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讀書成為人們的美德,囊螢取火,鑿壁偷光,勾勒出一幅幅感人的讀書場景,紙本閱讀一直是人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然而,20世紀末,網絡閱讀的迅猛興起,導致紙本閱讀率的日益走低。社會背景的諸多因素限制了紙本閱讀的時間,而網絡閱讀的發(fā)展則擠壓了紙本閱讀的空間,紙本閱讀的地位受到極大撼動。
紙本閱讀的新威脅
2007年歲末,美國網上圖書零售巨頭亞馬遜公司老總杰夫·貝索斯宣布:名為“Kindle”的電子書閱讀器,于11月19日開始在線銷售。據亞馬遜公司網站介紹,“Kindle”的外形和一本32開的書籍相當,但較之更輕、更薄,其重量約300克。“Kindle”可容納200部圖書的內容,用戶可以用“Kindle”登錄亞馬遜書店網站,選擇喜歡的圖書下載?!癒indle”融合了先進的“電子紙”顯示技術,通過6英寸的電子顯示屏,提供高清晰度的閱讀界面,在“Kindle”上閱讀的感覺幾乎和紙本閱讀一樣。
有人稱“Kindle”的推出是一場“閱讀形式上的革命”,更有人說,“Kindle”的推出意味著消融紙本閱讀堅冰的時代已經來臨。
紙本閱讀的前景
1、隨著閱讀人口的變化、網絡的普及,紙本閱讀率將繼續(xù)走低。
(1)紙本閱讀的讀者將會流失。社會評論家仲大軍在《大國空巢》的《序》中指出:中國人口紅利期正在過去,迎接我們的將是一個相當冷酷的老年社會。而由于高校擴招的結束,教材市場高增長期已經完結,以紙本閱讀為主要形式的學生人數在減少。在網絡閱讀的群體中,青少年是其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于生長在網絡時代的他們而言,在網上閱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2)紙本閱讀率會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fā)展而繼續(xù)下降。網民增多、互聯網覆蓋范圍的擴大,奠定了網絡閱讀的發(fā)展基礎,這將進一步影響和改變人們紙本閱讀的習慣。
2、電子技術的發(fā)展將進一步壓縮紙本測讀的空間。
(1)電子圖書的發(fā)展會加速紙本閱讀率的走低。據微軟公司預測:到2020年,90%的圖書品種將同時采用數字和紙張的方式發(fā)行,而到2030年,90%的圖書是網絡版本,傳統紙質讀物只占到10%。
(2)電子紙技術的日臻完善大有取代紙本閱讀的可能。電子紙的應用范圍非常廣,就出版物而言,紙能用的地方它都能用。另外,電子紙圖書取消了發(fā)行、運輸等環(huán)節(jié),節(jié)省了大量成本。電子紙圖書的出現加快了數字出版的進程,大有取代紙質書籍的趨勢。
紙本閱讀的時空延伸
1、從短期看,紙本閱讀時空延伸的可行性。
(1)紙本閱讀向農村及欠發(fā)達地區(qū)延伸。2007年7月,新聞出版總署發(fā)布的《關于做好“農家書屋”工程規(guī)劃編制工作的通知》中說:在農村人口占人口總數的56%以上的我國,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實現農家書屋村村有,每個農家書屋可供借閱的圖書一般為1500種以上,這無疑對紙本閱讀是個推動。
(2)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有資料顯示,2010年前,我國將在世界上建立500所孔子學院。同時開辦“國際廣播孔子學院”,大有讓漢語浪潮席卷全球之勢。 紙本閱讀趕上全球漢語熱的浪潮,可趁勢擴大其空間。
(3)提高圖書館現有圖書的借閱率,改變公共圖書館封閉的、靜態(tài)的、遲鈍的服務模式,讓紙本書籍走近讀者。
2、長遠地看,紙本書籍可拾遺補缺,同時可向數字媒體延伸。
紙本閱讀畢竟有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依托科技發(fā)展,向數字化轉移是最好的延伸。近期,大英圖書館宣布,他們將把過去公眾難以接觸到的10萬本17世紀的圖書,上傳互聯網實現全球共享。這樣,越往后發(fā)展,電子資源所占的比重越大,其做為主流載體發(fā)展的趨勢就越明顯。由此可見,紙本書籍向數字媒體延伸才能獲得新生。
科學技術的進步,為人們的閱讀提供了更自由、更多元、更個性化的選擇。電子圖書有著傳統圖書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等到有一天像電子信箱取代信箋,數碼影像取代膠片那樣,電子閱讀取代了傳統閱讀,我們該用怎樣的心態(tài)來面對既定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