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新月①
[唐]纓氏子②
初月如弓未上弦③,
分明掛在碧霄邊④。
時人莫道蛾眉小⑤,
三五團圓照滿天⑥。
注釋
①賦:古代人用什么題目做詩,常寫做“賦××”或“賦得××”。新月:農歷每月月初的月亮。
②繆(miao)氏子:繆家的孩子,他的名字沒有流傳下來。這個孩子是唐代開元年間(713—741)人。他異常聰明,7歲時參加朝廷舉辦的考試,做了這首詩,得到了當朝皇帝的贊賞。
③上弦:到農歷初八左右,月亮呈半圓形,很像弓弦,被稱為上弦月。未上弦:還沒有成為上弦月。
④碧霄:碧空,高空。
⑤時人:現在的人。莫道:不要說,不要以為。蛾眉:像蠶蛾身形一樣的細長彎彎的眉毛,這里指新月,新月的形狀像細長彎彎的眉毛。
⑥三五:指農歷十五日,到了這時,月亮就成了滿月,變得又圓又亮了。
友情提示
《賦新月》是一個年僅7歲的孩子在參加重大考試時做的詩。該詩以形象生動的筆觸詠頌了月亮由新月變成滿月的過程:月初的月亮像一道細長彎彎的眉毛高懸在碧空中,別看它現在顯得這樣纖小,假以時日,到了農歷十五夜里,月亮就會變成滿月,又圓又亮,光照天下了!小作者雖然在詩中詠頌的是月亮,但卻飽含深情地贊頌了人世間富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這些新生事物也有一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過程。具體到小作者個人的成長,也經歷了由小到大的成長過程。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小作者胸懷大志,期望自己能像“新月”一樣,終究有一天會“三五團圓照滿天”,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盛 蕾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