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心也會“上癮”
親人、愛人和朋友去世之后,人們總會感到傷心,有時甚至長期無法走出悲痛。神經學家指出,這其中的原因并不全是因為人類重情誼,還因為人腦會對這種傷心和悲痛“上癮”。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人員說,對親密之人離世的長期傷痛會讓大腦愉悅中心的神經產生與“上癮”類似的反應。研究人員將這種感受稱為“赫薇香效應”。研究被試是在其姐妹或母親因癌癥而去世后,難以走出陰影,感到“深刻的傷痛”的女性。研究人員向她們出示去世親人的照片,同時掃描她們的大腦。發現大腦伏隔核變得活躍起來。伏隔核是大腦快感回饋系統的一部分,受到刺激時充滿了令人產生快感的化學物質多巴胺。吸毒上癮的人在吸食毒品時,伏隔核也會有類似反應。
主持研究的瑪麗-弗朗西絲·奧康納認為,這一發現有助于開發應對悲傷的治療手段。
——新華網
大腦營銷術:為什么我們喜歡新東西
我們都知道根據一本新書的封面去判斷它好壞是不足為信的,可是新的研究表明,我們恰好都在這樣做。
科學家已經發現新奇物品能激活大腦的獎勵機制,指示我們去冒險——探索或學習新的東西,這跟鈔票或獎品對大腦的激活機制一樣。研究者稱這一結果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僅是重新包裝一下,商品的營銷情況便有可能擺脫萎靡。
“大腦對信息的處理“可能會鼓勵你去對新的東西重新采樣——即使沒什么意義。”倫敦神經系統科學學會神經學家Bianca Wittmann說,“僅僅是因為它們有了新的包裝,而不是考慮新的是否比舊的東西好。”
——環球科學
做老板小心壓力增肥
做老板當然會有壓力,許多企業家因此成了胖子。由美國心理學會的調查表明,43%的人用過量飲食或吃不健康食物來應對壓力。而超過四分之三的美國人報告說,壓力的主要原因是財富和工作。對企業家來說,創辦和運營公司很容易引發壓力,導致相關進食沖動,所以他們往往會食量很大,并且吃很多不健康的零食。專家就此提出防止壓力進食的建議:在抽屜里放一些健康食物,比如堅果、麥片等;在每天的日程里安排短暫的休息和健康午餐的時間;尋找放松方式,比如深呼吸,或者“散步冥想”,就是在附近公園甚至走廊里來回踱步,把注意力放在腳步上,放松思想;就餐間隔不要過長,否則血糖降低,壓力水平暴升,會覺得很沮喪,吃很多食物。
要記得,作為老板,你是想讓你的公司成長,而不是你的腰圍。 ——華爾街日報
研究發現:嬰兒微笑能提升親子關系
美國兒科研究人員發現,嬰兒的微笑能夠刺激母親大腦的多巴胺獎勵體系,讓母親感受到幸福,這或許有助于解釋一些母嬰情感之謎。
美國休斯敦貝勒醫學院兒科系萊恩·斯特拉森博士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母親的這種幸福感絕對有其生物學來源。嬰兒的笑是非常有力的刺激物。嬰兒完全依賴于照料自己的人。大自然在人體內設置一種體系來強化這種關系。”
研究發現,當母親看到孩子照片時,一個廣泛的大腦網絡被激活。但母親只有在看到自己孩子喜悅的臉時,大腦內的多巴胺獎勵體系才會被激活。如果孩子看起來悲傷或者沒有表情,這個系統不會被激活。正在啼哭或者既不哭也不笑的嬰兒,不會在母親身上激發同樣類型的大腦反應。
斯特拉森說,在有些母親身上,這種自然的獎勵體系可能存在問題,這或許有助于解釋為何有些母親和孩子從來都不親密,甚至會虐待自己的孩子。
——科學網編輯/李一茗 silvialy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