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廣西右江礦務局的煤炭年產量從數十萬噸提高到250萬噸,上繳國家利稅也年年攀升,礦務局長曾如云因此名播一方,成為集各種榮譽于一身的現代企業管理名人。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年輕有為的改革者,暗地里卻趁著把守“黑色金山”的職務之便,幾年間就聚斂起近千萬元的“黑色收入”。
2008年9月4日,曾如云貪污、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在廣西百色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參與查辦這起案件的廣西三級檢察院的反貪偵查員們,在對曾如云立案偵查整整一年三個月后的今天,回想起案件偵破的每一個日日夜夜,依然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他們說,曾如云案件的成功突破,不僅讓我們檢察機關偵查一體化的辦案機制再次接受了一場實戰的考驗,也向人民群眾再次宣示了檢察機關懲貪除蠹的堅強決心。
狐影初現:查處小礦長發現局長涉嫌貪污225萬元
曾如云的狐影終于顯現了:一名礦長指證曾向他行賄19萬元。這個結果對于百色市人民檢察院反貪局的干警來說,已經久候多時。
曾如云,國營廣西右江礦務局局長、百色市人大代表、廣西十大杰出青年、廣西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那個指證曾向曾如云行賄的礦長叫阿峰,10年前他還是一個井長,后來升任礦長。別看礦長的級別不高,但手下卻管著幾十上百號人,呼風喚雨,吃香喝辣的,也算是逍遙??墒堑V長的職務在礦務局管理改革后已經廢除終身制而改為一年一聘,阿峰為了保住位置,就給局長曾如云送錢。2007年5月中旬的一天,阿峰因為挪用公款被百色市人民檢察院查處,他供認了自己曾經行賄過曾如云。

其實,從2002年以來,百色市和自治區兩級人民檢察院就多次接到舉報曾如云貪污受賄的問題,可由于這些舉報多是匿名且缺乏翔實的材料,檢察機關對他的多次秘查均沒有獲得實質性的突破。阿峰的指證是第一個具備司法效力的證據,百色市人民檢察院反貪局決定順著這個突破口,尋找曾如云涉嫌經濟犯罪的更多證據。
不久,令人振奮的結果出來了,偵查員們了解到一個情況,右江礦務局以單位的名義,曾經向多個煤炭外運車隊收取運輸回扣款,其中對本局汽車隊的煤炭外運費,按每噸7-10元的標準直接從局財務部門扣留后提出現金私分,車隊長黃某證實,從2003年至2007年6月,他先后將740萬余元的提留款存到了曾如云、黃爾聘等礦領導的銀行賬戶上,轉入曾如云戶頭的錢就達225萬余元。
驚見巨贓:拙劣的障眼法掩飾不住千萬元非法收入
百色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周滕是全國檢察系統知名的刑法實務專家,對于證據的收集甄別有著特殊的敏感。拿到阿峰和黃某的兩份證詞后,他認為曾如云的這兩個問題只是冰山的一角,要鎖定曾如云涉嫌貪污的事實,還必須進一步尋找其他證據。
周滕分析,既然煤炭運輸回扣款轉入曾如云個人戶頭的錢有225萬余元,那么銀行的記賬存根一定會有與這些錢相對應的記錄,這些記錄如果能夠提取到手,又能夠與行賄人的證言相印證的話,那么,就形成了證據鏈條。于是,周滕立即指令偵查員秘密調查曾如云在銀行的資金往來情況。
