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公民宗教是美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美國文明的核心,是維系美國存在的根基。
美國學者總結出美國宗教文化的六個內容,第一,神秘;第二,教義,即相信美國是世界上唯一按上帝旨意建立的國家;第三,禮儀,即圣誕節、感恩節等;第四,道德;第五,個人信仰經歷;第六,社會機構。
美國的宗教現狀隨著時代的發展,美國的宗教效用已經從政治性向家庭、道德性轉變,這也是宗教的主要特點之一。托克維爾(Tocqueville)是法國著名的政論思想家,其代表作《論美國的民主》出版后 ,立即受到普遍好評,使他名揚海外。這部著作的上卷和下卷,不是寫于同一時期,其間相隔5年,因而在筆調、結構、敘述上有所不同。上卷的第一部分講述美國的政治制度,第二部分對美國的民主進行社會學的分析。下卷分四個部分,以美國為背景發揮其政治哲學和政治社會學思想。他深入考察了美國社會之后指出,法律、志愿組織和宗教是防止美國社會變成自私與物質主義社會的三種主要力量。他說:“法律容許美國人做他們所愿作的,宗教則阻止他們進行欺騙,禁示他們做那些魯莽的或不公正的事情。”在當代美國社會,宗教依然是一種強大的道德力量,發揮著抵制邪惡、維護倫理、呼吁良知、凝聚社會的作用。美國人相信,祈禱可以感受到超驗的力量給予他們的引導,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勇氣和力量,可以使他們得到平安和好運。在說到祈禱的作用時,2001年2月1日喬治W.布什在他就任總統之后10天舉行的全國祈禱早餐會上說,“我相信祈禱的力量。我們歡迎所有的祈禱,這是我們國家的傳統。”
宗教對美國青年高等教育的影響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政教分離的政策的實施,當今的教會已經失去了對高等教育的控制權,但它并沒有從大學校園里退出,也從未放棄過在大學校園中擴大影響的任何機會,它仍然主導著人們的價值取向和高等教育的部分內容,只是影響高等教育的方式發生了變化。
首先,宗教組織在高等院校工作的重點從對高等教育領導權的爭奪變為對學生個人信仰的轉變上。大學校園中出現了大量的學生宗教組織,方興未艾的學生宗教祈禱小組和圣經學習小組,在私立學校和某些公立學校中顯示出了異乎尋常的生命力。
其次,宗教組織在高等院校中保持存在和影響的另一個重要方式,是在經濟上對大學教育、科研經費的巨額資助和對學生提供的獎學金。這種對學校和學生的資助是宗教機構開展社會服務與慈善事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教會的傳統,也是宗教從根本上維護建立在宗教道德基礎上的社會規范,保持對社會的影響和自身價值的長期戰略投資。
此外,在20世紀30年代之后,宗教機構與大學之間呈現出微妙的關系。每當高等教育因為落伍于時代需要進行改革時,宗教便作為影響進步的消極因素之一,被激進的自由派拉出來批判;而當高校學生因酗酒、打架、吸毒、性丑聞和暴力事件等涉及倫理道德的問題增多時,宗教傳統與道德規范又往往成為校方維護紀律的工具被加以倡導。
(作者單位: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區人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