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多年的童書編輯,一個問題常常縈繞在腦子里,既然閱讀是營養生命的最佳方式之一,那么剛剛展開生命進程的寶寶們到底應該讀什么書?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童書去營養他們的小小心靈呢?各個童書賣場是我最常光顧的地方,常常看到一些年輕的爸爸媽媽,牽著孩子或者沒帶孩子,在鋪天蓋地的圖書中上下逡巡,難以取舍。我們的童書市場看起來的確讓人眼花繚亂,一片繁榮,可細細看去,就會發現真正做給小寶寶看的圖書其實并不多,除了很直觀的認知類圖書,就是各種版本的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繼續占據著賣場的顯要位置,還有數不清的成語、寓言、神話、故事匯編本充斥視界,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拼音完全不考慮幼兒的接受特點,將海量的知識一廂情愿地倒灌給孩子們。更可笑的,還有各種完全不顧幼兒基本接受能力和心智發育水平的四大名著改造版本,它們排排列列,急吼吼地彰顯著社會世俗的功利心。
許多家長在購買了這樣的圖書并與孩子一同閱讀以后很快發現了問題:孩子對閱讀不感興趣,親子共讀并沒有出現專家預言的振奮效果。于是,想為那些剛剛打開生命之門的小寶寶們做一套真正適讀的童書的愿望就清晰而強烈起來。最適合給幼兒看的圖書到底是什么?圖畫書!近幾年來,圖畫書(又叫繪本)從無人認識到漸次繁榮,這中間也經歷了很多曲折。可是,一提起圖畫書,被人津津樂道的多是引自歐美的異國品種,我們中國本土的原創圖畫書卻少之又少。邀請本土的作家和畫家,共同為中國寶寶奉獻一套優秀的原創圖畫書,無疑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圖畫書,看上去寥寥幾個字,有的甚至干脆不著一字,全靠圖畫進行敘述,的確不同于一般的兒童讀物,它有自己的內在規律和特點。國內有這種自覺的作家和畫家并不多見,他們在各自熟悉的領域內技藝精湛,可一本優秀的圖畫書卻需要文字和圖畫完美地相依相乘來完成敘事功能,因此,在全國范圍內選擇了解圖畫書特點的作者著實費了一番工夫。探討,研究,對話,爭論,經過九個月的反復溝通,在上百篇文稿當中精選出九篇,終于達成了作家、畫家和編輯的一致認識。
明天出版社的《小肚兜幼兒情感啟蒙故事》這套書的著力點放在了“情感啟蒙”,也是經過了深入思索的。人是情感和情緒動物,只要是一個正常的孩子,從他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成長的過程,而情感發育的功課也隨之揭開了第一頁。在幼兒眼中,世界是由各種形狀、色彩、味道和聲響構成的,他們興致盎然地探索著,體會著,學習著。另一方面,這些外在的刺激又不斷地作用于他的內心世界,與他的內心世界化合為個體獨特的個性與特征。中間的這個“化合”過程非常重要,它可以有不同方式,不同的方式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也決定了孩子日后不同的生命風貌。而“情感啟蒙”無疑是一種愉快的成長方式,它在幫助孩子完成表層的概念認知的同時,也會讓成長呈現出更加豐富的韻味。寶寶的外部世界龐雜無序,我們精心選擇了生命中最基本同時又是最本質的事物,告訴孩子:我是誰、愛是什么、家是什么、伙伴是什么、情緒是什么、時間是什么……而告訴的方式決不是直白的和說教的,而是以講故事的溫情方式來展開,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有誰會不喜歡聽故事呢?我們這九本書,每本一個故事,故事的講述完全運用了典型的圖畫書語言,文字干凈,圖畫講究,文圖互動,充滿細節,文圖充分地尊重了寶寶的心靈尺度,選擇了與寶寶平行的視角來看取世界人生,精彩的圖畫和文字相依相乘生發出圖畫書特有的韻味。
親子家庭的閱讀一定是有爸爸媽媽參與其中的,好的圖畫書絕不僅僅是簡單地迎合孩子的審美趣味,這套書選擇的主題,比如我是誰,愛是什么,時間是什么,情緒是什么等等也會引起成人的閱讀興趣,希望爸爸媽媽在給孩子講述的同時也能獲得心靈的感動,看透故事表層背后的深意,從而品嘗到“返璞歸真”的生命真義。簡單而不單薄、清淡而不膚淺,這是整套書呈現出的品質追求。
希望這一套小小的童書,能夠成為無數寶寶喜愛的童年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