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新聞出版總署黨組中心組理論學習(擴大)會議做出了全面推進出版體制改革的重大決定,并提出了改革的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這場改革,必然會打破原有的市場秩序,必然會催生一批合格的市場主體,必然會形成一個嶄新的市場格局。對待這次改革,是采取主動還是被動的態度,以及如何爭取主動,避免被動,將成為能否在改革中獲益的關鍵。
在出版體制改革中,誰主動誰受益,早主動早收益。這是因為:首先,當前的出版體制改革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隨著當今世界文化競爭的加劇,新聞出版領域面臨嚴峻挑戰,新聞出版與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適應,與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不適應,與當前傳媒技術的變化不適應,與我國的國際地位不適應的矛盾日益突出。為此,有關中央領導指示,文化領域改革應該走在其他改革的前列。其次,當前的出版體制改革是乘勢而為,功在必成。根據新聞出版總署2008年對全國24家出版集團所做的調查,與改革前比,全國17家完成轉企改制的出版集團公司平均總資產增長66.2%,利潤總額增長25.3%;而同時期7家未改制的出版集團平均總資產負增長43%。由此可見,改革前途光明,不改沒有前途。
在出版體制改革過程中,各地基礎不同,起點不同,條件不同,有的地方得盡天時地利,有的地方則困難比較多。然而,客觀條件的好與壞是相對的,許多基礎較差的地區,面對發達地區積極改革快速發展的現狀,不保守,不悲觀,不等不靠,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創新手段,靠大聯強,勇往直前走改革之路,終于“抱得美人歸”。比如海南省新華書店集團公司,通過與江蘇新華發行集團改制重組,兩年走完了江蘇出版十年的改革路程,實現了搭車發展。相反,有的地方,要思路沒有清晰的思路,要措施沒有像樣的措施,結果步步被動,處處被動,處于極不利的競爭位置。實踐證明,面對新一輪改革浪潮,誰被動誰就落后,越被動越落后。
主動與被動是辯證關系,二者只有一字之差,可以互相轉化。不顧實際,好大喜功,盲目的“主動”是一種主觀主義的盲動,結果會適得其反,變為被動;而在個別領域暫時不動并不等于被動,量力而行,有放有收,有所為有所不為,是為了獲得戰略上的主動。比如今年以來掀起的出版企業上市潮,據媒體報道,繼四川、上海發行集團和遼寧出版傳媒成功上市之后,近期全國有13家出版發行企業在積極準備上市。誠然,這些企業精神可嘉,但平心而論,他們果真都具備了向上市沖刺的條件嗎?如果一個地方連基本的轉企改制和股份制改造都沒有完成,又怎么能夠奢談上市呢?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真正做事業的人,也必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通過一段時間努力,在全國培育10至15家大型綜合性傳媒集團,這既是總署政策引導的既定目標,也是市場演化發展的必然方向。只有那些積極進取而不好大喜功、求真務實而不好高騖遠的人,才有希望在其中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