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卞亦奇:
買藝術品一定要用自己的“閑錢”
卞亦奇在中戲旁邊開了一家小小的“北兵馬司10號”酒吧,這里也是她的工作室。精致的小院子內花草豐茂,古老的胡同建筑和優雅別致的小巧酒吧別有一番風味。卞亦奇以前在時尚雜志工作,早年學習服裝專業讓她與藝術結緣。她說自己很幸運,剛接觸這個就有懂行的朋友在旁悉心指點。對她來說,購買藝術品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
卞亦奇的收藏是從兩年前開始的,接觸藝術品的時間則更早。還是在上學的時候,她就經常會去看藝術展覽。她曾經與方力鈞的作品失之交臂。2004年的時候,她藝術圈內的朋友告訴她有幾張方力鈞的小版畫要賣,價錢也很合適,每張大概5、6萬元。卞役奇跟自己的先生商量,想買下來,但是因為審美觀念的不同,這件事沒有成功。卞小姐的先生一直認為收藏當代繪畫作品是一件很不靠譜的事情,他心中的收藏還是比較傳統的內容。于是這個想法也就打消了。卞小姐回想起來,認為當時之所以沒有下定決心,還是因為當時對當代藝術的了解不夠,當時的市場也沒有06年那么熱火朝天。
2006年,卞亦奇買了她的第一張收藏作品,這是當代藝術家章劍的一幅《后海系列》,按照她的說法,緣分到了。她也一直認為收藏應該是一件講究緣分的事情。收藏到的東西一定是跟自己有緣分的。當時章劍是正在上升的藝術家,學術上也得到一定的肯定,于是卞亦奇就又跟自己的先生說起了收藏的事情,看到卞亦奇對藝術如此的執著與喜愛,她的先生也就答應了:“既然你覺得好,那就買吧!”。后來卞亦奇還買了季大純的作品。她特別喜歡季大純,她覺得季大純的畫特別可愛而且還非常的幽默。
在她看來,購買藝術品和其他類的投資不一樣, “首先它是能提高你欣賞趣味的東西,藝術品更多的帶有個人的感情色彩在里面。它是和你生活融為一體的。平時拿出來這些作品看看也是很開心的一件事情。”
藝財:你是處于什么考慮去選擇藝術品?
卞亦奇:我覺得這個東西和我的成長等等有關系,要投緣,關鍵是自己喜歡。如果他學術上也不錯,那就可以放心大膽的買了。我覺得收藏就是緣分,平時拿出來看看也是很開心的一件事情。
我也會考慮能不能承擔,比較大牌的藝術家價格很高,我不會買。購買藝術品的時候,我還希望它是有上升潛力的。2006年的時候,章劍是正在上升的藝術家,學術地位也在上升。所以我就買他了。我覺得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多的在關注這個領域,可能房產,股票的投資現在不確定性太多,把錢存在銀行又不甘心。很多人在尋求新的投資項目。
藝財:像你這樣的人群,對當代藝術的熟知度怎么樣?
卞亦奇: 現在民間對收藏的關注已經興起,一些當代藝術家也已經進入到大眾視野當中。很多不是藝術圈的人都知道方力鈞、岳敏君等等。他們都是跟我個人朋友圈子比較接近的,都是新興的中產階級,在未來可能將上升到更富有的人群。藝財:你認為什么樣的作品更容易被你這樣的人群接受?卞亦奇:我不是特別喜歡那種暴力美學的,我覺得中產階級可能不會接受這些,他們還是喜歡正面的東西。我接觸的80后的朋友,也想收藏,他們可能會接受這些新奇和標新立異的東西。
藝財:他們為什么對這個感興趣呢?
卞亦奇:他們的教育背景比較好,資金也足夠,同時可能在做房產,金融投資,閑錢也會轉向藝術投資;還有一些當年的文藝青年在轉悠了一圈之后又回來圓夢,對于他們來說即使這些藝術品不值什么錢,但是放在家里是賞心悅目的。
藝財:他們對當代藝術熟悉嗎?
卞亦奇:我覺得現在這些人還是需要有人去引導他們,他們可能欣賞藝術,但不像藝術專業的人那么了解。他們還是沒有一定的判斷力,可能還需要更多的培訓、講座等等。很多人在問我是怎么選畫的,能不能幫他們指點一下,他們說不知道怎么入手。我身邊的朋友可能不會像我這樣有專業的人指導。他們會比較謹慎,想從兩三萬的開始買一些嘗試一下。
藝財:從你的經驗出發,你對他們有些什么建議呢?
卞亦奇:首先去看看展覽,不是一定要了解非常專業的知識,但是最起碼有一個判斷,藝術家有很多不同的階段,同時期作品也有優劣,自己一定要去感受作品,看作品。有空可以去畫廊逛逛,跟畫廊的人聊聊,也可以看看雜志,但雜志只是參考,最終還是要買自己喜歡的。最開始最好不要追捧特別有名的藝術家,可以從剛剛起步的藝術家開始。不要著急馬上套現。買藝術品一定要用自己的“閑錢”。

包一峰:我喜歡,我購買
藝術與時尚早已如影相隨。時尚點綴藝術,藝術升華時尚。時尚中人,不乏涉足藝術品的鮮例。上海時尚界名人包一峰可謂是其中的佼佼者。作為知名的時尚活動策劃人,他時常游走于客戶、經紀人、藝人、媒體之間,工作之繁忙可想而知。閑暇之余,對他而言,去畫廊買件藝術品也算是一種放松。買回來掛在家里,更是一種享受。
包一峰雖然沒有成為藝術品的大藏家,但是他的藝術品購買史也不比現在一些所謂的收藏家短,甚至還比他們更早介入到當代藝術品的購買中。早在1998年,大眾對“當代藝術”還沒有任何概念的時候,他就在圈內朋友的“慫恿”下,去了當時的上海波特曼酒店,在僅“占據”波特曼酒店兩面墻的香格納畫廊買了一幅肖小蘭的作品。十年之后,當時小小的香格納畫廊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大畫廊,并且在上海、北京擁有兩處空間。包一峰手中的藝術品也從最初的一件到現在的二十幾件。其中不乏名家作品,像丁乙的作品。

