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稱應增強人民幣國際地位保障經濟安全
中國銀行副行長朱民日前表示,應當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加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只有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才能保障國家經濟安全與發展。
在首屆國際金融青年論壇上,朱民表示,由于全球經濟失衡引發了國際貨幣體系的變化,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中重要的一極,因此在貨幣體系構建上,需發揮重要作用。目前中國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債權人的地位為推進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只有推進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才能更好地壯大實體經濟,夯實金融力量。
他表示,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中國還需加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力度和進程,進一步完善成熟金融市場,此外還需把握好金融開放與監管的適度把握問題。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我國金融業經營存在四大制約
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長詹向陽日前表示,在我國金融業的改革開放中,需進一步推進和改善綜合經營問題。
詹向陽在日前舉行的中國銀行業改革開放熱點問題學術論壇上指出,我國金融業的綜合經營主要遇到了四大制約:一是法律制約;二是產品制約,長期的分隔使銀行、證券、保險和基金等各行業相互獨立,跨行業、跨市場的金融產品非常匱乏;三是市場制約,我國的金融市場已初步形成,但仍很不發達;四是監管不適應,金融業綜合經營要求“一行三會”(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做到協調一致,實現無縫銜接。
——新民晚報
發改委:上半年經濟增速仍在正常區間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近日說,上半年我國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雖然增速有所回落,但仍在正常區間。
張平在此間舉行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成立20周年紀念活動上說,在中央的果斷決策和正確領導下,我國經濟戰勝了重大自然災害和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上半年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雖然增速有所回落,但符合年初確定的宏觀調控方向,仍屬于平穩較快區間。
張平同時也指出,當前經濟發展形勢比較復雜,面臨著不少矛盾、挑戰和風險,保持經濟繼續平穩增長、抑制物價過快上漲的壓力很大。在這種背景下,宏觀經濟研究的任務更重、要求更高,同時宏觀經濟研究也有了更廣闊的施展舞臺。在服務中央宏觀決策方面,宏觀經濟研究院應進一步發揮“智囊團”“思想庫”的作用。
宏觀經濟研究院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的重要智力支持機構。20年來,已有數百項課題成果得到黨中央、國務院和有關部委領導的批示,數百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有關部委和地方省市優秀成果獎,還有多人榮獲孫冶方經濟科學論文獎。
——新華社
經濟體制改革突圍方向鎖定五大重點領域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2008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依此,具有改革任務的各部委將圍繞《意見》中要求的改革重點和關鍵環節制定相應的實施步驟。
從國家發改委了解到,《意見》中的改革范圍包含國有企業、財稅、金融、農村、投資、社會體制、行政管理體制等多個領域。但具有“實質性內容”的改革重點鎖定在財稅、電力、金融、收入分配和社會體制改革五個領域。
國家發改委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和以往國家發改委上報國務院的改革意見相比,2008年《意見》的最大特點是提出了操作性規定,并在《意見》中明確規定,要督促改革任務的完成,改革牽頭負責部門要定期匯報改革進展情況。
——21世紀經濟報道
成思危:通脹下實行保值儲蓄
降低老百姓損失
在“2008上海論壇”作主旨演講時,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表示,要實行保值儲蓄,使老百姓的儲蓄不至于因通貨膨脹而縮水。
成思危稱,通脹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原因在于兩方面,一是流動性過剩的拉動,從全球來看,貨幣供應量超過了實體經濟的需要,必然會拉動CPI上漲;二是成本上升的推動,糧食價格上漲,石油價格上漲,鐵礦石等資源價格上漲,等等。把今年通貨膨脹率控制在去年的水平,這可能是有困難的。
在通貨膨脹率難以下降的情況下,成思危強調,應該從另外一個方面著手,即怎么減少通貨膨脹對老百姓所造成的損失。,一點就是要實行保值儲蓄,使老百姓的儲蓄不至于縮水。實際利率是名義利率減通貨膨脹率,目前已經是負數了,這種狀況需要改變。同時,要制定工資隨著CPI調整的方案,這樣使得百姓的實際收入不會降低。
——東方早報
鄭立新:還看不到
中國經濟明顯下滑的風險
外部金融危機蔓延,內部自然災害頻發,中國經濟在描繪出一張快速增長的“輝煌圖譜”后,正經受著前所未有的考驗。然而,經濟增速的放緩,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中國經濟下滑的風險,市場對于宏觀調控政策松動的預期也越發強烈對點連接。擺在中國經濟面前的風險究竟有幾重?現在是否到了政策需要微調的時機?