調查的結果是,曾如云和他的哥哥曾如貴共有存款1303萬元,分別以定期存單和存折的形式掛在他們的幾個孩子名下。偵查員們當即斷定:曾如云在藏匿非法收入的問題上玩了一個并不高明的障眼法:曾如云的哥哥曾如貴幾年前還是個經濟拮據的農民,曾如云念及手足之情把他安排進了礦務局做了個普通工人,憑他的能力和才識,他根本沒有條件在短時間內聚斂起這樣一筆巨額財富。而兄弟倆的幾個孩子最大的也才剛剛經濟自立,其余尚未成年,同樣也沒有可能合法擁有如此巨額的財產。因此,這1303萬元屬于曾如云所有無疑。
百色市檢察院反貪局立即拘傳了曾如貴,責令他說明1303萬元巨款的來源。
運智鋪謀:兵分四路撒下除蠹天網
案情很快反饋到了自治區檢察院,一個由自治區檢察院反貪局牽頭,自治區、百色市、田東縣三級檢察院反貪干警組成的聯合辦案組迅速成立了,幾條偵查措施通過無形的電波傳達后,自治區檢察院、百色市檢察院和田東縣檢察院的檢察官們兵分四路立即行動起來。
第一小組的偵查員們在百色市沒有發現曾如云,據高速公路收費站監控錄像顯示,曾如云的車一天前已經離開百色開往南寧方向,此刻有可能正在南寧市自己的私宅中。在南寧市留守待命的第三小組偵查員們接獲這個消息,頗費了一番周折找到了曾如云在南寧某高檔小區購買的一套商品房,但是他并不在這里,偵查員們隨即分頭在南寧市各酒樓飯店尋找曾的座車,希冀循車找人,幾個小時過去了,仍然沒有任何收獲。
6月23日凌晨,偵查員們才查明曾如云此刻仍然在右江礦務局,預感到山雨欲來的他已經開始打點人情關系,打探檢察院的消息。駕車離開百色的只是他的司機。
此刻,第四小組的偵查員正在加緊尋找右江礦務局黨委書記黃爾聘。黃爾聘與曾如云共事多年,在右江礦務局他們分別是黨政一把手,兩人在非法利益的驅使下已經結成了聯盟,目前已經查明的私分運煤回扣款740余萬的事實中,兩人責任相當。對曾如云擁有千萬元巨款的情況黃爾聘也許不是十分清楚,但是對曾如云除參與私分運煤回扣款以外的其他經濟犯罪情況,他不可能一點沒有察覺,因此,在這起案件中,黃爾聘不僅是個涉嫌犯罪的行為人,還是個可以證明曾如云經濟問題的重要證人。趕在時間前面將黃爾聘依法控制起來并獲取他的供詞,不僅可以防止曾、黃兩人串供,還可以在突破全案的證據鏈條上增加非常重要的一個環。
然而,第四小組的偵查員經多方秘訪,發現黃爾聘也不在百色市,而是在南寧度周末。怎樣才能在人海茫茫的南寧市區找到誰也不認識的黃爾聘呢?他們找來了黃爾聘的手機號碼,以業務關系人的名義撥通了他的手機,約他于當日下午2時30分在南寧某酒店大堂見面。
6月23日下午,黃爾聘如約來到約定的地點。已經坐在酒店大堂等候的第四小組的偵查員見時間已到,悄悄撥通了黃爾聘的手機,并循著響起的鈴聲從三三兩兩休閑的客人中找到了黃爾聘。偵查員們亮明了身份后把黃爾聘帶到自治區檢察院反貪局,驚惶不已的黃爾聘半天才回過神來。一段長時間的沉默、狡辯之后,這個黨委書記坦白了自己和曾如云等礦領導私分巨額煤炭運輸回扣款的事實,同時供述了他所知道的有關曾如云經濟問題的一些情況。
曾如云的哥哥曾如貴被第二小組的偵查員拘傳后,對偵查員的訊問采取了推諉的態度,對他家的搜查也沒有什么收獲,那個保存著巨額存單存折的保險柜已經空空如也,1303萬余元不知所蹤。曾如貴堅持說巨款是他父親的遺產,弟弟曾如云也有保險柜的鑰匙,謊稱存折可能是弟弟取走了。
