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14時28分,一場里氏8級的大地震在四川汶川發生。
劇烈的地震沖擊波迅速向外擴散,成都、都江堰、理縣、汶川、茂縣、北川、綿陽、德陽……
道路中斷、電力中斷、通訊中斷……
迅速集結的救援大軍,向汶川方向艱難而強力推進。
新華社數十名記者兵分10多路迅速奔赴汶川、北川、茂縣、理縣、綿竹、什邡等重災區。他們在哭泣中拍照、在亂石紛飛間采訪、在余震中寫稿,在大災大難中見證了人性的光輝,見證了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
都江堰:通往汶川必經之路
都江堰是成都距離地震中心最近的一個市,也是通往汶川的必經之路。震后立即向汶川方向進發的新華社記者發現,都江堰通往汶川的公路完全中斷,無法通行。
進入都江堰城區,記者看到部分房屋倒坍,主街道兩邊一些房屋出現大面積裂縫,樓房底層一些店鋪玻璃門窗被震碎,有的房屋頂層屋檐被震垮,高掛空中。路邊一處加油站圍墻被震垮。在石油路,四五幢樓房被夷為平地,遍地瓦礫,一些人在廢墟上拼命地刨……
都江堰市聚源鎮聚源中學一棟三層教學樓被震垮,部分學生被埋并有死亡情況。當地政府組織了8臺大型機械搜救被埋在瓦礫中的人;都江堰市中醫醫院住院部大樓垮塌,幾十名病人和醫護人員被埋在廢墟下。被搶救出來的病人在雨中繼續輸液。
在都江堰城區客運中心附近,一兩公里路段就有二三十處大面積房屋倒塌。這些倒塌房屋有的是簡易搭建房,有的是修建僅兩三年的商品房。城區廣場聚集了數百名避險群眾,他們搬來了被子、椅子等,準備在廣場上過夜。
在都江堰市度假游玩的65歲退休人員樊光琪當地震發生時,正好在城內風景點南橋廣場打牌,突然一陣地動山搖,連他在內的周圍10個人即使抓住旁邊的欄桿也站立不穩,灰塵漫天蒙住了眼,耳邊全是瓦礫摔落聲。等看清東西的時候,周邊的三棟四層旅館頂部已全部垮掉……
5月13日凌晨,在成都通往都江堰的成灌高速路上,100多輛閃著應急燈的出租車沖破茫茫夜色,疾速馳向都江堰搶救傷員。災情發生后,都江堰運送傷員的車輛嚴重不足,成都市交通委員會通過交通電臺緊急呼吁出租車駕駛員前往都江堰。短短幾個小時,17家出租車公司的近千輛出租車前往,參與義務救援大軍。
北川:縣城幾乎無一完整樓房
5月13日清晨7時,當新華社記者徒步一個多小時,終于到達北川縣城時,眼前的慘狀令人難以置信:縣城內的樓房幾乎無一完整,幾處廢墟還冒著濃濃的黑煙,被砸扁的汽車隨處可見。

每處堆積如山的廢墟下,都可能埋著受困群眾。縣城里已基本沒有了道路,救援者只能在山坡、水溝、河床里摸索前行。迎面而來的是一批批撤離的受災群眾,他們中,有的頭破血流被人攙扶,有的昏倒在擔架上。
北川縣楊家街農貿市場是受災最重的部位之一,它被地震中平移過來又倒塌的樓房徹底壓在底下,前后幾排樓房消失得無影無蹤。42歲的向世勇當時剛好在另一條街道上,僥幸逃過一劫,然而,他那正在看管店面的妻子卻永遠出不來了。
在臨近縣城被當地人稱為“三道拐”的地方,記者看到,公路像被人扯住兩頭生生折斷了,完全扭曲變形成了“麻花”,與原來水平位置高低錯位四五米。由此至縣城方向,大大小小無數滑坡塌方覆蓋了整條公路,七八米高的巨石堆阻斷了行進路線,救援者和逃生者只能在巨石中爬行。
