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創新型城市群與產業集群之間耦合演進的路徑、耦合發展的動力進行研究,闡明了兩者之間的耦合關系,并提出了促進兩者耦合互動發展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城市群 產業集群 耦合
隨著以信息技術為先導的新技術革命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現代區域發展越來越呈現出以城市群為明顯特征的發展新趨勢。為此,許多地方政府紛紛進行城市群規劃并制定配套政策,試圖模仿發達地區的城市群發展模式,實現跨越式發展。然而,實踐證明,許多地方“打造城市群”并沒有取得預期的經濟效果,這主要是因為打造的“城市群”僅僅是一種地域生產綜合體,群內企業數目少,活力低,企業間缺乏互動與合作,從而導致城市群創新能力低下。國外城市群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能夠良性發展的城市群都是創新型城市群,即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的城市綜合體。同時,理論和實踐也都已經證明,產業集群是塑造區域創新的有效方法。
一、產業集群與創新型城市群耦合互動機理
耦合(coupling)是物理學的一個基本概念,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系統或運動方式之間通過各種相互作用而彼此影響以至于聯合起來的現象,是在各子系統間的良性互動下,相互依賴、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動態關聯關系。類似的,可以把產業集群與創新型型城市群兩個系統通過各自的耦合元素產生相互作用彼此影響的現象定義為產業集群——創新型城市群發展耦合。
創新型城市群與產業集群耦合互動的內在機理在于:產業集群的成長與升級對創新型城市群有推動作用,產業集群的成長與升級是通過創新實現集群整體附加值的提高和在全球價值鏈上的競爭力的增強,當集群競爭優勢的源泉由低成本轉向創新能力的時候,集群升級最終歸結為集群區域創新系統的升級,即推動城市群創新系統的發展。城市群創新系統對產業集群的成長也有促進作用,城市群創新環境是“孕育創新過程的區域組織”,城市群創新環境是本地化的一種網絡結構,使創新主體結成更為密切的關系,就是在這種既競爭又合作的特殊氛圍中,產業集群不斷創新,從而使自己發展壯大。
二、創新型城市群形成與產業集群發展的耦合演進路徑分析
產業集群與創新型城市群耦合系統的發展具有明顯的生命周期性質,因此,我們不妨參照產品生命周期,對產業集群與創新型城市群耦合成長路徑提出一個演化模型。一般而言,產業集群的生命周期可以劃分為誕生期、增長期、成熟期、衰退期4個階段。與此相應,創新型城市群一產業集群耦合系統也有其相應的生命周期。
(一)起源期
在系統演化的起源階段,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帶著資金、技術首先進入區域,并在一定區域相互集聚。此時集群沒有真正形成,但地理性區位優勢、人文環境、區域優惠政策吸引大量企業的進入,各城市仍主要處于自給自足的孤立狀態,很少與外地發生經濟、社會聯系,系統未形成。
(二)增長期
從耦合系統生命周期圖分析,增長期是斜率最大的單調增長函數,也是系統快速擴張階段。產業集群發展迅速,增長率高,創新能力得到突飛猛進的提升。在增長階段,產業集群的集聚過程中帶動了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集聚,同時也帶動了人口的大量集聚,并進一步推動了交通運輸、飲食、酒店等服務行業和其他相關產業集聚的發展,為創新型城市群要素的集聚奠定了基礎。產業集群集聚效應的發揮促進了創新主體各企業、機構、政府的非正式交流,城市間的聯系日益增加,耦合系統的優勢逐步由一般性的區位優勢轉化為創新的外溢效應。
(三)成熟期
經過長期的發展完善,耦合系統逐漸成熟,創新能力持續增強,系統進入成熟階段。這一階段,耦合系統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耦合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都已發展完善,形成了規?;膭撔麦w系,并產生規模經濟;二是系統各部分協調發展,運行穩定;首先,企業、高等院校、研究機構、中介服務機構以及政府機構等創新主體已組成一個穩定的創新網絡,有效地促進創新活動的展開;其次,由于產業集群創新成果的大規模產業化,促進了城市群的發展,大量的創新資源被吸引過來,包括知識、資金、人才等,又成為產業集群積累創新優勢、實現進一步創新的基礎;最后,支持創新的基礎設施也更為完善,表現為便利的硬件設施,完備的專業服務,這些因素又為產業集群的持續創新提供了基本保障。