但是,曾如貴再怎么編造謊言最終都無法自圓1303萬余元巨款有來影無去蹤的事實,幾天以后的6月30日,他不得不坦白了事實的真相——是自己將錢轉移了。
抱薪救火:苦思對策授意炮制假文件掩蓋罪行
2006年6月23日、24日兩天,曾如云是在極度不安中度過的,這兩天是雙休日,他來回在田東和百色的兩地奔波,除了找關系人打探情況外,就是苦苦地思索著應對檢察院的對策。
23日下午,黃爾聘被依法羈押,曾如云不知道。但是他已從黃爾聘的手機突然關機的異常中嗅出了味道。阿峰,黃某,黃爾聘等人相繼出現的異常,讓他清醒起來,他知道,檢察機關已經找到了破案的線頭——那些平素對自己畢恭畢敬的下屬們,在法律面前難免會“出賣”他,非法利益下結成的聯盟其實不過是一盤散沙。
怎么辦?曾如云苦思冥想,他覺得自己收過阿峰的錢,但都是以一對一紅包的方式收受的,要推卸責任的理由并不難找。關鍵的問題在私分煤炭運費提留款上,兩年間礦務局領導班子可是收了740多萬元啊,作為礦務局一把手,自己脫不了干系,況且參與私分的人不是一兩個,要抹平這事還真不容易,只有趕在檢察官找上門來之前,設法給私分運煤提留款的事找個理由或借口,這樣,即使推不掉私分的責任,至少也可以造成“法難責眾”的局面,可以減輕自己的責任,同時也可以防止檢察院從這個口子拔出蘿卜帶出泥,將自己的1300多萬元巨款的問題扯出來。
6月24日星期天一早,曾如云就來到右江礦務局辦公大樓,他交代局辦公室主任馬上起草打印一套假文件——礦務局領導班子集體討論決定將運煤提留款的一部分作為銷售攻關活動費,一部分作為生產管理獎金和福利補助發放的會議紀要,要求落款時間為3年前的2003年6月2日,還叮囑局辦主任在自己的筆記本上補上相應的會議記錄。安排停當這項制假工作,曾如云似乎還不放心,又通知次日一早召開礦務局領導班子會議,他準備在會上要求班子成員在這個問題上統一口徑,對外稱每年每人只發了獎金6萬元,每人都一樣只領到20多萬元。
這個“打招呼”會議,曾如云本來是想趕在檢察院找他之前開的,豈料6月25日一早,會議還沒有開完,偵查員們就已經在礦務局門口等候他了,曾如云見狀臉色大變,他強裝鎮定,一語雙關地給與會者丟下了最后一句話:“就照我剛才交代的趕快辦?!彪S之就被“請”上了警車,當天又被帶到了自治區檢察院。
引而不發:慢火熬老湯首場訊問迂回進攻挫掉貪官霸氣

6月25日下午,剛被帶到自治區檢察院的曾如云被宣布刑事拘留,然而曾經見過無數大場面的曾如云擺出的依然是一副從容淡定的神態,他在等待著訊問的開始。偵查員們在他隨身攜帶的公文包中查出他兩天前在田東縣某銀行打出的存款對賬單以及一張他咨詢過的律師名片,事實表明,他已經開始做應變準備了。
在百色右江地區,曾如云的出名,除了那一頂頂耀目的紅色桂冠,還有他的霸氣。他在礦務局搞的是“唯我獨尊,目中無人”,容不得他人的置喙。偵查員們知道,與這樣的對手第一次交鋒的目的不在于查明案件的實質問題,而是要打掉對手的霸氣和僥幸心理。因此在一陣長時間的無語對峙后,當看到曾如云開始時不時摸摸額頭和鼻子,極力掩飾內心的緊張后,偵查員才不溫不火地丟出了第一句問話:“談談你的收入情況吧。”“我的錢都是合法收入,除了工資,還有就是我搬遷新居、父親過世以及清明奠祭時親友們送的封包,有400萬元?!痹缭苹卮?。
