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家庭主婦當上餐館老板
今年37歲的陳文一直在家當全職太太和賢內助。無所事事的陳文想干點什么,但一直沒有名日。一天,她發現離自己住的小區不遠有一家叫作“映……紅”的懷舊餐館,服務員清一色的“紅色娘子軍”打扮,店堂內貼滿毛主席語錄,覺得很好玩,便進去吃了一頓。菜的口味還不錯,生意也還算紅火,她想,要是自己也開一家與眾不同、標新立異的特色餐館,或許能行。等丈夫出差回來,她便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丈夫認為:開餐館,就要走群眾路線,貼近普通市民,花三、五萬元資金開一家場地規模不大、裝修樸實無華,但經營特色非常鮮明的餐館,讓普通市民和工薪階層吃得好,吃得起,吃得舒服,吃得輕松愉快。經營思路一提出來,陳文馬上拍手叫好:“對呀,平時上酒樓吃飯,總感到有一種壓抑感,特別是有領導干部和自命儒雅不凡的人士在一起吃飯時,總是嚴肅、壓抑和正兒八經,完全沒有平時在家吃飯和在鄉場上看相聲的那種開心和快樂,吃飯成了一種禮節的應酬和儀態的表露,毫無快感和輕松愉悅可言。”夫妻倆的經營理念達成一致,開一家這樣的餐館:讓顧客賓至如歸,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怎么笑就怎么笑,想來什么段子就來什么段子,當然不能來帶色的,想在墻上怎么涂鴉就怎么涂鴉,對社會上的小良現象想如何抨擊就如何抨擊,想發牢騷就發牢騷,讓快節奏生活和浮躁社會帶來的心理壓力與緊張情緒得到緩解和放松,在飲食上無論品種和口味都家常化。陳文說:“藝公,你不是最喜歡幽默和調侃嗎?我想店堂里不搞張燈結彩、富麗堂皇那一套,就貼風趣幽默的打油詩、小品文和大字報,形式上越逗笑越好,內容上越貼近平民貼近社會越好。”丈夫說:“那就在較為冷清偏僻的成嘉湖路邊租一棟三層小樓,月租金不超過3000元,裝修及全部用具開支不超過3萬元。店堂布置策劃我幫你搞,打油詩及段子也由我來收集、整理和創作。你當老板,由你管理,我只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每隔幾個月給你換一次大字報打油詩。”
2007年4月,陳文的餐館按預定想法丹張營業了。
奇招:幽默調侃成為招牌“大菜”
陳文將餐館取名為“問客殺雞餐館”,含義足:尊重顧客意見,不搞強行推銷,不誘導顧客點昂貴的大菜,為顧客量體裁衣定量配餐,盡量節省顧客開支。這種理念與一般的餐館是完全顛倒的,它追求薄利多銷。
除了在店名體現“下里巴人”之外,它還有一道與眾不同的招牌“人菜”,給顧客制造一個幽默調侃的輕松環境和參與娛樂發泄的快樂平臺。陳文和她的“軍師”丈夫從電視、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和手機短信、人們平時聊天中,注意收集各種各樣的打油詩和經典段子,去粗取精整理成文,或者根據社會上的不良風氣進行“抨擊”式原創,力求淺顯、通俗、幽默、詼諧,讓人看了忍俊不禁,在愉悅中領略俗言俚語之美。并且特別注意兩點,一是堅決不搞黃段子,二是盡量使用長沙方言口語,適合長沙市民的欣賞習慣。
來到餐館門口,“問客殺雞”的招牌橫掛于門楣之上。不過,“問”字以“?”代替,“殺”字則用一把菜刀表示。店門兩邊,兩副對聯赫然人目:“雞味還是中國的好,月亮當然故鄉的圓”、“我的口味蠻濃,你的票子硬扎”。一進店內,一張朱紅大字報立即映入眼簾,上寫:“特大喜訊,熱烈慶祝我店跨入本居委會500強之列,凡本居委會居民憑戶口本免費呷啤酒1瓶。嘻嘻!”接下來就是:“凡能背誦澤民主席的‘三個代表’者,獎勵啤酒一瓶”,“凡能回答出醫生做手術時為什么戴口罩者,獎勵可樂1瓶”。
