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書市,果然又應驗了五窮六絕,而且,以一種相當有默契的方式呈現。那就是,減少出書量不說,可以被視為重量級的大書更是少得可憐。即便今年開春以來好書不斷,但碰上了五六月,眾家出版人還是謹慎為上,大多回避了重點書的出版。
所謂五窮六絕,是臺灣出版業長年以來的魔咒。意指五月份和六月份的圖書銷售狀況會突然間地大幅下降,直到七月暑假到來,學生們紛紛回到市場后,才進入旺季。之所以會有五窮六絕,說法很多。但筆者認為,大抵有兩個原因最可信。
第一,一直以來,五六月份是下游通路的盤點季節(特別是六月)。通路大盤點會回顧一整年的銷售狀況,比對還留在門市里的書籍,退掉那些半年都賣不出一本的書和庫存過多但周轉不如預期的書。此外,書店為了調整庫存值,讓賬面數字好看,還會退掉某些正在促銷的新書。
退掉的書,將會被列在下月賬,被視為負數賬,扣除賬款金額(使得中上游廠商可收得的貨款變少)。除此之外,大盤點前后,書店本身忙碌異常,多少會影響到書店營運。另外,盤點當天更要關門,也直接沖擊店面營業額。
也就是說,年度大盤點,一會退書,調整商品結構(中上游廠商多出負數賬);二會減少營業時間(減少營業收入),自然會影響業績。
第二,主力消費者無暇上門。臺灣的圖書市場,主要仰賴學生(中學與大專)和30歲以下的女性上班族支持。然而,五六月份,卻有另外的活動吸走這些人口袋里原本可以拿來買書的錢,還有上門逛書店的時間。
先說時間,五六月份是臺灣各畢業生緊鑼密鼓準備各項大考的時間,讀課業書,準備考試都焦頭爛額了,哪有時間上門逛書店,更別說有心情買書了。
再說錢,五六月份,一直以來是百貨公司年中慶的檔期。年中慶是許多女性同胞一年一度添購服飾與化妝品的重要時間點。光說女性的年中慶化妝品消費,動則一兩萬新臺幣,消費者添購了外在行頭,實在無暇顧內在行頭。
此外,五六月份是會計年度即將截止日,多半的上班族工作忙碌異常。另外,由公司支出的購書等預算也早已消化殆盡,到了五六月份,很少公司會購買教育訓練等書籍(要買也要等到七月新會計年度與新人報到完畢后,才會陸續展開)。
雖然素來有五窮六絕,不過,筆者認為通過臺灣的零售連鎖通路,曾經成功地在這個銷售淡季創造出市場需求,進而活絡的書市,那就是誠品書店每年五月推出的旅行節書展。
五月推旅行節,其實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五月,其實也是旅行業的淡季。在旅行業淡季卻敢推出旅行節書展?原來,是書店通路看準了暑假旅游旺季,認為有旅行需求的消費者必須事先準備規劃行程,而這通常又會使用到圖書,因而挑選五月,以全通路主打旅游類圖書,成為打造市場需求的成功范例。后來,甚至各家專出旅游書的出版社,也配合通路書展,在五月推出年度大書。
可惜的是,這兩年由于閱讀領域的變動,加上所推的旅游圖書進入停滯期,加上臺灣書市的低價書展過于頻繁,還有大環境經濟不景氣等種種因素影響,五六月重新回到過往的銷售淡季。
話說回來,其實,不必對于五窮六絕太過擔憂,還是有辦法可以處理的。舉例來說,由于眾家出版人多半回避五六月推出大書,反而可以逆向操作,在此時推出大書。五窮六絕說的是書市銷售狀況下降,但并非完全沒有銷售能力。只要在五六月推出大書的出版社,能夠更加縝密考慮到營銷與通路布建的問題,有自信一出版拿到好成績,而且能夠攀上排行榜,銷售熱潮當不難延續到六七月,進入暑假旺季之后,反而可能因為之前的鋪路,讓市場口碑發酵,反而引來暑假旺季的主力購書群(放假學生)的青睞。
不過,減少出書量還是必要的,求質精而不求量多,務求出版的新書能夠一舉贏得市場目光。另外,要小心回避不合適的商品,例如主打學生族群的作品,就盡可能不要推出,旅行類的圖書,還是可以在此時推出。另外,和畢業與求職有關的書籍,也是可以推的作品。總之,積極迎戰市場淡季,尋找出路,才是出版人應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