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訓練一
覲陽關
雨 翁
陽關,有一片豐美的水草。青藤牽扯,灌木蔥蘢;蘆葦環繞著幾灣清水,游魚在葦叢中竊竊私語,繞過幾道水筍,陽關雄崗便橫亙面前。崗下是大壑,壑上深潭。潭水如凝,碧可照影。想當年,這大漠腹地,軍民數萬,莫不都是賴這潭清水的養育?陽關城早已飄逝了,唯這潭清水,還聚著一汪靈性,倘若當年此潭有名,我想,它必定叫做“慈母潭”,可惜被史書遺漏了。
遙遠的風景,是大片的昏黃和大片的青灰,連綴著天際泥色的云墻。我猶如置身于一座龐大的園囿,縱然插上翅膀,也飛不過這天地的合璧。
象征著大戈壁的堅韌的駱駝刺,不知于何年何月,隨著漫卷的飛沙,一叢一叢地去更遠的地方流浪了。只有偶然可見的一簇紅柳,籠一團火焰,燃燒著這寂寥的空曠世界。于是,這世界便放射出一種慘烈的美。
逶迤起伏的沙梁上,有一隊野獸,隱隱約約,辨不清是野驢野馬或天狗天狼。在這寸草不生的大漠上,這群野獸憑借什么來維持生命呢?
北海浩瀚,似有一大群參差錯落的斷壁殘垣,也許是古絲路的驛站吧?向導告訴我:那是古陽關留下的古墓群。陽關城早已灰飛煙滅了,唯有這群墓葬永存千古。
我恍然而又悵然。
古墓群,駕著蜃氣,跨越千載陰霾,飄忽在時光之上。這些凝滯的荒墳,這些逡巡的幽靈,這些被烈日暴曬而決然不散的蜃氣,這些被蜃氣虔誠托起的靈氛,它們才是古陽關的真魂!
視線向西,越過漫漫平沙,目極處有一抹綠色林帶,陽光下漂浮著彩霞的亮麗,不用說,那便是胡楊了。
茅盾先生看到黃土高原上的白楊,曾感慨不已,頂禮贊頌。倘若他當年有機會來到大西北的深處,看到這傲岸瀚漠自成天地間一絕的綠云,又該如何地膜拜呢?
假如再作無稽之想,穿過那一脈壁壘的云霧,是否就是那些千年戍卒的幽靈們朝覲的天堂呢?或許正是由于對那天堂的渴望,幽靈們才逡巡在這里而得以慰藉吧。
遙想摩詰當年,一聲西出陽關,詠出千古三疊。有道是“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那是一種怎樣的離別啊!
(選自“中華語文網”)
1.第三段中畫橫線的句子中“一叢一叢地去更遠的地方流浪了”是什么意思?
2.第六段寫“我恍然而又悵然”,為什么“恍然”?為什么“悵然”?
3.文章為什么將胡楊與“黃土高原的白楊”比較?
4.請你說說第十段“天堂”的含義。
5.標題中“覲”是朝拜的意思。通讀全文,你覺得作者對陽關懷有什么樣的情感?
6.作者筆下陽關的風物,給你震動最深的是什么?為什么?
強化訓練二
恰似天籟
佚名
你聽到過那樣動聽的蟋蟀嗎?它的叫聲絕不止一下。它先是很有弧度地叫一聲,然后僅作剎那停頓,緊跟著再發出一長串嬌滴滴的顫音——有時它甚至一路抑揚頓挫地叫下去,一口氣也不停,像是貓叫,更像鳥鳴;比貓更為動聽,比鳥更有表情。
從來沒有一個蟋蟀,發出過像它那樣的聲音。那聲音徹底地震撼了我。
那是8月25日晚9點多鐘,我躺在一樓客廳的小床上,看一本散文集子。我頭頂的窗外是一片長方形的花圃。我小屋的四周全是花草和少量的蔬菜。有蟋蟀慕名而來,與我同居一室,這一點毫不奇怪。
手上捧的是白樺的散文集,書中曾多次描寫過各種各樣的聲音,有寂靜的神秘之曲,有轟然作響的貝多芬D小調奏鳴……使我讀著讀著身臨其境,但是現在,它們的威力,已抵不過一只蟋蟀對我心靈的威力。
那種聲音,絕不是平常我們聽到的那種毫無特點的叫聲,雖有節奏,卻是千篇一律;那種聲音我感到只有在鳥類求偶、魚兒追尾、花兒努力頂破花苞時才能夠發出。
它一聲聲叫得那樣貼近,似乎是特為呼喚我而來。而我卻聽不懂它的一句,只有深深地莫名其妙地感動。它不知疲倦地在我客廳的一角啼叫著,使我這個孤獨的所在有了一些生氣。
它又叫起來了。它的聲音像個小姑娘那樣,如一串串銀鈴,羞怯而多情;越到最后,聲音漸弱并發顫,像個女孩兒嬌喘吁吁。你正以為它要停止,它卻突然又提高上來,再一路抑揚頓挫地叫下去,循環往復。那種動聽的天籟在這個秋夜,灌滿了我整整一屋子。
我曾查過一些資料,蟋蟀只有雄的才善鳴,并且好斗。但從它的聲音里,我聽不到一點“陽剛”的影子,于是,我就認定它是一個小姑娘。其實對我們人類而言,蟋蟀的性別如何有什么關系呢?
