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金融危機加劇蔓延,國內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形勢下,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作出部署:3年1.5萬億建設重慶、10大行動保經濟增長。
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認為,這一攬子方案來得太及時、太重要了,這是全市未來3年迎接挑戰、逆勢而上、加快發展的“重拳”。
■ 7大領域分享1.5萬億元投資“蛋糕”
能源保障:1000億元
市財政支持建設100萬噸儲煤基地,補助資金儲存電煤,保證發電需求。同時加強電力調度、天然氣供應、確保企業穩定運行。還將利用新投資打通陜煤入渝通道,用煤炭基金補助電煤差價。
工業投資:5000億元
未來兩年,重點打造9個500億元的產業項目,包括:筆記本電腦、集成電路、電子零部件、服務外包、石油天然氣煤化工、鋼鐵、有色金屬、成套設備、汽摩等。9大產業形成后,可產生七八千億元銷售值,到2012年,重慶工業銷售值將達1.5萬億元。
和諧民生:500億元
全市低收入人群,特別是農村人口,將會直接感受到收入增加的好處。新投資將會重點強化社會養老、醫療保險,完善各種基礎設施。
新農村建設:1000億元
到2010年,將投入200億元加強糧食產能縣建設,集中打造10個糧食產能大縣。將投入600億元,新建50萬畝標準化柑橘果園,300萬畝蔬菜基地,新增出欄生豬2100萬頭,并大力發展竹木、蠶桑、花卉、中藥材、草食牲畜5大特色產業。完成水利投資數百億元。
森林工程:500億元
森林城市計劃將在2010年前投資超過500億元,到2017年林業總產值、農民人均林產年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分別達500億元和1000元。
宜居重慶:3000億元
3000億元打造宜居重慶。其中,1000億元改善市民居住條件,主要包括主城區危舊房改造約786萬平方米和工礦棚戶區改造230萬平方米等項目,受益居民13萬多戶。還將建設90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保障城市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建成廉租住房13萬平方米,將動遷46萬余人,解決約3萬戶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住房保障問題。同時,將投資500億元完成主城區三級管網改造,使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
暢通重慶:3000億元
到2010年,主城區將基本形成“五橫、六縱、一環、六聯絡”的快速路網結構,總長約536公里。部分項目獲新投資或提前開工。明年初,輕軌6號線開工建設,江北國際機場、萬州機場獲國家改建投資,巫山支線旅游機場將提前開工,高九路BRT將繼續向北、向南延伸。主城規劃“一環三線”鐵路網,市郊規劃“二環六射”鐵路網,將改變主城擁堵現狀,實現重慶暢通。
另外,其他投入1000億元。
■ 10大行動,確保重慶過“暖冬”
監測:及時出臺針對性應對措施
在全球經濟環境進入“嚴冬”的情況下,重慶將圍繞“防下滑”,密切跟蹤經濟形勢,實時動態監測,及時制定出臺應對措施。
落實:籌措解決地方配套資金
奮戰100天,確?!爸醒?000億元投資”項目如期見效。這些項目包括:保障性安居、農村民生工程、農村基礎設施、鐵路、公路、機場、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節能減排、生態建設、自主創新、產業結構調整等。除中央投資外,重慶將采取有效措施,籌措解決地方配套資金。
儲備:儲備1.5萬億以上大項目
圍繞“3000億元暢通重慶”、“3000億元宜居重慶”、“1000億元新農村建設”、“500億元森林工程”、“500億元和諧民生”等專項規劃,繼續爭取國家將我市一些投資量大、產業鏈長、自主創新能力強和符合統籌城鄉發展要求的項目,納入中央支持范圍。對已列入國家規劃的鐵路、軌道交通等重大項目,積極爭取盡快開工。力爭重大項目建設3年完成投資5000億元以上。同時,再策劃儲備一批重大項目,使全市重大項目儲備達到1.5萬億元以上。
民生:建10大民生工程和10大公益項目
加快2008~2012年10大民生工程和10大公益性項目建設。加大力度策劃小流域治理、生產安全、食品藥品安全、農村綜合服務、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方面的新項目,爭取得到中央的進一步投資支持。
住房:加大保障性住房供應力度
加快完成主城區786萬平方米危舊房改造,以及230萬平方米工礦棚戶區改造。引導市場消費,擴大公積金個貸覆蓋面,鼓勵居民改善性住房消費。對用于危舊房拆遷安置的不同購房方式,給予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對中小戶型、中低價位普通商品房等房地產開發,將采取積極措施,加強信貸等融資手段支持。
園區:引導企業投資向大園區集中
渝東南和渝東北的園區建設,政府將繼續加大支持力度。區縣特色園區,將積極爭取中央新增投資支持。引導企業投資向5個千億元級、10個百億元級的產業園區集中。
環境:營造國內外投資“避風港”
對已簽約的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將加強跟蹤落實。用好用活西部大開發、統籌城鄉、三峽庫區、內陸保稅港區等優惠政策。支持市內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
就業:多項措施確保就業形勢穩定
加強市場引導和政府采購,利用政府投資項目帶動材料設備物質供應,使近年形成的工業生產能力得到有效利用。密切關注農民工返鄉、再就業困難人員等情況,多項措施確保就業形勢穩定。
消費:繼續提高養老金和低保標準
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按國家規定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較大幅度提高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購買農機具補貼標準,增加農民收入。增加免費中職教育試點區縣,擴大返鄉創業基金,扶持農民工創業增收。推進社保關系市內無障礙轉移,全面實施城鄉合作醫療保險改革。提高優撫對象、建國前老黨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提高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離休干部護理費標準,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改革:推進油、氣、水、電、煤等價格改革
積極穩妥推進油、氣、水、電、煤等資源要素價格改革。盡早謀劃國家即將啟動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對接國家相關政策,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做好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養老保險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
分析這一攬子方案,專家們認為,雖然客觀上全球經濟環境開始進入“嚴冬”,但只要重慶應對得當,措施及時有力,完全有可能讓“冬天”充滿陽光。
(本刊綜合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