北川縣商業街慘烈一幕讓所有參與搶救的武警戰士眼淚打轉:一對年輕父母為了保護孩子,一個壓一個地護在兩歲多女兒身上,40多小時后,這名女孩被成功救出……
在北川縣農發行,12名工作人員僅7人逃出。銀行辦公室主任的妻子被埋在廢墟下,他卻顧不上悲傷,趕緊幫助搶救同事79歲高齡的老母親,并一直把她護送到安全區。
自清晨6時30分塌方路段搶修通車后,1萬多名武警官兵、預備役戰士、志愿者和來自各地的支援人員陸續進入北川縣城,有組織地在各個廢墟點搶救被埋人員。據某武警指揮學院戰士稱,從清晨至中午,至少搶救出200多名幸存者。
災難激發了人們最大的互助精神。在濕滑的山坡上,在危險的塌方上,無論是撤離的群眾,還是救援的人們,無論年老年少,大家都自覺地互相攙扶,幫助傳遞擔架。
14日上午9時許,在重型機械和生命探測儀、搜救犬幫助下,重慶、沈陽和四川消防官兵在城區邊的北川中學救出幾名中學生,而后,在縣城主城區的救援人員救出數十位幸存者。因縣城城區與外界仍無法通車,被救出來的幸存者全靠武警官兵抬著擔架行走1公里多的山路到任家坪。成都、重慶、洛陽等地各大醫院組成的醫療隊緊張地為每一位幸存者檢查、包扎及緊急處理,再將他們送上救護車。
在現場進行緊急救治的瀘州中醫院醫生告訴記者:“這些幸存者被掩埋了40多個小時,大多受了傷,十分虛弱,醫務人員會先進行簡單包扎和緊急救治,然后把他們送往附近的安縣醫療點進一步治理,需要做大手術的再送往綿陽救治點醫治。”
14日,下了一天雨的北川晴了,更多支援者陸續抵達北川,救援隊伍規模比13日擴大了幾倍,救援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綿竹:老師用身軀護住4名學生
地震襲來,位于綿竹市境內的東方汽輪機廠95%的建筑物和廠房坍塌,500多名職工和職工家屬失蹤,全縣通信設施被損毀,信息無法向上級政府部門匯報,也無法及時向友鄰區縣求救。
東方汽輪機廠總經理張志英告訴新華社記者,工人們的搜尋和自救幾乎同時展開。在雨中,缺少大型機械,大家就用杠桿撬,用手刨;聽到廢墟下有人呼救,就有工友主動駐足,湊近廢墟中的縫隙試圖與他們交談。
武都衛生院內科主任賈正平24小時沒有合眼、沒有吃飯。他手拿剛剛爭取到的消炎藥,匆匆向病人住的塑料棚走去。賈正平焦慮地說:“缺藥,真的缺藥。”指著半邊墻體被震裂的衛生院,賈正平說:“為救病人,有的醫生幾次沖進危房搶出藥品。”
在綿竹災區,常看到一輛輛卡車,坐滿一手輸液、一手托藥瓶的病人,呼嘯前行。這是為解決災區病人猛增,救護車數量有限而“發明”的“卡車式救護車”。
13日一直下雨,災區有傘可打的群眾很少。沒有公共汽車,只有個別出租車在營運,路上到處是招手希望搭車的受災群眾。他們需要更多飲用水和藥物、御寒用品等。
13日23時50分,救護車的鳴笛聲響徹漢旺鎮,救援人員在東汽中學坍塌教學樓里連續救出4名學生。
被救女生劉紅麗的舅舅對記者說:“我外甥女是高二(1)班的學生,要不是有他們老師在上面護著,這4個娃兒一個也活不了!”
