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濃縮,是文章的眼睛,我們透過它可以洞悉文章的靈魂。常言道,題好一半文。美的文題可以使閱卷老師耳目一新,一見鐘情。半命題作文是近年來中考作文中出現頻率較高的一種命題形式,由于其處在“命題”與“非命題”,“限制”與“非限制”之間,考生對題目還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補題權,因此補題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半命題作文分數的高低。筆者認為半命題作文的補題一般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要從自己的生活經歷與知識積累方面考慮補題。在補題時,考生要盡量選擇一個與自己熟悉的生活經歷或與自己的知識儲備緊密相連的內容。若所填詞語遠離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素材積累,那么,“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起來就可能無處落筆,難于成文;若所填詞語大于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素材積累,筆下文字就會很難滿足文題的需求,未免意大而文小。只有與自己的生活經歷、素材積累相當時,寫起來才能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如以“我渴望____”為題,若填充為“成為地球物理學家”,考生由于缺少這方面的專業知識積累,就會感到無從下筆;若填充為“成為飛行員”“成為美容美發師”等,自己對飛行員和美容美發師的職業雖略知一二,但了解不深,寫出來的作文也難免會空洞;若填充為“成為優秀班干部”,則因為有實際生活經歷作基礎,寫出來的作文就會具體充實,生動形象。由此可見,選擇詞語填充文題時,一定要仔細推敲,便于構思,利于行文。
2.在補題時要注意發散思維,創新求異。半命題作文補題,最易題目雷同,題材“撞車”。考生在補題時應打破慣有的思維定勢,不要局限于命題人提供的幾個提示詞語,而不管是否適合自己,硬著頭皮,“為賦新詞強說愁”;應該全方位、多角度地發散思維。聯想和想象越奇特,內容就越新穎鮮活,文章就越能獨樹一幟。補題所選擇詞語在符合要求、切中題旨的前提下,還應避俗求新,所選擇的內容要避開那些人人皆知的素材,最好帶有自我色彩,因為這些一般不為別人經歷過,體驗過,也不曾寫過。如“我生活在____之中”的半命題文題,有如下填題,試作比較:填“家庭”“學校”“社會”——淺薄直露,味同嚼蠟;填“集體”“親人”“友誼”——選詞平常,容易雷同;填“網絡游戲”“追星族”——選材新穎,切中時弊,發人警醒;填“題海”“夾縫”“夢魘”——選詞新奇,比喻形象,深刻脫俗,容易出彩。比較一下,從補題上來看,文章質量的高低就已經見分曉了。但是要注意求新是為內容服務的,絕不能為求新而求新,否則容易適得其反,弄巧成拙,令人生厭。
3.半命題作文在補題時宜“小”不宜“大”,力求“小”中見大,“小”中見深。補題內容決定著選材的取向和文章的中心內容,題目小容易把握,從小處切入,容易寫得具體,生動。反之,題目越大,寫作范圍就越廣,選材、組材的難度自然就越大,就越不容易寫透,容易走向空洞。例如:寫“窗外的_____”,補“風景”就不如補“那只蝴蝶”容易展開和挖掘;以“感悟____”這一半命題作文來說,若補成“感悟大自然”“感悟青春”這樣的題目,不但毫無新意,而且涵蓋范圍過大,寫起來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談,想要寫深寫透很難,遠不如“感悟落葉”“感悟初三”這一類切入口小的題目容易寫出精彩。
總之,題貴新穎,只要正確理解半命題作文的“另一半”內涵,并且掌握一定的擬題技巧,以“熟”為補題前提,以“新”為補題追求,以“小”為切入角度,就能擬出讓閱卷老師怦然心動,擊節叫好的好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