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奧林匹克運動展示窗口的會徽、獎牌和吉祥物等標志性元素符號,被賦予了濃郁的中國傳統玉文化色彩。玉,這種古老深邃的民族文化結緣奧運,作為中華文明的代表文化符號,像她神圣、朦朧的身世一樣,讓世界矚目,讓國人遐想。隨著奧運腳步的日益臨近,賞析這神秘莫測、既熟悉又陌生的玉文化,對于我們了解北京奧運會用玉動因,進一步挖掘、推廣民族傳統文化,展示中華文明有著深遠的意義。
1 會徽
會徽是每一屆奧運會的圖騰。其意義超過獎牌、吉祥物、主體育場造型等一系列奧運元素,具有超越國界的力量,向全世界展示主辦國家及城市對于奧林匹克精神的理解,是奧運會最有權威性的形象標志。伴隨著現代奧運的腳步,奧運會徽的設計與創作也經歷了百年的發展。從早期復雜的招貼式會徽到今天簡約抽象的藝術性徽記,城市與民族的痕跡都深深地烙印在每一屆奧運會徽的上面,跨越國界,向世界展示主辦國家及城市對于奧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如:1988年漢城奧運會會徽,由藍、紅、黃三種顏色,代表天、地、人“三元一體”的哲學含義。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會徽,上半部由一點和兩個彎曲的線條組成,顏色是藍、黃、紅三色。分別代表蔚藍的地中海、普照大地的太陽和血氣方剛的生命。圖案意喻巴塞羅那悠久的文化和現代化建設的生命活力,象征巴塞羅那人積極參加奧林匹克運動的意識。
北京奧運會的會徽是“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其主體是一枚用新疆和田白玉雕刻的印章——“奧運徽寶”,從其形制和選材上可以看出,設計靈感來源于中國古代代表“君權神授”的“傳國玉璽”,實際設計形制、圖紋和雕工都是以“康乾盛世”25徽寶中的“奉天之寶”為樣本。取“奉天之寶”之祥瑞,喻示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順應天意、順應民心,并昭示了和平、祈盼吉祥的美好愿望,表達了中華民族心向奧運、追求和平的心愿。設計者將徽寶的每一處都賦予了深刻的內涵:邊長112毫米,代表現代奧運走過112年歷史;章臺高29毫米,代表第29屆奧運會:寶紐高96毫米,象征著中國960萬平方公里陸地面積;徽寶通高13厘米,代表中國13億人民心向奧運。整個蟠龍造型的印鈕,構形穩固,古樸敦厚,雕工細膩、線條流暢,大器渾然,含蓄內斂,安詳中不失昂揚之神,沉穩中充滿蓬勃之氣,將中華民族團結寬容、天人和諧、勤奮向上的性格蘊藏其中。它傳承了中華文明的印章文化、龍文化、玉文化,并創造性地發展了奧林匹克文化。
其實,中國歷代的統治者都十分重視御寶的徵信作用,將其作為國家的象征,治理天下的憑證。歷史上關于歷代帝王爭奪“傳國玉璽”以證正統之事,正史上確有記載。玉質“奧運徽寶”借用了古代玉璽“玉召尊貴”、“印示誠信”的寓意,昭示了中國人民對奧林匹克運動的尊重,對“將北京奧運辦成令世界滿意的、成功的奧運”的莊嚴承諾和守信;紅色的人字形篆文“京”字表明:北京舉辦奧運會,傳承和弘揚了中國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彰顯了“人文奧運”的舉辦理念;展示著一個古老城市的演進與發展;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思想與情懷。北京奧運會玉質“奧運徽寶”是奧林匹克運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中國玉文化發展史上一首經典的華章。因此,選擇具有多重寓意的玉質“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為29屆奧運會的會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使然,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2 獎牌
自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開始,在奧運會獎牌設計問題上已基本達成一個共識,即正面的圖案背景是古羅馬圓形競技場,希臘神話勝利女神舉著花環站立當中,背面的方寸空間一定要留給承辦國來進行寓意設計,以展示本民族的文化和發展理念。歷屆奧運會承辦國都會在會徽、獎牌背面設計問題上大做文章,以充分展示本國的傳統文化、思想理念和民俗風情。如: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獎牌背面圖案就是由奧林匹克五環標志、燃燒著的奧運火炬和悉尼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歌劇院構成;2004年雅典奧運會獎牌則是由象征著勝利與和平的橄欖枝演繹而成的奧運會會徽、粗獷中透著藝術之美的占希臘文字和熊熊燃燒的圣火幾種圖案組合而成,體現了希臘人民對奧林匹克運動的深厚感情。