學校操場上,記者從工作人員手中的遺體登記冊里查到了這位英雄教師的名字——譚千秋。他的遺體13日22時12分從廢墟中被扒出。
“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身下是4個學生。4個學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員向記者述說。
操場上,學生家長按當地習俗為譚老師燃起一串鞭炮……
汶川、茂縣、理縣:
救災“盲點”被突破
地震后,震中汶川縣在10多個小時內與外界失去了聯系。直到5月13日1時15分,阿壩藏族自治州政府副秘書長、州應急辦主任何飚才與汶川縣縣委書記王斌電話聯系上。
王斌說,汶川縣威州等鄉鎮群眾的房屋大部分倒塌,汶川縣城部分房屋倒塌、大部分房屋出現險情,當地已展開自救,縣城3萬余人在避難場所不敢回家。
13日下午3時許,經過20多個小時驚魂逃亡的汶川居民譚斌,渾身是傷、跌跌撞撞到達都江堰市城區。他向記者講述了當地受創的驚人情景:大地搖晃,房屋幾乎全部被夷為平地,大量居民被埋在瓦礫中,幸存的家畜嚇得四處亂竄……

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北端與川西北高山峽谷接合部的汶川縣道路本來就崎嶇,大地震后,道路要么被山體滑坡嚴重堵塞,要么遭受地震沖擊波斷裂。即使使用大型機械的地面部隊不停作業,開辟通道的速度也十分緩慢。
持續余震和陰雨讓救災搶險“雪上加霜”。震后,川西天氣突然惡化。從12日晚起,川西地區開始降雨,13日凌晨雨勢加大。成都軍區于12日、13日連續兩天派出直升機前往救援,都因天氣受阻。14日凌晨,川西地區的雨勢仍未停息。在頻繁余震中,山路上不時有飛石伴隨大雨滾落……
汶川、茂縣、理縣等幾個縣市,成為最難進入的災區和救援“盲點”。
搶險救人,刻不容緩。解放軍、武警官兵及當地救援人員,從各個方向強力向這些受災嚴重的“盲點”突進。
——13日夜,首支部隊突進汶川縣城。
12日深夜,某高炮團一支20人的偵察分隊進入汶川境內。經過一天奮戰,一支30余人的成都軍區先遣隊13日夜冒雨徒步進入映秀鎮。14日12時,水路運送了200名解放軍到這里搶險。
13日23時15分,武警駐四川某部救援第一梯隊的200名官兵由理縣強行軍90公里后,到達汶川縣城。武警四川森林總隊阿壩支隊的100名官兵隨后到達。
14日早8時,汶川縣城已有上千名官兵開展救援,后續部隊源源不斷開進……
惡劣的天氣終于轉好,雨停且透明度較高,汶川當地具備空投條件。2架軍用直升機飛抵汶川映秀鎮上空,空投食品、飲用水、藥品等救援物資。
14日11時50分,新華社記者隨成都軍區一支應急通信小分隊搭乘直升機抵達汶川縣城。眼前的映秀鎮是一片瓦礫,飛機降落的空地旁是倒塌的學校大樓。一位消防部隊的中校跑過來,請求讓他搭飛機到都江堰:“這兒特別缺藥品,缺專業救援隊伍,我要去把我的隊員帶進來。”
——13日凌晨,武警官兵突進茂縣。
受災同樣嚴重的茂縣,在東北方向與汶川相連。12日夜間,武警駐川某師一路由數百名官兵組成,向茂縣行進。武警重慶總隊前方救援部隊于13日早上抵達茂縣附近,由于通往茂縣的道路被堵,救援部隊就地展開搶險工作。
14日9時20分,成都軍區某紅軍師500名官兵進入重災區茂縣開展救援。某集團軍軍長許勇乘直升機在茂縣空降。15名空降兵于14日中午成功傘降進入茂縣,并傳回該縣10.5萬人受災、兩個水電站損毀嚴重有決堤危險等重要信息。
14日12時15分左右,總參應急辦通過無線監聽測知,空降兵某軍100人已在四川茂縣實施空降。
14日18時,武警重慶總隊前方救援部隊500名官兵抵達茂縣縣城進行搶險,這是繼14日空投的空降兵小分隊后進入茂縣的大部隊。
——13日凌晨,阿壩軍分區機關干部及衛生救護隊突進理縣縣城。位于正西方向的理縣與汶川緊緊相連。12日下午在執行任務中因地震被困于汶川和理縣間的空軍某部雷達團42名官兵,就地參與抗震救災工作。
13日4時,阿壩軍分區機關干部及衛生救護隊85人,連夜徒步6小時32公里,到達理縣縣城,并展開救援。解放軍、武警官兵相繼趕到。

武警水電三總隊100余名官兵攜30余臺機械和車輛,經過27小時奮戰,于14日9時搶通從馬爾康到理縣縣城的47公里道路。
14日夜,從成都經雅安市、甘孜州繞行數百公里抵達汶川附近的阿壩州理縣的道路初步恢復通車,理縣的固定電話經搶修基本恢復。
……
“徒步也要走到災區,徒手也要挖出災民。”救援人員與死神賽跑,盡最大努力搶救受災群眾。
與此同時,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全國各地,獻血、捐款的人排起長隊……暖流如潮,涌入地震災區。■
