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間的性格不一樣,所以發生爭執也就在所難免,吵嘴的雙方之一因生氣而死亡的事情也時有耳聞。但是,發生在鄂西北的這起“氣死人”事件,卻是因好心勸架而引起的,故其特殊的案情備受社會關注。在吵架雙方未能給死者家人一個滿意的答復后,死者家人將吵架雙方告上法庭,索賠22萬元。那么,這起六旬老太因勸架“被氣死”的官司,該由誰來承擔責任呢?
好心勸架竟被氣死
年近六旬的高麗是一小學退休教師,住鄂西北棗陽市平林鎮。30年前,高麗與初中同學王鑫喜結連理。婚后,高麗繼續在學校教書育人,王鑫則從部隊復員回到家鄉務農,不久他們有了一雙可愛的兒女。兒子勤奮好學,大專畢業后在當地一所小學教書;女兒乖巧聽話,在外攻讀自己喜歡的美術專業。高麗從事教育工作多年,勤懇敬業,曾被評為全市優秀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她為人和善,從未與人發生過爭執。這個和睦的家庭,一直受到周圍鄰居的羨慕。
2004年,高老師因為年齡原因退休了。按說她應該出去玩玩,盡情享受晚年生活。可是閑不住的她,卻在家辦了一個青少年讀書社。她拿出多年的積蓄,購買了科技、世界名著、童話等經典書籍,供孩子們節假日來這里免費借閱,對個別孩子在學習上遇到的難題,高老師總是耐心輔導。鄰里們不管誰家遇到什么難事,她都是熱心幫忙,從不推諉。因此,高老師在周圍鄰居中口碑極好。然而,讓人難以相信的是,這樣一位仁慈善良、寬厚賢德的老教師,卻因為一次好心的勸架被活活氣死了。
那是2008年元月16日下午,高老師和媳婦兩人在家烤火取暖,鄰村一中年男子程銹來到高家,問村婦周穎住在什么地方,高老師便告知住在樓下。程銹找到周穎后,為經濟糾紛雙方發生了爭吵。

聽見兩個人越吵越兇,而周穎又懷有身孕,為避免矛盾升級,熱心的高老師丟下手頭的針線活兒,便下樓去勸架。“大家都是不遠的鄉鄰,有什么話就好好說。周穎今天沒有錢,你就改天再跑一趟,和氣生財嘛……”但是,一番苦口婆心的勸阻,并沒有止住雙方的口水戰,于是高老師準備上樓回家。
當高老師走到走廊欄桿處,只聽見一句難聽的話語隨后傳來:“你姓高的閑事也管得太寬了,老子欠不欠錢與你有啥相干?”周穎罵道。此時,周穎的丈夫彭濤回家了,他也不依不饒,與高老師發生了口角。因高老師的兒子結婚兩年來一直未生育,彭濤便挖苦道:“你兒子是不是個男人?”
高老師沒想到,自己的好心勸架竟然惹火上身。她一直希望早點抱上孫子,平時最忌諱別人背后議論他兒子身體有問題。此時,當她聽到彭濤當面這么惡語譏諷,這讓高老師實在無法承受,進而情緒激動,臉色蒼白,一口氣沒上來,當即昏倒在地,經醫生搶救無效后死亡。
吵架雙方均稱無責
事發之后,當地派出所接到報案趕到現場,了解情況,穩定事態發展。隨后,又打電話找到了高老師遠在浙江打工的丈夫王鑫,告訴了這個讓他難以置信的噩耗:高老師在家突然倒地死亡。
“我離開家的時候,老伴身體還好好的,怎么可能就突然過去呢?”老王接到電話頓時蒙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是公安機關打來的電話還會有假嗎?他簡單收拾起行李,急忙搭車往回趕。待老王風塵仆仆趕回家后,才看到與他相濡以沫近30年的老伴,確實已離他而去。為此,老王悲痛欲絕。
悲傷之余,這個在部隊受過多年教育,在村里也當過多年村干部的老王開始思考一個問題:老伴是出于好心勸架被氣死的,不管怎么說,罵人一方肯定脫不了干系。于是,王鑫就去找彭家交涉:“我老伴好端端的一個人,是被你們用惡毒的話氣死的,你們應該承擔賠償責任。”
但彭家認為:出了這個事情,我們只有表示同情。她是自己氣死的,誰也沒碰她。她要是不多管閑事,也不會發生這些事。我們沒有責任,不會給一分錢的。你們可以到法院打官司,打到哪我們都奉陪到底。
雙方僵持不下,高老師也遲遲不能下葬,這讓年過六旬的王鑫憤怒不已。他幾次欲找對方拼命,均被基層組織勸阻,因而沒有發生流血事件。后來,在當地基層組織的再三工作之下,彭家才給付了6000元喪葬費,但這又怎能彌補老王的喪妻之痛呢?而程銹則以自己沒有責任為由,不拿分文。
處理完老伴的后事,老王思來想去,決定依法討個公道。3月15日,王鑫聘請湖北鳴天律師事務所黃先元律師為代理人,書寫訴狀,將彭濤作為第一被告、周穎作為第二被告、程銹作為第三被告,一并告上法庭,要求被告賠償死亡賠償金、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等共計22萬余元。
2008年5月15日,棗陽市平林人民法庭公開開庭審理了這起案件。庭審的焦點集中在被告是否該對高麗之死負責,訴訟中雙方爭論激烈。
“我老伴是被他們活活氣死的!”原告王鑫在法庭上說,“我老伴生前身體一直很好,從來沒有得過病。老伴見二人爭吵,出于好心前去勸架,不想周穎和她丈夫不但不領情,反而罵我老伴管閑事,還罵我兒子不是男人。老伴忍受不了,被他們活活氣死了。”為此,他要求被告賠償死亡賠償金等費用22萬余元。
