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建省福清東瀚的一男子為了賴賬,手持鐵棍,對天賭咒發(fā)誓,稱如確實欠人家錢就遭天打雷劈,結果一鐘后就遭雷擊,所幸最終經搶救脫離生命危險。(據《東南快報》8月28日消息)
有“老賴”發(fā)表“讀后感”——我也是為賴債而經常賭咒發(fā)毒誓的,卻從來不遭“天報應”,關鍵是這傻蛋對天“手持鐵棍”。如果不是假新聞,這“分析”也算是切中肯綮了,至少比媒體通過這個典型引導人們“向善”的企圖要真實一些。
要說服對方,有許多技巧的。采取簡單明了的形式,能迅速為質詢者所接受,就必須借助另類的“法官”——神靈。在人們的心目中根植起自然神靈的意識之時,當鬼神裁奪客觀世界的真實成為流行之后,賭咒,是最通俗易懂且卓有成效的。尤其是面對難纏的“熟人糾紛”,法律往往束手無策,而賭咒,因為貼近生活,因為觀念依賴,時時摧枯拉朽。賭咒,有時候表現為深刻而久遠的對政治的蔑視,使對手暫時喪失了追擊的欲望。這種冀求超然的力量來解決問題的訴求方式,雖然不登大雅之堂,不被主流意識認同,但是,在社會的活動空間中將長期存在。
說賭咒“不登大雅之堂”,也是不夠全面的。譬如前幾年,安徽阜陽的有個鎮(zhèn)每次召開黨委會或黨政聯席會議,對有些重大問題進行表決時,規(guī)定每個人都要賭咒。干部們以此表明自己的清白無辜或決心。賭咒的話語涉及祖宗八代、父母妻兒及自己。內容五花八門,諸如狗雜種、出門遭車撞、坐飛機掉下來、活不見人死不見尸等等。對于賭咒的原話,秘書都要“原汁原味”寫在會議記錄上,該鎮(zhèn)黨辦室的同志說,賭咒在這里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效果不錯,因為害怕遭報應,執(zhí)行時挺認真的,上級領導也挺欣賞這種做法。
賭咒,從來就對騙子懶蟲沒有任何威脅,有些家伙一向咒罵、聲討西方國家是“罪惡的深淵”,一到人家那兒“考察”,卻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嘖嘖稱羨;還有多少蟲豺瘋狂斂財,席卷而逃往他們曾經賭咒要“徹底解放”的國家。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倒是徹底的“無神論”者,不相信鐘馗神通廣大,真能弄住貪婪而機靈的小鬼。
賭咒,一旦成了政府行為,而在黨委會上最具約束力,這種傳統,在有些地方就極容易被認為是社會主義道德原則。即使“有幾十年的歷史”,即使“效果”也不錯,這也是一種不甚文明不甚牢靠的畸形的“現代化”。社會發(fā)展的本質是人的素質的提高,不摒棄封建思想的影響,即使經濟有所增長,也等于沒有真正的發(fā)展。
黨紀國法,在有些地方顯得無足輕重。真想不到,在市場經濟中已經不頂用的發(fā)誓賭咒、無賴潑皮的指天劃日,在好多場合依然是暢銷貨。我們的法律已經不少了,可是法律在貫徹的過程中,因為經常夾雜執(zhí)行者個人的理解和情感,所以“天平”傾斜。“天道昭昭,斷不可欺”。在許多淳樸的老百姓的印象中,還是閻羅大王明察秋毫,“陰間法院”的監(jiān)督無所不在,也不存在什么“執(zhí)行難”,這就怪不得善良的人們害怕從那兒發(fā)出的“報應”了,盡管實際上貪官污吏這些垃圾“落馬”“中箭”的報應,無一不是“掃帚”的功勞。
上級領導的“欣賞”,無疑是巨大的“鼓舞”,還有什么比這個更重要的呢?因為“欣賞”,它才有存在“幾十年”的可能。有顢頇,便有荒唐的賭咒。■
圖:馬方路 編輯:盛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