(四)衰退期
處于衰退期的耦合系統,各種資源競爭趨于激烈而導致成本不斷攀升,出現集聚不經濟現象。創新活動也會因此變得保守起來,創新主體間的合作減弱,資源的投入減少,從而導致創新系統不能良性運行,引起創新能力的下降甚至枯竭。與此相應,創新型城市群為了維持區域創新網絡組織結構的成本大大增加,其中部分抵消了集聚經濟帶來的創新收益,網絡成本的迅速增加容易引發創新主體的惡性競爭,甚至導致創新網絡的崩潰,進而引起創新型城市群的解體。
三、產業集群與創新型城市群耦合演進的動力機制分析
(一)生成動力
生成動力即是指產業集群一創新型城市群形成的誘發因素。一些已有的研究表明耦合系統的產生是市場自發作用的結果(馬歇爾,韋伯),克魯格曼認為“偶然事件”也可能成為系統形成的原因,“增長極”理論則探討了政府干預與政策作用也可成為系統生成的初始動力。由此可見,系統具有不同的生成路徑,但無論經何種路徑生成,區位優勢都是一個不能回避的重要因素,包括生產要素價格、運輸成本和市場條件等因素,這些因素在系統起源期,具有不穩定性和孤立性,各種動力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還不能構成穩定的動力機制。
(二)發展動力
發展動力可進一步分解為集聚經濟和創新網絡兩種機制。
1,集聚經濟。產業集群——創新型城市群耦合系統的演進動力首先來自于系統內部產生的向心力和推動力。其中,集聚經濟就是最重要的向心力。產業集群的形成一般都有一個主導核心企業,通過該主導核心企業的衍生、裂變、創新與被模仿而逐步成產業集群。正是產業集群所發揮出的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和強大的溢出效應,帶動所在城市區域的發展。
2,創新網絡。創新網絡的動力因素包括知識外溢和協作創新。馬歇爾指出創新活動源于某種無形的“產業氛圍”,企業間、企業與其他組織間的網絡是企業獲取信息、知識的主要渠道,也是促進創新的重要因素;創新網絡可以有效降低創新活動中的技術和市場的不確定性,克服單個企業在從事復雜創新的能力局限,從而進一步增強創新主體的集體效率和協作作用。當耦合系統進入成熟階段,通過創新網絡,企業不僅能夠利用知識外溢效應得到個體難以獲得的知識,而且可以通過建立互利的思維方式和交易規則,增加彼此信任和默契,這種信任也使得產業集群內的企業能夠獲得創新所帶來的未來收益。
(三)鎖定效應
鎖定效應本質上是動態演化過程中的一種“路徑依賴”現象。產業集群—創新型城市群的耦合系統的生命周期演化過程具有“路徑依賴”的特點,各種風險因素積累形成的“路徑依賴”將誘發系統生命周期演化的“鎖定效應”,并導致系統衰亡。根據已有的研究,本文將產業集群——創新型城市群系統的“鎖定效應”主要概括為:1,功能性鎖定效應:集群內長期、穩定的企業間網絡關系,導致相對封閉的信息圈,削弱了企業到城市群外獲取新信息的動力,降低了其創新的可能性;2,認知性鎖定效應:企業與相關主體在城市群范圍內高度集中,頻繁互動,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一種本地經濟、技術、生產活動等方面的高度趨同,同質性的群體性思維,容易導致對事物的誤性判斷;3,政治性鎖定效應:城市群地方政府以支持本地產業集群發展為目標的政府行為的介入,往往形成集群內部的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政治行政系統”,左右集群的發展方向,使集群發展可能偏離市場機制。
四、結語
以上分析表明:產業集群與創新型城市群是耦合互動發展的,產業集群的集聚效應和創新網絡效應是創新型城市群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原因,創新型城市群的產生又為區域內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了專業化的服務和共享的公共基礎設施,降低了集群創新成本。因此,在創新型城市群的建設中,通過重組與整合創新資源能夠推進產業集群與創新型城市群建設的互動發展。
當然,應當特別指出的是,受不同經濟、制度、文化、社會等因素的影響,特別是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產業集群具有不同的特點,產業集群與創新型城市群之間的耦合作用是有差別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定和出臺有關政策的時候,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處理好產業集群的發展與創新型城市群構建之間的關系,制定科學的防范措施以便有效抑制風險,克服“鎖定效應”,促進兩者之間的良性耦合和互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