編輯:盧勁杉
上海檢察干警向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表示深切哀悼
上海市檢察院檢察干警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向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表示深切哀悼。5月19日下午14時28分,市院機關的檢察干警們身著檢察制服肅立于檢察大樓廣場上,向遇難同胞默哀三分鐘。此時,檢察大院內所有警車鳴笛致哀。
當四川汶川 “5·12” 大地震災害發生后,上海檢察機關干警心牽災區,緊急行動,紛紛捐款,目前市院機關已向災區人民捐出首批善款25萬元。■
攝影報道:蔣愛山
編輯:曹參
中國以空前透明之舉抗擊汶川大地震
四川省政府13日下午舉行汶川大地震后首場新聞發布會。四川省副省長李成云還向在場記者表示,類似發布會將定期舉行。
從12日深夜起,多家中外媒體的記者已陸續趕到成都,有的已進入都江堰等災區采訪并發回現場報道。
“相當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高級官員的快速反應,與中國當年應對唐山大地震有巨大的不同。”美國《紐約時報》13日這樣評論。
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汶川縣12日下午突發8級地震后,震中附近交通、通信全面中斷,變成一座“孤島”;但阿壩藏族自治州政府網站不斷滾動更新的災情報告和求救信息,為外界獲知震中災情提供了唯一且寶貴的渠道。
阿壩州應急辦主任何飚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采訪時說:“災情太嚴重,只有及時全面地公布消息,讓外界充分了解震中的情況,我們才可能盡快得到救援。”
在這次32年來最嚴重的大地震發生后短短幾個小時內,中國已進入緊急救災狀態。
汶川大地震之后,中國政府部門的信息透明度之高引人注目。四川、重慶、甘肅等地民政和地震部門不斷滾動發布最新災情和遇難者數字等信息;目前,除因道路阻塞仍無法抵達震中區域外,海內外都能與救援力量幾乎同步地了解到過去還屬于“敏感內容”的災情和救援情況。
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震撼了中國。針對輿論中的一些疑慮,中國地震局及各地地震監測部門迅即發布消息,明確否定了“北京12日晚將發生強烈余震”“浙江發生地震”等謠言;廣東、河南等地政府還通過手機短信向公眾發去安全提示。
三峽總公司也在第一時間發布了世界頭號水利工程三峽工程安然無恙的消息。
及時的信息披露讓各地民眾很快平靜下來。12日下午,從北京、上海多座高層寫字樓臺中跑出求生的職員陸續回到工作崗位,并如常下班回家。在成都等地,眾多市民由擔心自身安全逐漸轉為關注災區民眾,走上街頭采血車奉獻愛心。
5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強調,以政府信息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
2003年以來,中國陸續遭遇非典危機、洪澇災害、南方雨雪冰凍災害、拉薩等地暴力事件和此次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突發事件,危機處理機制和能力受到嚴峻考驗,也推動了更透明、更有力的危機處理機制的成熟。
在今年年初罕見的南方雨雪冰凍災害過后,中國提出:要加強對現代條件下自然災害特點和規律的研究,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盡管災區的傷亡數字還在上升,但令人欣慰的是,各地開始傳出越來越多民眾獲救的消息。
一直關注救災進展的上海社科院研究員潘光認為,從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中國迅速組織起高層次、高集中度、高敏感性、高執行力的應急響應機制來看,歷經考驗的中國政府已逐漸建立完善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舉國應急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