被告周濤夫婦均否認“氣死”一說:“吵架這種事誰都有過,可是我們并沒有動手打她。高老師有心臟病,應主動避免情緒激動,我們和別人發生爭執,是不能預見語言刺激會導致人死亡的。況且,我們吵架的事和高老師無關,我們沒有過錯,對高老師的死深表遺憾和同情。況且我們出于人道主義,已支付了6000元喪葬費,故不應該再承擔任何責任。”
被告程銹則辯稱,高老師下來勸架是事實,可我并沒有罵她,在場的其他鄰居都可以證明。所以高老師的死亡跟我沒有一點關系,我沒有任何責任。
吵架誘發死亡有責
2008年6月10日,棗陽法院再次開庭審理此案。負責審理此案的主審法官李家鋒認為,此案的關鍵是死者的死因是不是被告直接造成的,也就是常說的因果關系。查明因果關系,是危害結果發生時使行為人負刑事或民事責任的必要前提。
要查明因果關系,必須要注意因果關系的確定性。因果關系有其復雜性,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等。在多因一果的情況下,必須要查清各種原因對結果的影響,以確定行為人是否要負責任,要負什么樣的責任?如當事人實施的行為,對正常人不會產生傷亡結果,但是對一個特異體人(如高血壓患者等)實施,就造成了傷害或死亡結果,這樣也不能否定行為人與死傷者的因果關系,行為人仍要負責任。
最后,棗陽法院依據已查明的事實,對該案作出了認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受法律保護。高麗死亡的主要原因,應屬自己身體內部存在某種重大疾病隱患所致,被告的吵架行為,誘發了這一結果的發生。被告彭濤和周穎,在處理債務及鄰里糾紛的過程中,未盡謹慎、理智、謙讓、團結、友善的態度,卻有意揭露別人的短處和隱私,對高麗的死亡具有一定的過錯,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被告程銹,雖未與高麗吵架,對高麗之死沒有過錯,但高麗是在勸阻化解其與周穎的矛盾沖突之中死亡的,其作為受益方應承擔一定的經濟補償責任。
因此,法庭裁決,彭濤夫婦共同支付高麗的死亡賠償金等20.7萬余元的10%,即2.07萬元;程銹支付高麗的丈夫經濟補償費5000元。
7月30日,在法院送達判決書時,被告方找到法官要求調解。最終雙方當事人達成如下協議:由彭濤一次性賠償死者家屬1.74萬元(含已支付的6000元)。8月20日,主審法官李家鋒介紹說,該案賠償費目前已全部兌現完畢。
“氣死人”的法律后果
人們常說“氣死人不償命”。果真如此嗎?湖北省棗陽市法院副院長向斌介紹說,根據行為人的主觀過錯程度和性質,“氣死人”可能產生三種不同的法律后果:
其一是行為人明知對方精神脆弱,生理有疾,可能會被氣死,而故意追求氣死對方的結果。那么,這種以“氣”的行為方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其主觀上屬于故意,與受害人的死亡后果存在著必然的因果關系,即構成犯罪,須負刑事責任。其二是行為人主觀上存有過錯,但不具備追求對方死亡的目的。在糾紛中惡語傷人,侮辱刺激對方,進行精神干擾,這種情況下的“氣死人”,本質上構成民事法律調整的侵權行為。其三是行為人主觀無過錯,對方被氣死純屬偶然。則此類“氣死人”為一種意外事件,行為人既不負刑事責任,也不負民事責任。但從社會倫理的角度講,行為人應當承受一定的道德壓力。
結合本案來看,彭濤夫婦的行為應該屬于第二種情形,其主觀上有過錯,但不具備追求對方死亡的目的,這一點可以從高麗倒地后,其停止辱罵,并主動施救、聯系醫院的行為中得以印證。因此,本案中的彭濤夫婦不應當承擔刑事責任,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并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本案中,被告彭濤夫婦雖然不承擔刑事責任,但由于其行為是導致高老太死亡的誘因,主觀上存在過錯,所以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值得注意的是,彭濤夫婦雖然沒有用肢體或其他工具直接侵害高麗的身體,但是其實施的語言攻擊,影響了高麗的心情,誘發疾病,導致死亡。雖然侵害的形式不同,但侵害的結果是一樣的,所以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而另一被告程銹,高麗是在勸阻化解其與周穎的矛盾沖突之中死亡的,其作為受益方應承擔一定的經濟補償責任。不過,本案的最終調解結案,做到了案結事了,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
編輯:韓鐵馬
編后語
過去人們常說的“氣死人不償命”,在現今的法制社會早已行不通了。惡語傷人或者故意刺激他人,導致他人死亡的,并不能完全歸咎于受害人的心胸狹窄,行為人是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