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上有句名言:一個錯誤的決策一百個行動也無法挽救。決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選題論證其實就是一種出版決策,它涉及對圖書產品的設計、制作、銷售等環節所作的分析、評估、預測。選題論證是整個出版流程的起始點,決策失誤將導致出版工作的低效、無效甚至負效。為了提高出版決策的效率與效益,不要敗在起點上,有必要引入科學決策與市場營銷等新元素,改變傳統選題論證的觀念與方式,優化選題論證機制。
強化市場調研的重要性
就出版社而言,市場調研大致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常規性調研,一種是專題性調研。常規性調研是為了隨時了解圖書市場動態,讓編輯不再閉門造車,把握市場走向,主動貼近市場、讀者、作者,保持對市場的敏感性。編輯應根據自己的專業定位與出書范圍,隨時了解相關圖書的細分市場概況,在市場中尋找選題的創意與靈感。如果說常規性調研傾向于務虛,專題性調研則是務實性的,它是針對一個具體的選題進行的調研。編輯在提交選題前,應根據具體的選題思路,進行廣泛的市場調研,全面搜集相關信息,并對所搜集的信息進行分析、判斷、篩選、過濾,能量化的用數據說話,不能量化的作理性的分析。調研內容大致包括:目標讀者群細分、同類產品出版現狀、閱讀需求、潛在受眾等。專題性調研事關選題的成敗,先調研后策劃選題應成為編輯的一種自覺行為和習慣。對于投資較大的選題,社里應專門組織力量進行市場調研,盡量減少風險。
引入全程營銷的理念
任何一種營銷行為,都要通過產品、價格、渠道及促銷四個營銷要素的最佳組合來實現。營銷是一個整體的全程的概念,營銷不是一種短期的銷售行為,而是一種長期的投資行為。營銷不應該僅限于企業的一個部門來進行,而應該在企業所有活動中體現出來為。在營銷的四個要素中,產品是重中之重。在產品與價格階段,即營銷的先期策劃階段,主要依靠的是編輯的智慧而非資金的推動,其職責必須由編輯來承擔。因此,編輯在策劃選題時,應該引入現代營銷理念,改變只對圖書內容負責的傳統策劃理念,將圖書當作一種產品來設計,同時還要考慮價格、渠道與促銷幾個要素,并將營銷理念貫穿于出版流程的始端和終端。
選題論證程序化、規范化
選題論證也就是對每個具體選題的分析、評估與選優的決策過程。建立一種新的選題論證機制,選題實行兩級兩次論證制,使選題論證程序化、規范化。
第一級論證前,編輯提交選題論證報告,這是后面所有論證決策的基礎。完整的選題論證應該包括如下內容:
1.選題概況:包括書名、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學術或創作水平、市場號召力、文字表達水平)等。
2.市場分析:定位讀者和市場,分析同類書出版現狀、閱讀需求與潛在受眾。此項分析必須提供相關數據,不能提供數據的要作定性分析。這是為選題決策提供數據和依據,尤其是讀者與市場定位,它直接制約著選題的具體實施,一個選題從編寫體例、整體版式、開本定價到銷售渠道、營銷策略,都必須以讀者與市場為方向標進行設計。
3.選題價值:從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文化價值、學術價值等方面切入,最后落腳到市場來進行分析:說明選題的看點和賣點。此項分析最好能提供樣章供與會者討論。
4.促銷方案:是否進行宣傳推廣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做,促銷方案應該包括宣傳點、宣傳手段、宣傳媒介、宣傳節奏、促銷手段等內容。
5.銷售計劃:根據讀者與市場定位,確定價位、最佳上市時間、銷售渠道、各銷售大區的預計銷量、首印數等。
6.時間安排:科學安排編寫、編輯、制作、上市、宣傳推廣等出版流程的時間進度。
7.成本預算:逐項列出投入的成本,并作盈虧預測。此項預算只能用數據表述。
第一級論證,選題論證會論證。論證時,先由編輯詳細介紹情況,與會者對選題論證書的每一項內容從利弊兩方面進行分析評估,充分論證,反復篩選,同時還要就選題方案的可行性以及風險程度等進行論證。
第二級論證,選題論證委員會論證。論證會成員主要來自編輯部、營銷部,與會者充分發表意見,并進行無記名投票。評估意見不能是簡單的通過或不通過,與會者就“通過、暫緩、否定”三種情況進行選擇,并列出三條以上的取舍理由。第二次論證在開機付印前進行,由編輯部、營銷部、出版部、財務部等相關人員,根據市場的變化情況,決定是否付印和印刷多少。
經過開放式論證后,編務室對投票結果進行統計,凡是通過率低于70% 的選題,不予通過。
總之,在市場調查基礎上,引入營銷理念,完善選題論證機制,可以優化選題,減少平庸,貼近市場,樹立品牌,提升出版社的整體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