北京奧運會獎牌——“金鑲玉”獎牌,是在西方傳統獎牌的基礎上鑲嵌中國玉質材料精制而成。其直徑是70毫米,厚度是6毫米,重量約150克(其中純金含量不少于6克),正面使用國際奧委會統一規定的圖案,背面設計和制作則突破傳統的材質、工藝,鑲嵌環型玉璧,正中的金屬圖形上鐫刻著北京奧運會的會徽,飾以傳統的玉雙龍蒲紋璜獎牌掛鉤和精紡絲綢吊帶。顯而易見,這種金鑲玉的設計靈感來自我國古代的玉璧和“金貴玉重”的傳統理念。這種“金玉配”的做法占已有之。《漢書·元后傳》記載:東漢末年,王莽篡權后,向元后索要象征“君命天授”的“傳國玉璽”,元后大怒,摔璽于地上,玉璽被摔掉了一個角,王莽令人以金鑲之。可見北京奧運會獎牌的“金玉良緣”不是偶然,足中國厚重傳統文化的積淀和使然。
本次奧運會的金、銀、銅三色獎牌,金和銅材質原料由智利的埃斯孔迪達銅精礦提供,銀質原料由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坎寧頓礦提供,獎牌的鑲玉則是產于我國青海省格爾木市境內玉虛峰的昆侖玉。獎牌的設計和制作采用金牌與白玉、銀牌與青白玉、銅牌與青玉的搭配方案,集智慧、科技和優質礦材于一體,經過精心的縫隙填充、嵌合,1米、1.5米、2米等多次的跌摔試驗,由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上海造幣廠制作而成。總計6000枚。這里,需要解釋的是,北京奧運會獎牌用玉為什么不用質量和名氣都比較大的和田玉呢?大家都知道,中國玉產地、種類繁多,如:新疆和田玉、遼寧釉玉、河南南陽玉、陜西藍田玉等。因產地不同,其貴重程度、價格就有很大差異。數千年來玉石界以和田玉為貴,經過多年的開發,產量少而且價格高。因此,考慮到用量和價格問題,按照節約辦奧運的原則,奧組委選擇了處于同一個山系,水、種較為接近的昆侖玉為奧運獎牌用玉。
縱觀三色獎牌,色彩協調、材質精良,形制典雅、做工考究,厚重尊貴、中國特色濃郁,既體現了對獲勝者的禮贊,也形象地詮釋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自古以來“以玉比德”的價值觀,可以說是中華文明與奧林匹克運動在北京奧運會形象景觀工程中的一次“中西合璧”。以前默默無聞的昆侖玉(也叫青海玉)從此走入世人的視野,名聲大噪的同時必將是備受追捧和價格的看漲。
3 吉祥物
奧運會吉祥物(OLympicMascot)一詞,源于法國普羅旺斯語Mascotte,直到19世紀末才被正式以Mascotte的拼寫收入法文詞典,英文Mascot由此衍變而來,意指能帶來吉祥、好運的人、動物或東西。奧運會吉祥物大多以舉辦國有特色的動物形象為創作原型。如: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是海貍形象,稱為亞米克(Amik);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是鷹的形象,稱為山姆(sam),即美國人的代名詞“山姆大叔”。
北京奧運會吉祥物叫福娃,分別叫“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和“妮妮”(在中國,疊音名字是表達喜愛的一種傳統方式)。其色彩與創作靈感來源于奧林匹克五環、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及動物形象,造型融入了魚、大熊貓、藏羚羊、燕子以及奧林匹克圣火的形象,每個娃娃都代表著一個美好的祝愿:繁榮、歡樂、激情、健康與好運,也蘊含了中國古諺“五福臨門”的寓意。五個娃娃的名字連在一起,意為“北京歡迎你”。為紀念北京2008年奧運會,弘揚中國傳統玉文化,經國際奧委會特許,制作了特質的吉祥物——“玉福娃”。玉福娃的創作靈感來源于宋代玉雕珍品“玉舉蓮花童子”,作品延承了中國傳統“嬰戲紋飾”的表現手法,用兒童天真可愛的形象,代表中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選用青、墨、碧、黃、糖五種天然顏色和田玉材雕刻而成的玉福娃,雕工細膩、線條明快,動態可掬而又不失氣質的高雅與尊貴。福娃下面是領獎臺。領獎臺正面雕刻北京2008年奧運會徽;背面雕刻福娃名字和中國傳統祥瑞符號—一玉如意。如意以白色和田玉為材料,選用中國傳統經典的靈芝造型,隱喻幸福來臨,蘊含吉祥、美好與和諧之意。
編輯:陳暢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