言畢,曾如云在紙上一下寫出了他早已編好的幾年間接受親友封包的情況和數字,每一筆似乎都非常清楚。寫完了這些材料,接下來他又開始談自己對右江礦務局的貢獻,談自己獲得的各種榮譽,談自己的人格、良心,甚至黨性。訊問的偵查員始終靜靜地聽著,不打斷他的敘述,待到曾如云突然發現一次嚴肅的訊問怎么變成了自己一人滔滔不絕的獨白,進而多少有些作秀后的尷尬時,偵查員才告訴他百色市委、市人大已經批準對其立案和采取強制措施等有關決定,并丟下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看來你還需要冷靜?!苯Y束了這第一次訊問。
一句平平常常“需要冷靜”的話,在曾如云看來,既像是對自己剛才一番不識時務的辯白效果的評判,又像是在提示自己要作棄舊圖新選擇的勸告,偵查員的這句話充滿了一種牢牢控制著主動權的底氣和從容。曾如云猛然間明白了,此一時,彼一時,昔日里那個在任何場合都敢高談闊論而令眾人諾諾的“王者”已經不復存在了。
垂淚高墻:眾叛親離光環褪盡證據面前垂首認罪
2006年6月25日夜,曾如云被送進了看守所。冷靜下來的他在利弊權衡之后,決定有選擇地做一些坦白。
次日的訊問是在看守所進行的。在煤炭運輸提留款的問題上,曾如云很快作了交代,這件集體私分公款的貪污行為因為參與人員眾多,他一個人是無法一手遮天瞞下來的。但當檢察官問他在他哥哥曾如貴處放了什么東西時,他則做了斷然的否定,他相信他的哥哥已經妥善地藏匿和處理好了那1303萬元。訊問僵持了整整5天。
6月30日,終于出現了突破性的轉機——還在6月24日,自治區檢察院反貪局局長許其軍和百色市檢察院檢察長周騰就根據曾如云的性格和案件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突破外圍,再攻核心”的偵查策略。根據這個策略,一方面,辦案人員對與曾如云關系密切的行賄人進行逐個突破,制服了白某、徐某等一批行賄人;另一方面,抓緊對曾如云的哥哥曾如貴的政策攻心,打破了兄弟倆訂立的攻守同盟。曾如貴原先咬定,1303萬元錢是他父親的遺產,稱父親去世前與人開采金礦留下了大量沙金,是自己一趟趟地帶著金塊從百色到南寧與人兌換成現金的。當然,謊言很快就被戳穿了。南寧和百色兩地的偵查員們在最快的時間里查明,南寧根本就不存在曾如貴所說的兌換金子的地點和兌換人,曾如貴的多個弟妹則實話實說,斷然否定了離世的父親留下過什么遺產的說法。他們說,自己的父親的確與人合伙開采過金礦,還雇用過幾個工人,幾年斷斷續續挖金過程中,連工人的工資都難以籌措,哪里采到了什么黃金?在自己親弟妹的證言面前,無法自圓其說的曾如貴于6月30日坦白了1303萬元巨款是弟弟曾如云半年前交給他保管的。在把這筆錢交給了偵查員后,曾如貴給曾如云寫了一張便條:“我已經說出了真相,你要配合檢察院盡快把自己的事情說清楚,爭取從寬處理?!?/p>
在交代問題上一直步步為營,且戰且退的曾如云,看到曾如貴的字條時,臉色瞬間突變。接著,他一聲長嘆,號啕大哭,涕淚交加中責罵自己的哥哥沒有文化,不知好歹出賣了自己。
至此,曾如云的心理防線被打垮。6月30日以后的訊問中,檢察官們晝夜奮戰,詢訪了200余名證人,以查獲的幾個重要行賄人的供述為依據,對曾如云進行了一個一個堡壘的攻堅,查實了他利用給人批銷,代銷煤炭、簽訂礦務局綜合辦公大樓及職工住房工程承建合同等機會,除貪污225萬余元外,還收受他人賄賂154萬元的事實;另外還有598萬元巨額財產無法說明合法來源。同時,廣西三級檢察機關聯合辦案組,還在右江礦務局挖出了該局黨委書記黃爾聘等11名腐敗分子。■
編輯:盛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