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還寒的早春,一幢古樸陳舊的五層樓建筑前,一方身著深藍制服、胸佩金色檢徽的隊列整齊排開,踏著第八套廣播體操的音樂節奏,一絲不茍地完成著每一個伸展動作。“這幾年來,他們一直都是這樣堅持做廣播體操的。…大門口報亭里的阿姨告訴記者,平日里,自己已習慣觀看讓她感到特別精神的場景。
走進舊樓,沒有奢華,除了潔簡的環境樓道,櫥窗內懸掛著各類獲獎銘牌,仿佛昭告著人們:這里蘊藏著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這就是上海市南匯區人民檢察院——個在時代發展大潮中一往無前,秉承著執法為民司法公正理念的先進基層人民檢察院。
哈爾濱之行激發出莊嚴承諾
據一位資深檢察官介紹,南匯在2001年撤縣建區。當時,經濟發展大潮涌動,然而,這舊樓卻似乎還是未改往日的沉寂。新任檢察長一臉凝重地看著手中全市檢察機關的考核排名,“倒數第二啊,全市唯一一家尚未晉級市級文明單位的檢察院”,全院上下士氣低落,與時代節奏漸行漸遠。他深深吸了口涼氣,面對如此嚴峻之形勢,該如何力挽狂瀾扭轉乾坤?
就在黨組領導們一籌莫展之際,一篇新聞報道為這舊樓開啟了新生的大門。哈爾濱市檢察院“績效管理”的全新模式引發了該院領導的濃厚興趣。院立即成立了學習考察小組,北上取經。
哈市之行告終,考察小組帶回了這塊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寄望其能一改本院的工作疲勢,將各項業務都推向一個新的臺階和起點。同時,為了防止出現“南橘北枳”的尷尬局面,檢察長明令要求考察小組堅決避免“全盤照抄”,“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要符合南檢實際,要有南檢特色。”于是,考察小組成員迅速將兩院情況的異同列成圖表,比對分析,并總結形成了一個實施意見初稿,然后召集了所有的中層干部,對該方案進行可行性評估,經過多方討論修改,具有南匯檢察特色的效能管理模式雛形終于顯現。對于這套“新方法”,滿懷信心的檢察長在2002年南匯區人代會上,向全區300余名人大代表作出了莊嚴承諾:兩年以后,進入市級文明單位的行列!
如果不是那次考察,或許這院里的人還和這老樓一樣懵懂不醒。哈爾濱之行成了尋求轉變的契機!
效能管理比舊樓翻新更緊要
“考核來考核去,把人都考得焦頭爛額了,業績不也還是搞不上去!”本以為經過管理層的周密討論,這套效能管理模式理應具備一定的實際操作性,能夠給全院干警打上一針能量劑,未料卻出現了不少相悖的聲音,“什么效能管理,都是形式主義的條條框框”、“搞這些噱頭,還不如把這幢舊樓翻新翻新來得更實際些。”
陳舊的管理模式滋生了干警的惰性,“一張報、一杯茶”的工作方式根深蒂固,加之以往公務人員招錄機制不甚規范的歷史遺留弊端,致使整個檢察隊伍的專業水平低下,劣勢明顯,要真正提升整體業務水平存在著相當大的客觀障礙,不少干警還出現了較強的逆反情緒,使得整套管理方法一時陷于癱瘓。
“沒有干警的支持配合,改革只能成為搖搖欲墜的空中樓閣,紙上談兵罷了。”深感責任重大的院領導告訴記者,改革猶如嬰兒降世,對環境的排異現象會異常凸現,只有忍受和適應這種陣痛,管理才會逐步走出僵局。
政治部全面開展了一次本院人員結構、業務情況的調研。調研以普查問卷、個案深度訪談、對比觀察法等形式多層次、多角度地鋪開,具體由各部門負責人和內勤負責整理本部門的問卷和訪談資料,并與歷史二手資料作縱、橫向比對,形成各部門調研報告和修改意見。歷時半年的試點推行之后,這套更貼近干警心理,獨具“南檢特色”的效能管理體制被全面鋪開。
規范化全面封殺語言軟暴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提高執法水平,南匯院將規范流程作為磨刀利器的基礎工程。
“你好,南匯區人民檢察院,請講”……倘若致電南匯區人民檢察院,耳畔定會傳來這么一句規范用語。如果你去深入地了解,干警們會舉很多實例佐證,以往隨意、倦怠的工作氛圍逐漸開始消失,執法規范、公平正義的理念在潛移默化中更深入人心。“這完全得益于調整后的效能管理模式”,這套由效能目標、效能目標實施保障和考核評價三大體系構成的“南檢利器”,經過一段時期的落實推行,使務實、規范的工作新風在全院悄然蔓延。
作為被賦予反貪、反瀆自行偵查權的部門,嚴格要求干警恪守各項偵查、詢問規定,杜絕變相延長12小時詢問時間、態度粗暴、使用“語言軟暴力”誘騙、恫嚇等現象,并積極配合紀檢監察的效能管理制度執行情況專項檢查活動,進一步促進反貪執法規范程度。刑檢部門通過實行專案專辦的管理模式,由擅長不同類型案件辦理的主訴(辦)檢察官帶領兩名助檢員或書記員,分類受案,加快辦案節奏,提高公訴效率。