近日,長期工作在宏觀經濟政策研究第一線的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就這些疑惑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現在還看不到經濟明顯下滑的風險,而抑制通貨膨脹仍然是我們的主要任務。”在鄭新立眼中,目前的經濟增速下調1-2個百分點,“正是宏觀調控想要的結果。”而相對于擔憂經濟下滑,他反而認為,現在更需要擔心投資反彈和需求過旺帶來的經濟風險。
至于是否要調整某些宏觀調控政策,他認為還要觀察幾個月,但他明確表示出對中小企業目前困境的擔心。“堅持從緊貨幣政策是一個前提,不過也不要繼續再緊縮了。央行應該改善和調整信貸結構,滿足中小企業對于流動資金的需要,一刀切只會損害我們的經濟發展。”
——中國經濟信息網
曾小安:中國生物能源財稅扶持政策不影響糧價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曾曉安近日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時表示,目前中國已出臺的生物能源財稅扶持政策,限定了支持對象,控制了支持范圍,不會對糧食安全和糧價造成影響。
曾曉安說,生物液體燃料的規模化應用始于20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目前美國是全球糧食生物燃料的領頭羊,2007年玉米燃料乙醇1980萬噸,生物柴油150萬噸。并且在2007年底通過的《能源獨立和安全法案2007》中明確,到2022年生物能源產量達到1.1億噸。這對全球糧食供應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但中國生物能源規模小,我們只有130萬噸玉米燃料乙醇,而且是為消化陳化糧而建立起來的,目前禁止再上新的糧食乙醇項目,發展方向定位在非糧生物能源。
曾曉安強調,我國人多地少,糧食安全至關重要。發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產業一定要在確保糧食安全基礎上穩步推進,這也是我國發展非糧生物能源的根本原則。
曾曉安同時表示,隨著國際油價上漲及受國家政策鼓勵,非糧生物能源與生物化工產業發展內在動力不斷加強,積極支持非糧生物能源發展仍然是緩解我國石油供應緊張局面的一個有效渠道,需要正確引導,積極支持。目前已出臺的生物能源財稅扶持政策,限定了支持對象,控制了支持范圍,不會對糧食安全和糧價造成影響。
——中國政府網
周其仁:經濟增長不能再靠超發貨幣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改革30年》新書發布暨2008經濟問題點評會上,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陳志武共聚一堂,回顧了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成就,并分析了當前進一步改革面臨的瓶頸問題,為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開出“藥方”。
“中國在貨幣問題上絕不能放縱自己,靠超發貨幣帶來的經濟增長既不健康又不持久。”周其仁特別強調了中國要在嚴把貨幣關的前提下推動經濟增長。他認為,如果中國在稅收負重、公共服務、公共財政等方面挖潛,如果批、審、跟政府打交道等方面能更順一點,能節省精力和時間,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完全可以在不超發很多貨幣的情況下實現。
——北京商報
王小廣:經濟增長放慢才開始 準備過幾年緊日子
“今年看來,經濟還沒有出現明顯的回落,但明年可能就不是這樣了。”王小廣在接受采訪時說,他認為,2009年才是中國經濟真正調整的開始。
而這種調整程度多深?影響有多大?政策又該如何擇機而動?這對中國長期的平穩發展是一個關口。國家發改委宏觀院經濟研究所經濟形勢研究室主任王小廣的建議是,經濟增長到9%是一個政策可以微調的開始點,而8%則是一個政策必須要力保的目標。
“在經濟還沒有過度調整苗頭時,沒必要松動政策。”王小廣對記者堅定地表示,而目前的中國經濟增長本來就需要調整,“何況全球增長都在調整,你怎么還能維持不能承受的高增長呢?”
他更擔心未來兩三年的通縮,“明年出口因素拉下經濟的作用還在繼續,還有內需的問題,消費在明年將出現下滑,后年則可能存在明顯不足。但這是周期性的,我們得容忍,也是前期投資過熱必付的代價。”
——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