再往下看:“下列人士本店恕不接待:戀愛不成上吊的,沒病沒災呷藥的,合同簽好作廢的,當過總統下崗的。”這些“另類人士”,老板認為不是心理有問題就是無才少德者,所以本店不接待。
“白灑傷肝,啤酒傷胃,不喝傷心,少喝傷情。”告訴你喝酒的危害,以幽默的方式勸你喝酒。
“你是書本我是包,你是耗子我是貓,你是木頭我是膠,你是豬肉我是刀,我們關系這么好,這頓飯錢你來掏。”誰先念出聲可以不付帳,以此調動店堂氣氛。
“本店通知:下列人士加收100%的服務費,呷飯談工作的,西裝革履外帶雙眼皮的,手氣顯背還稱板鴨的,絆噠腦殼冒縫針的。“手氣顯背時,我們幫你挑土;你換新汽車,我們幫你砸爛舊車;你帶腿子來吃飯,我們睜一只眼背一只眼;你絆噠腦殼,我們免費幫你縫針;你看還有么子要求,本店把解釋權給你。”或道貌岸然,或趾高氣揚,或玩世不恭,或自命不凡,統統奚落一番,戲弄一番。
“喂,外國米滾開!本店共產主義試點免費供應芋頭飯、柴火飯,南瓜湯恐怕就要掏腰包羅!\"“本店的‘四個堅持’做死的貫徹執行下去:堅持不打折,堅持不收美元,堅持不買外國米,堅持咱們的調口味句子。”
“本店優惠月到了:買一送三,在本店咪雞弋只,送牙簽半根,瓦缽子一個,竹筷子1雙。”
“生命是黨國的,收入是老婆的,財產是兒女的,成績是領導的,身體是情人的,只有缺點和錯誤是自己的,累呀——累!”
“三個代表人人心:人民的日子過得好,區長的頭發掉得少;人民的日子過得傲,市長看到是咯笑;人民的只子過得香,省長有錢治湘江;人民的日子黨放心,祖國處處滿園春。”
“本店有國寶熊貓肉和果子貍肉供應:收費低廉,每份100萬元,外加人命1條,無期徒刑1個。”
……
另外,在店堂的墻壁上有一塊兩米見方的大黑板,上書“涂鴉墻”,供顧客在等菜上桌或看了大字報打油詩時,隨心所欲隨性所至地跟著涂鴉幾句,釋放一下心中的煩惱、困惑和壓力,只要所寫內容不黃不反動無傷大稚,一律對其保留到顧客離店之后。
該店還有一些娛樂活動,除了猜謎背語錄之外,還可以用彈弓和小弓箭向喂養在院子里的土雞十鴨發射“子彈”,射中哪一只,就宰哪一只給你吃。
為了充分體現餐館的平民特色,做出真正的農家口味菜,陳文專門從郊區的天頂鄉物色4名40歲左右的“堂客們”(大嫂子)來做掌勺主廚。她們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都會做一手地地道道的農家口味菜;她們實行“朝九晚九”工作制,早晨9點從自家園子里帶來鮮嫩欲滴的新鮮蔬菜和土雞土鴨,晚上9點把一天的潲水帶回家。她們騎著自行車來去一路同行,成了一支流動廚師隊。
火爆:輕松快樂引來食客如云
陳文的“問客殺雞餐館”一開張生意就異常紅火。順客只要來過一回,他們就經常光顧,成為這家餐館的鐵桿食客,還會帶來一連串的熟人和朋友。大多數平頭百姓和市民群眾除了“物美價廉”之外,還奔這兒的“輕松幽默氣氛”。他們以背“三個代表”和猜謎語賺取那‘瓶啤酒為樂事,以高聲大氣地念出那些打油詩為開心,以到涂鴉墻上隨性所至寫幾句打油詩,畫幾幅諷刺漫畫為快樂,以到院子里射幾只土雞土鴨練練眼法為愜意。他們要的就是這種氛圍,他們要的就是這種“草根的快樂”。
從2007年5月開張至今,陳文的餐館幾乎天天食客暴滿。由于她的經營理念是“下里巴人”的低檔次,“幽默調侃”的俗環境,薄利多銷的攬客之道,所以一年來的盈利并不驚人,純利潤不超過30萬元,但在它的帶動下,許多人打算模仿陳文的套路,正籌備開設“魚湯泡飯餐館”、“蝦兵蟹將酒家”、“骨頭湯鍋飯莊”、“酸菜苦瓜食府”,一家特色餐館帶活整條街的經濟繁榮。
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是相逢,是探險,也是尋寶,是眼淚,更是歌聲! 真正的快樂,來自于心靈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