什么有意義的事情,僅僅是一個商業展覽罷了。
蒼鑫:他從商業角度來看待藝術作品,他的藝術顧問,都是從海外的華人或者外國人的角度看中國的藝術,所以角度是有差別的。薩奇大手筆的做中國當代,不會像做赫斯特那樣,我看他在做美國當代、印度當代、俄羅斯當代,他的手筆都沒有做赫斯特那么大。在海外,他關注的都是熱點。不要對薩奇抱太大期望,畢竟這期間有文化差異,他是英國人,不是中國人。
薩奇帶著“有色眼睛”看中國
張小濤:2000年以前,還沒有西方一流的畫廊或者藝術機構做中國當代藝術家個人的推廣和傳播,如果說這次薩奇畫廊的展覽有遺憾的話,可能是太政治化。他們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全面深入研究還比較欠缺。這次展覽感覺只能說是代表中國當代藝術的過去,并不是全面性的展示,現在的中國當代藝術是比較多元化的。西方可能還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中國當代藝術。我覺得有點像90年代在國外做的那種中國藝術展覽,比如在德國波恩舉辦的“CHINA”展。比較年輕的藝術家的比重還是不夠,缺乏未來感,年輕人還是沒有能夠崛起。雖然有目前在市場和藝術史上得到認可的藝術家,但整個展覽的涵蓋量不夠,太文革符號了!
中國當代藝術不能過分依賴海外藏家
張小濤:我覺得中國的當代藝術還是要靠自己,需要自己的美術館、基金會、媒體、教育系統的全面積累和發展,這些實際上比薩奇畫廊更重要。2001年我作為最年輕的藝術家在倫敦紅樓基金會參加展覽的時候,也有張曉剛、岳敏君、方力鈞、趙半狄等著名藝術家一起參展,但是薩奇畫廊并不關心中國當代藝術,現在的中國當代藝術和七年前并沒有本質的變化,這些都基于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水平,西方人還是看一個大的社會背景,我覺得他們是對中國當代社會的信心,而不是說中國當代藝術取得了多么輝煌的成就。我也不認為薩奇畫廊來做中國當代藝術就會點石成金,還是要有自己獨立的系統,該怎么做就怎么做。薩奇畫廊只能代表一種重要的認同,但不是唯一的認同。其實威尼斯雙年展等也是越來越有商業的成分,有他們自己的利益。不要神話西方,中國現在有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唐人當代藝術中心、尤倫斯基金會、Boers-Li畫廊、北京公社等大型機構,應該是一個良性的發展,薩奇畫廊也沒有那么絕對的重要。我也看到他挑選的新藝術家也是有好有壞,我對此也有些質疑。中國要有自己的歷史經驗和價值標準的判斷。通過薩奇畫廊的一個展覽把中國當代藝術要做到當年YBA一樣的成就,幾乎不大可能,因為兩者沒有可比性!
薩奇畫廊的眼光和品味都很獨特。因為很多藏家的品味跟資金是不匹配的。全球就是一個資本的市場。通過資本、網絡和推廣去做事,資本是一個很重要的工具。不能像之前那種簡單對錢的“銅臭味”的傳統判斷,比如:達米·赫斯特在學術和商業上都做的很成功。薩奇畫廊做的中國當代藝術只是一個軟性的風向標,而不是說薩奇畫廊一介入中國當代藝術就不得了了。他們不像佩斯這種做常規性畫廊。我也和紐約的Stux Gallery合作,2009年3月份在那里做個展。至于薩奇畫廊具體的操作方式,我們還不知道。市場是一個雙刃劍,流通買賣也不是壞事,只要不是刻意的去包裝和操作。我的作品都是通過紐約的經紀人,北京藝門畫廊馬芝安推薦到薩奇畫廊,優秀的畫廊是一個非常專業的系統,我期待用這種制度化的點滴工作去改變現實。
李峰:收藏是收藏家的個人行為,每位收藏家都在收藏領域都已經確定了自己的收藏屬性,在這個前提下,薩奇對自己感興趣的作品進行長期的關注和收藏,這首先是值得肯定的。當然薩奇也是一位頗受爭議的人物,爭議也是來自多方面的,但對于他的這種低入高出的做法,沒有什么值得評論和非議的,因為收藏是個人行為,出售也是,這是收藏家的權利,也算是收藏藝術作品的一種回報。并且,中國當代藝術的命運肯定不會掌握在某位藏家的手中,更不應該是外國藏家,這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情。
薩奇不會拋售中國當代
孫寧:我不認為薩奇是在玩中國當代藝術。他是一個藏家,不可能缺席一個種類。他是YBA的藏家,但他也可能收藏別的新興的作品。中國是不可忽視的一塊。他可能是想通過這樣一個集中的展覽,健全藏品結構。我估計他不會拋售這批藏品。但這也是主觀判斷。因為他是人,不是投資銀行。投資銀行有長期的策略,可以預測。但是對于某個具體人的想法,我們外人是很難判斷的。
薩奇是當代藝術界的重要藏家,他有自己收藏當代藝術的觀點,對當代藝術也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和理解。他買張曉剛的作品,可能就是因為喜歡才買,而不是根據價值去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