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深夜,我趕著去和朋友聚會,好不容易攔到一輛出租車。到達目的地,下車付錢時,我搜索自己的錢包,沒有找到半文錢,只有四五張卡蜷縮在那里取暖。我很抱歉地對司機說,沒有現錢,刷卡行嗎?司機大哥不是那么難講話,他只是在我臉上留下了點指紋,問候了一句我老媽,便揚長而去。
挨了揍,我實在委屈得很。我并不是喜歡揩油的人,錢包里銀行卡上的數字付一次車錢也綽綽有余。怪只怪出租車公司,你們的車上怎么就不能刷卡,要知道如今早已是刷卡時代了。
如今,誰的身上沒有四五張卡?誰不是逢柜臺機就刷的主?逛商場買東西刷卡,到酒店消費刷卡。大型超市和賓館去得多了,人家還會給你準備會員卡、貴賓卡。店員發卡之際,恭恭敬敬地向你鞠躬,你不是腿毛飄飄,就是裙角飛揚,一定也有“卡神”的感覺吧。銀行卡是出門旅游、購物的必備之物,還有其他居家過日子用的卡。如上醫院刷醫保卡;每個月末,刷電費卡、水費卡;公交車上刷公交卡;單位食堂刷飯卡。據說下一步還可以刷洗澡卡。
因為有了這些七卡八卡,使用現金的幾率很小,所以也就不難理解我的深夜驚魂了。必須承認,各種卡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安全和便利,使得梁上君子們基本都空手而歸。可是,這些卡也給自己帶來不少麻煩。首先,這么多卡,記住密碼便是一個大問題,通通設置一個吧,會擔心被一網打盡;全都不一樣吧,自己的大腦根本不夠使,于是便給了我多次在刷卡機前扮作思想者塑像的機會。一時想不起密碼本無可厚非,受不了的是刷卡機另一端投過來的警惕目光。
我不知道別人是不是這樣,習慣了某種事物便會產生深深的依戀。我已經很久不記得百元大鈔長什么樣子了,身上也基本不帶零錢。有次出差到一大都市,在鬧市區忽然覺得身體某處一片澎湃、暗流洶涌,急忙尋地解決。終于偵查到了一個“WC”。我順暢完后,安步緩出,看到墻邊有一個閃著燈的驗鈔機大小的儀器設備,我很是感慨:大地方就是先進,連上廁所也刷卡了。可是我拎著卡走上前去,找了半天都找不到入卡口。這時,一位本地人也來出恭,我向其討教。他一臉驚訝地說:“先生,我想你是誤會了。其一,我們的公廁是免費的;其二,你面前這臺是烘手機,不是刷卡機。”
(責編 王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