我不知那個蟋蟀躲在什么東西的下面。一塊瓷磚?一個土窩?還是一塊木板?秋天了,天氣會很快轉涼,到時它怎么辦呢?是否還會發出這樣動聽的吟唱?
我真想把它找出來,放在手心里,喂它一點好吃的,每天喂。可我在小床下、抽水馬桶后面、柜子里頭……都找遍了,也無法發現它嬌小玲瓏的身影。有時我發出一點響動,它就不叫了。這使我不得不住手。
也許,它呆在一個沒有燈光,也沒有黑暗;沒有威脅,也沒有恩澤;最自由,也最安全的地方吧。
它以它獨特動人的嗓音,讓我記住了它。
人要發出一種獨特的、沖擊人心的聲音,也很難吶!
(選自“民間文化網”)
1.讀完全文,請你用文中的一個詞或一個短語來形容蟋蟀動聽的叫聲。
2.作者在文中說“我就認定它是一個小姑娘”,請說說作者認定的理由。
3.文章最后一段意味深長,請談談你的感受。
強化訓練三
大自然的啟示
張玉庭
古人有過一句極深刻的話:師法自然。
什么意思?答:自然是老師!
說得真棒!大自然給我們上過的課的確很多很多,且一節比一節美妙,一堂比一堂迷人。請聽其中的三堂課吧!
(一)
AB本是兩棵無關的樹,只因被青藤緊緊地纏著,便在不知不覺中長到了一起,而自打長到一起,A樹上也結出一種全新的果實,外形仍是A,但味道卻活似B。此事引起人們的思索,于是也就學著,模仿著,以人工的方式,有意識地讓兩種不同的樹長在了一起,果然結出一種全新的果實,這就是園藝中一種重要的技術——嫁接。
瞧!大自然多聰明,就這么一啟發,園藝家就恍然大悟,一舉學會了嫁接!
(二)
有人為了曬東西,曾在相距不遠的兩棵樹上拴了根鐵絲,久而久之,鐵絲形成的鐵箍牢牢地勒進樹干,硬是在樹上勒出了一道深深的印溝。兩年后,鐵箍硬是深深地勒進樹里,可憐的樹看來必死無疑,但奇跡偏偏因此而發生——那堅強的樹非但沒有死,反而站得穩穩當當,還硬是把那可怕的鐵箍活活地吞了進去!而這一切恰好被一位絕望之極的老人看到,于是也就讓他重新得到了活下去的勇氣。老人得的是癌癥,當病痛無情的折磨他時,他曾想到了自殺,但正是這棵樹指點了他,他深感肅然,便對著樹深深地鞠了個躬。他決定,學那棵樹,與疾病抗爭到底!他戰勝了病痛活下來了!過了幾年后,他臨去世時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感謝那棵樹!
瞧!大自然給人的啟示多么深刻,雖不聲不響,卻給人以無窮的力量!
(三)
知道珍珠的來歷嗎?別看它們瑰麗得像一顆顆星星,可來歷卻極像一場極可怕且極漫長的夢!這就是:自打一顆小石子突然點進了珍珠貝那柔軟的軀體,這可怕的噩夢就開始了!粗糲的石子不分晝夜的折磨著它,刺痛著它,但它堅強無比,不僅接受了這突如其來的苦痛,還毅然咬緊了它,不聲不響,就這么過了一年又一年,直到把它變成了一顆璀璨的珍珠!
是的,類似的故事還很多很多!
成熟的麥穗低垂著頭,那是在教我們謙虛!
一群螞蟻能抬走大骨頭,那是在教我們團結!
溫柔的水珠能滴穿巖石,那是在教我們堅韌!
蜜蜂在花叢間忙碌,那是在教我們勤勞!
含羞草默默地收攏葉片,那是在告訴我們切莫張揚!
是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肯學,天天都會有收獲!
(選自“中學語文在線”)
1.分別簡要概述文中三節課給人們的啟示。
2.“硬是把那可怕的鐵箍活活地吞了進去!”此句中的“吞”可否換成“咬”“嚼”?為什么?
3.對“師法自然”中的“法”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仿效B.佛教的道理C.學習D.自然規律
4.根據例句仿寫一個句子。
例句:看見成熟的麥穗低垂著頭,我們懂得:那是在教我們謙虛!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請你舉出一個給人類啟示的例子加以說明。
《自然風光》
強化訓練一
1.指陽關附近的大戈壁上沒有了駱駝刺。2.說“恍然”,是因為作者明白了古墓群才是古陽關的真魂;說“悵然”,是因為古墓雖在,古人難尋。3.胡楊比白楊生命力更強,更值得贊頌。4.指和平、幸福、安寧的生活。5.虔誠、敬意。6.略。
強化訓練二
1.天籟或恰似天籟。2.蟋蟀的聲音“羞澀多情”“嬌喘吁吁”“沒有一點陽剛的影子”。3.一個人要想出類拔萃、一鳴驚人,很不容易。(意思相同即可)
強化訓練三
1.嫁接 戰勝痛苦 經受磨難2.不可。“吞”字準確地寫出了樹對鐵絲的無奈和恨。“咬”“嚼”都不符合實際。3.C 4.略。5.答案不統一。示例:飛機設計師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飛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飛機。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