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屬于企業管理學和文化學的邊緣學科,上世紀70年代末,西方管理界、企業界掀起了研究企業文化的熱潮,其發端應該是從日本企業管理的豐富實踐開始的。20世紀70年代,日本經濟開始稱雄于世,之所以它在戰后短短的時間里就能迅速崛起,原因就在于他們注重企業文化。正如日本專家所說,企業管理不僅是一門學科,還應是一種文化,即企業有一種包括自己價值觀、信仰和語言的特定文化。而三五味業集團在企業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創造出一種符合自身特點的企業文化,應該說這在哈爾濱市民營企業中是首開先河的。
通觀《三五文化寶典》系列叢書,從中可以看出,三五味業集團創建的企業文化,可謂獨樹一幟,它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又融入眾家之長,正如他們確定的準則:“以我為主,博采眾長,融和提煉,自成一家。”其特點有如下幾點:
一、將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有機結合起來。三五味業集團董事長王軍自幼生長在有著濃厚金源文化底蘊的阿城,他對家鄉情有獨鐘,在這里立業、創業,他更深知金源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具有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所以他倍加珍惜,身體力行地呵護、宣傳、弘揚這個古老的東北民族文化,為促進北韁經濟發展、文化繁榮,以及南北民族的融和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王軍先生曾是一名軍人,經受過戰火的洗禮和部隊的培養,四年的軍旅生涯,鍛造了他剛毅的品格,奉獻的精神。正是這種經歷,驅使他把軍人文化、將軍文化融入到企業文化之中。這個創舉不是他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他理性的思維和豐富實踐的結果,他斥巨資修建的“大金第一都——將軍文化園”就是見證。
二、將企業物質生產和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任何企業在物質產品生產或提供某種服務時,都是在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需求,而在這個過程中,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也成為企業不斷發展,永不枯竭的動力。在這方面,三五味業集團是優秀的,他們經過幾年的打拼,取得了驕人的成就,成為全國復合調味品業的明星企業,成為了這個行業的龍頭企業。應該說企業的領導人是個專家型的領軍人物,這從他的諸多有關調味品的著作中可見一斑。企業追求利潤無疑是對的,但是沒有一種正確的、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支撐這個企業是很難發展壯大的。作為一個睿智的、有文化底蘊的企業家,王軍先生能以戰略家的眼光審視和思考,認識到企業的文化建設不僅對于企業內部成員的精神信仰起著良好的凝聚作用,而且它還間接影響著企業外部的營銷能力,決定著企業未來的經營和發展業績。王軍先生想到并做到,他不僅斥巨資建成頗具規模的“三五文化中心”,將其作為對員工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的基地,而且還經常利用重大紀念日,邀請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家,給員工作“發揚革命傳統,構建和諧社會”的報告,激發員工愛祖國、愛人民、愛企業的熱情。
這里應該提到,三五味業集團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們黨大力發展國有經濟的政策指導下發展起來的,員工們從企業的發展壯大中更深切體會到黨的英明偉大,也由衷地、全身心地把自己的智慧、能力投入到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去。王軍先生注重企業的精神文明建設,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做為民營企業家,能做到這點是十分可貴的。實際上他兩手抓,獲得的是雙贏,起到了相互促進的作用。
三、把企業精神做為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來抓。王軍先生在企業的生產經經營過程中,意識到企業精神是現代意識與企業個性相結合的一種群體意識,是由企業領導所倡導,由全體員工自覺實踐形成的代表全體員工信念、激發企業活力、推動企業生產經營的團隊精神,所以他把企業的精神文化建設擺上重要位置。應當說,在不同的環境、條件和背景下,一個企業所形成的企業精神是不同的。但是,做為一種優秀的企業文化,不論一個企業的具體精神氣質和文化傾向如何,都應包括主人翁精神、企業進取精神、永葆青春精神以及追求卓越精神。而王軍先生在實踐中總結概括出的符合自身特點的企業精神,恰恰體現了這些基本內容。軍人出身的王軍先生,提出的“以軍人文化為主線,以將軍文化為精髓”的企業文化理念正說明了這點。他在創立三五味業之初,就確立了以軍營文化辦企業,把部隊的一些行為規范和管理方式運用到企業的管理建設之中,同時他把部隊所倡導的拼搏進取、無私奉獻精神做為企業精神,他又把將軍文化的核心價值即精忠報國、無私奉獻等精髓灌輸給全體員工,同時他把金源文化和中華龍文化的精華也凝聚、提煉成為企業精神。王軍先生展示企業精神的方式也很獨特,除了在生產物質產品或向社會提供服務時,向外傳播和擴散自己的企業精神外,還利用“三五文化中心” “大金第一都——將軍文化園”這些載體向員工及大眾傳播。他們還編寫了具有自身特點的“三五文化之歌”等激勵員工上進的歌曲。我想,這無疑是一種獨創,是一種特有的展示三五味業集團企業精神的方式。
四、優秀的企業領軍人物是辦好企業文化的關鍵。縱觀三五文化越做越大,越做越強,我們不難發現,關鍵的人物是集團董事長王軍先生。我們知道,一般企業的領導人關心的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員工的生產生活。而王軍先生除了關心這些之外,更高人一籌,他深思遠謀,以戰略家的眼光抓企業文化,用企業精神去發展壯大企業。正如一位領導對王軍的評價:“充滿著軍人的剛強,企業家的精明,學者的睿智”。應該說,王軍的人生經歷鑄就了他的性格,改革開放為他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他憑借自己勤奮好學、奮力拼搏、超越自我的精神,干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被世人所矚目。王軍先生除了具備一切優秀企業家具有的素質外,還有自身的獨特之處,那就是文化底蘊較厚重。他熱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又把這種文化與現代企業文化有機結合起來,這是現代企業家的可貴之處。另外,王軍先生十分注重外力,借助“外腦”和“智囊”,不斷為企業文化建設出謀劃策,為擴大企業的知名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我們看到王軍先生結識的百余位將軍,即有叱咤風云的老將軍,又有建設現代化軍事的年輕將軍;即有著名的經濟界、社科界專家,又有著名的書畫家、藝術家,這些都為豐富發展“三五文化”起到了助力的作用,這一點無疑是王軍先生的高明之處。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黨史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責任編輯/劉惠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