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命題形式的全命題作文近幾年很受命題者的青睞,呈逐年上升且形式多變的趨勢。最大的變化是限制較多、意圖直露的命題逐漸減少,限制較少、開放性強的命題紛紛亮相。
這類開放性全命題作文的主要特點有:1.概念多義。例如“生日”,既可以指人和其他動物,也可以指國家、政黨或集體;“開端”既可以指事情,也可以指事業、人生。2.空間廣闊。例如“我的視線”,可以從經濟、影視、書刊、廣告、體育、歷史等等方面落筆展示你的才情。3.虛實結合。很多題目既有本義、實義,又有比喻義、象征義;既有一般的含義,又有特殊的語境義。例如“帶著微笑出發”中的“微笑”就是可視的面部表情與自信、快樂、豁達、毅力等抽象意義的結合。4.含情蘊理。單純全命題作文形式已經大大減少,很多充滿詩意或哲理的命題紛紛亮相。例如“心中的彩虹”題目本身就富有詩意,再加上一篇200字左右激情洋溢的散文詩提示語,這當然能激起考生的寫作沖動。
因此,面對此類題型,我們要充分利用開放性全命題形式給我們提供的舞臺。
一、整體把握題意,避免“以偏概全”。例如湖州市中考全命題作文“生活因變化而精彩”,煙臺市中考話題作文“變化”。前一題出現“生活”“變化”“精彩”這三個詞,其中包含著因果關系,“變化”所影響的必須是“生活”的“精彩”度;后一題則不同了,所寫內容有沒有因果關系都可以,只要所寫內容在“變化”這一話題范圍之內即可。有的考生受思維定勢影響,一看到“生活因變化而精彩”就以為與寫話題作文“變化”沒有區別,就只寫“變化”而不見“生活”因此而“精彩”,結果就會走題。由此可見,有的開放性全命題與話題作文非常接近,不妨也當作話題作文來寫,例如“惜”“晨”等。但是有的要掃描導語和題目中的信息,把握其內在的聯系和要求,所以切不可孤立地把題目中的某個概念取出來作為話題進行寫作。
二、講究“亮相”藝術,充分展示個性。開放性全命題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表演舞臺,考生們決不能在臺上“唱老調”“演陳戲”,而必須“推陳出新”,放飛想象。南通市中考全命題作文“帶著微笑出發”,8000多名考生中有一半寫“帶著微笑出發,上中考考場”。選材雷同,“我”起先緊張焦慮,老師、父母等人鼓勵安慰,景物都在“微笑”,“我”終于也“帶著微笑走進中考考場”……如此眾多僵硬的模式化的“微笑”出現在“舞臺”上,只能引起閱卷老師的審美疲勞。有位考生則不同,他敘寫“感動中國”2006年度人物“帶著微笑出發”的事跡,處處緊扣題意,警句迭出。例如:“死神也在他的微笑面前卻步”;“在生命倒計時,他卻將一朵朵鮮花獻給每一位給他寄過錢的恩人”;“青島的‘微塵’們帶著這樣的微笑出發,走進大街小巷,放大著一個個愛心符號,樹立起一個個公益品牌,‘微塵’落處,綻開微笑之花朵朵。”看,這是多么具有時代感的亮麗語言呀!面對這些新鮮材料,欣賞著這樣精彩的作文,閱卷老師肯定會眼睛一亮,作文得高分也就在情理之中!
三、理清虛實關系,創新構思亮點。亦實亦虛、虛實結合往往是開放性全命題作文的主要特征,所以怎樣“理清虛實關系,創新構思亮點”就顯得十分重要。常用的方法有:1.先實后虛,升華主題。讓我們以“其實門開著”為例:“先實”是指考生在考場上迅速從生活積累中提取一段與實實在在的“門”有關的經歷,進行具體敘述;“后虛”則指收尾時運用精練的語言自然點出“門”的比喻、象征等意義,亮出文章的主題。這種先敘后議的筆法較為多見,考生容易下筆,而成功的關鍵是“敘”要定向,“議”需精要。2.亦實亦虛,虛實交融。這種構思的特點是夾敘夾議,敘為議設,議由敘生。例如有篇文章的結尾虛實兩線這樣交匯:“我后悔了,后悔我的叛逆,后悔我的任性。于是我把兩扇大門開到最大,讓門內門外彼此都看得通徹。我笑了!父母笑了!整個世界都笑了!”看,“兩扇大門”,用得多么自然、機智!如此虛實交融的意境,閱卷老師肯定會受到感染,也會會心地發出一“笑”!3.以“虛”選材,移花接木。如果你已經“以‘虛’立意”,但在考場上一時又回憶不到自己親身經歷之事,難以用充實的材料去演繹虛之義,怎么辦?此時你不妨快速“過電影”,從自己熟悉的閱讀積累中提取合適的內容,“移”閱讀積累之“花”,“接”立意之“木”。
四、精心設計“鳳頭”,開篇吸引老師眼球。全命題作文題目都相同,在擬題上不可能勝人一籌,所以設計亮麗的“鳳頭”來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就顯得特別重要,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例如有的考生這樣寫:“一回回的爭吵,使我變得封閉;一重重的封閉,使我變得消沉;一次次的消沉,讓我認為我是一塊拒絕融化的冰。”作者運用反復、排比、比喻修辭手法,一開始就展示自己的心態,具有震撼力和吸引力。
開放性全命題作文廣闊舞臺之門“其實開著”,只要方法得當,莘莘學子定能在湛藍的天幕上繪制出一道道絢麗的“心中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