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們習慣于“團結的大會”這樣的用語,不管什么會議,似乎大家眾口一詞,對所有議程“一致通過”就是圓滿、成功。于是,“團結的大會”也是“勝利的大會”,這已是國人幾十年一貫制的思維定式了。
近年來,這種情況正在悄然改變,特別是今年的“兩會”,不僅代表委員敢于對某些中央機關提出批評,更不時可見針鋒相對的“舌戰”。先是財政部、教育部等部委連遭政協委員“炮轟”,繼而率先“發難”的委員又遭遇“反擊”,“團結的大會”似乎變成“爭論的大會”。許多代表委員和高層官員對這種現象卻欣喜不已,認為這才反映出真正的民聲民意,也是代表委員參政議政的真實體現,比過去只有一種聲音的大會好多了!
3月3日上午,身價770億元的中國女首富張茵,向財政部等幾大部委連開三炮:指責新《勞動合同法》中無固定期限合同是“大鍋飯條例”;抱怨高收入階層稅負太高“嚇跑富人”;稱對進口先進節能環保設備征收進口關稅和增值稅是“不合理規定”。3月6日,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在分組討論會上直言:“取消五一黃金周存在諸多不妥”;“聽取民意成了糊弄形式,從而誤導了民意”。3月8日,來自天津的全國政協委員、天津華明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劉乃蘭炮轟利息稅,她出言驚人:“現在富人不存款,錢都拿去搞企業了;窮人才存款,老百姓辛辛苦苦掙錢存銀行,并非投資獲利,為什么還要在微薄的利息上征稅?這不公平!”同一天,王平委員在無黨派小組討論會上,矛頭直指國企高管的年薪問題:“國有企業中層領導年薪幾十萬、高層幾百萬,這么高的工資是誰給他們定的?老百姓怎么會沒有意見?”更多的代表委員對看病、就業、物價、住房、農民工等民生問題各抒己見,甚至言辭激烈、互相“叫板”。
“挨批”的政府部門自然不好受,有些“發難”的代表委員也不輕松。政協小組討論第一天,便有教育界委員向張茵“還擊”,對她的三個提案予以反駁:說勞動密集型企業要取消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張茵本人的玖龍紙業公司就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說富人稅負要降低,張茵本人就是首富;說進口環保設備要免稅,張茵的企業就是會造成嚴重污染的造紙業。該委員斥責張茵:“你講話不能只代表你所處的利益集團!”針對劉乃蘭“炮轟”利息稅,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說:“利息稅不是我們商業銀行說了算,我們只是代扣的角色。”中建股份董事長孫文杰針對“窮人才存款”一說持相反意見。而小組會主持人厲以寧教授則當起和事佬:“現在已經下調利息稅了?!?/p>
古人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眱蓵铣霈F的這種“爭吵”,廣大民眾可謂驚喜有加、關心有加,對那些為民請命、敢講真話的代表委員心懷敬意。開會的“會”字,拆開來就是“人云”,所以眾說紛紜各抒己見不僅沒有錯,而且大有必要。直言不諱激辯國是,遠比不溫不火模棱兩可的發言好得多!“偏聽則暗,兼聽則明”,辯論不是“打口水戰”,更非吵架,而是真正的參政議政、民主協商。真理是不怕辯論的,“唇槍舌劍”也無妨,“一團和氣”并非真正的和諧,爭論的結果只會更加接近真理,便于取得共識,使政策更民主,決策更科學,社會更和諧,百姓更實惠。
過去出席“兩會”代表委員的經典動作是:“見面握握手,開會拍拍手,告別揮揮手。”這“三部曲”乍看挺優雅,其實很無奈,總給人以“花瓶”、“擺設”之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社會開放、公平、興旺的標志。正如溫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說:“要創造條件,讓人民更有效地監督政府”,“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睆倪^去的“一言堂”到今天的“眾議堂”,不啻是時代的進步,更彰顯了政治民主和精神文明,可謂善莫大焉,值得禮贊!■
圖:馬方路 編輯:韓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