監所部門全面加大刑罰執行監督力度,針對強化監外執行罪犯幫教工作的同時,做好監外罪犯脫管、漏管專項檢查。去年,該院還積極籌建了駐南匯監獄檢察室,針對該監獄收押老、病、殘人員的特點,做好老、病、殘犯監管監督工作。綜合行政部門工作從“規范化”要求繼續向“精細化”目標深化。
主動釋疑解惑化解矛盾糾紛
盡力幫助上訪人化解矛盾糾紛,事關維護社會秩序的和諧與穩定。為此,控申、民檢部門將“詢問訴由要主動一點,記錄備案要仔細一點,釋疑解惑要耐心一點,迎來送往要柔和一點”融入接待方式中去,盡力幫助上訪人化解矛盾糾紛。在檢察官耐心細致的幫助下,因刑事處罰無法享受離休干部待遇的七旬老漢施某終于順利恢復了干部編制,分崩離析的家庭也得以破鏡重圓。
“做好息訴工作,要學會站在當事人的立場考慮問題,才能理解他們為什么會那么心急火燎、氣勢洶洶,要放下身份,平易近人才更有利于安撫當事人的情緒。”民檢科科長總是笑臉迎人,歷時多年的纏訪、群體性鬧訪,都被她一一化解息訴。在一起長達11年的跨世紀上訪案件中,她冒著酷暑,多次走訪來訪當事人和相關單位,憑借著一種迎難而上的韌勁,秉承著一份執法為民的信念,懷揣著一顆認真執著的誠心,終于化解了雙方多年的積怨,前嫌冰釋,握手言和。上訪人夏才貴還送上了錦旗以表謝意,并親筆書寫了感謝信向檢察長沈云章致以崇高敬意:“檢察官們所付出的辛勞和汗水,所取得的成果,不僅僅是一起民事糾紛案的和解息訴,而且還制止了一起惡性暴力事件的發生,挽救了我的家庭、我的人生!我為貴院有如此優秀的檢察官而驕傲!”
“寬嚴有度,區別對待”并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我們真正融入每一次閱卷、每一次提審當中去的。該院刑檢部門一位主訴檢察官經常以此來嚴格要求自己。誠然,刑檢部門已經建立起了輕微刑事案件“兩級把關、兩級調解”的辦理機制,但要真正運用并發揮好這個機制的作用,則絕非易事。于是,這位身形嬌弱的女檢察官總是認真審查每份案卷,絕不放過任何一絲調解的希望,不畏路途遙遠,不畏過程艱辛,哪怕遭遇誤解或冷眼,她相信心誠則靈。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她也終于成為負責辦理輕微刑事案件調解程序的專案專辦檢察官。
關愛被內化不再是一種形式
經記者查閱,《南匯報》在去年9月4日刊登了《檢察官十年助學感動人心》的報道,記載了南匯區人民檢察院第二黨支部十余年來一直資助貧困生姚潔靜的感人事跡,在檢察官們的無私援助下,女孩姚潔靜終于實現了她跨入大學校門的夙愿。類似這樣樂善好施的事跡在這幢檢察大樓里面并不少見,控申干警長期資助安徽省舒城縣干叉河鎮西宕村小圩組貧困學生幸如夢完成學業;院團支部與南匯區大團鎮患病致貧的劉長清一家結對,每年送去扶貧款和慰問品;每逢年關,院黨組領導都會親自登門探望離退休干部或遺孀,送去節日的問候和關愛。
當文明之光開始流淌,關愛已不再是一種形式,奉獻便被內化成了這幢舊樓里每個干警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表達。這邊廂是積極的扶貧幫困,那邊廂是忙碌的籌書活動。在“捐出一本書,獻出一份情”的倡議下,院黨總支為所在的東門社區圖書館籌集了各類書籍400余冊。通過法律維權服務研討會,院黨總支領導親自與社區干部共同討論,針對居民之間具體的法律糾紛疑問,提出有力的調解措施,化解了遺留的法律疑難雜癥。
今年新改選的黨總支負責人向記者透露,近來“黨員風采在社區”活動已如火如荼地全面鋪開,為將此項活動長期開展下去,黨總支已確定了一名院黨組成員專門負責社區共建工作,列席惠南鎮“平安和諧社區建設”會議,并以惠南鎮東門社區為試點,指派了一名專職聯絡干警,溝通協調各項具體工作,形成了“加強社區黨建、促進和諧社區建設”長效機制,盡力發揮出黨員應有的模范帶頭作用。
在社區“學雷鋒、迎三八”活動中,活躍著青年檢察官們意氣風發的身影;“無償獻血站”里,不乏青年檢察官們毫無懼色的英姿。“年輕人就是要把檢察機關的這塊招牌做得更好,推得更廣!”該院的團員青年如是說。
歷經數年的成長與積淀,南匯區人民檢察院終于迎來了她的豐收時節。自2005年來,該院連續三年被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2006年度被評為上海市先進基層檢察院,2007年度又被評為區作風建設十佳機關,院紀檢組還被區紀委評為2007年度紀檢監察系統先進集體,院團支部也被授予2007年度南匯區特色團組織、紅旗團組織的榮譽稱號。
“再多動聽的豪言也抵不過一次踏實的苦干;再多虛無的套路也抵不過一身凜然的正氣;再多花哨的裝飾也抵不過一枚閃亮的檢徽!”結束采訪,該院一名普通檢察官的辦案札記,讓記者感受到了一個榮譽感被激發的基層院在告別“倒數第二”中的樸實和不易。
編輯 曹 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