現在,藝術市場如此火爆,藝術品投資也成為熱門話題。但是,你如果認為包一峰也是在做藝術品投資,那他真就比竇娥還要冤了。想當年,他最早買藝術品的時候,壓根就沒有藝術市場這個概念,就是神算,也不知道十年之后,藝術品價格會成千上萬倍的增長,更別說投資了。現在,包一峰也沒有打算做投資藝術品。他每年就買一兩件作品,并且還是在生日的時候買,算是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他自己也說了,“我買回來,是在家里找個地方掛起來欣賞、享受。我不像一些人買一些大件藝術品,買回來之后就放在庫房里。我雖然也有升值的期望,但是我并不是為了投資才買藝術。我選擇藝術品最重要的還是要喜歡它。”
十年間,版畫、攝影、油畫都曾進入過他的購買范圍。不過,買的越多,品味越專。經過這么多年,他已經發現他最喜歡的是版畫和攝影。正如他所說,他不會把作品扔在庫房里,而是把他掛在客廳或者臥室里欣賞、享受。如果朋友來家做客,他也會和朋友分享藝術,和他們交流藝術。當然,對于不同的朋友,交流的內容也各不相同。有時談價格,有時談價值,有時談藝術品背后的故事。如此多的談資,自然與他購買藝術品的習慣有關。他有個習慣,如果他要買哪個藝術家的作品,他會先去了解藝術家。比如,他經常去畫廊買作品,會向畫廊老板了解藝術家。如果方便的話,他還會和藝術家進行直接的交流,了解藝術家創作的技法和想法。買是享受,買的過程更是一種享受。
買藝術品首先還是要喜歡,是包一峰的座右銘。作品升值了固然好,即使不升值,在平時也能看到它,享受它帶來的快樂,也是物有所值。雖然已經買了不少作品,并且很多也都已大幅升值,不過他還沒有轉手的打算。在談及買藝術品的經驗時,包一峰還是“裝”了一把投資專家,“買年輕人的作品比較好,價錢相對低,并且還有升值空間。” “買藝術品最好不要超過30萬。超過30萬,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小的一筆錢了,那就是投資了。”
有著十年藝術品購買史的人說的話,應該也算是歷史經驗了吧!足以借鑒!

劉竟晨:買藝術不是有錢人的專利
錢袋鼓鼓的,可以去買價格高的藝術品。如果你囊中羞澀,而又偏愛藝術,也可以去挑選自己喜歡的而不是特別貴的藝術品。藝術品價格有高低之分!但是藝術品在某個意義上,還真難說有好壞之分。低廉的藝術品也不一定和“不好”掛鉤。只要你喜歡,情人眼力就能出西施!
劉竟晨是標準的“80后”,在美術館工作了幾年后,便和媳婦雙雙奔赴倫敦留學。美術館的工作經歷讓他結識了不少搞藝術的同齡人,他最早買藝術品也是在美術館的時候。不過那時候,他的收入可是一點也不高。幾千塊錢的收入,在北京基本上屬于月光族。不過,他買藝術品的動機卻是很單純。“有朋友的作品里出現了我的形象,我感覺很親切,很好玩,也很喜歡。就在展覽的時候,買下了。當時全憑喜歡。”幸運的是,那時候的藝術品價格還沒有現在這么離譜,一幅年輕人的作品價格才1000塊左右。現在,“1000塊買一幅油畫,基本上是不可能了。攝影和版畫還有的考慮。”
劉竟晨的作息很“藝術家”,一天從中午開始。在倫敦,他學著與藝術相關的專業,關注著藝術。對購買藝術品比較有癮,“如果經濟實力允許的話”。雖然他不經常購買藝術品,至今,只有3件藝術品被他收入囊中。不過,藝術品在他眼里就是金不換的寶貝,既使升值了,“我也要一直留著。因為這些作品和自己有關系,我特喜歡。” 有著藝術教育背景的他,經常和朋友聊聊藝術,也有時讓朋友介紹下他買的幾件作品。對于圈外的朋友,價格是他常常談起的話題。而對于非常熟悉的好朋友,他更樂意分享畫面上自己的形象和作品背后的小故事。一些圈外的朋友樂意結交他這位和藝術有關系的朋友,沾染些藝術氣息。但是,面對現在這么微妙的藝術市場,“朋友們更多的還是在觀望。既使有人出錢買,那也是因為喜歡。”
朱泓 :丈夫影響下的愛好者
朱泓女士的丈夫有一家設計公司。因為丈夫從事的是設計行業,朱泓從十幾年前就開始接觸到藝術并且開始購買。她經常會去英國的Affordable Art Fair (廉價藝術博覽會),在那里買一些自己喜歡的作品。她會把自己的藏品掛在家里,現在家里也已經掛的滿滿的了。她還會用這些作品來給她周圍的朋友“洗腦”,在她的影響下,已經有不少朋友和她一樣,加入到購買藝術品的行列了。雖然,她介入藝術品的時間很早,但是卻一直在買國外的當代藝術品。比如她鐘愛的安迪·沃霍爾和里希特的作品。她對藝術品非常癡迷,當自己喜歡的作品沒有買到時,她內心會感覺非常的遺憾。盡管之前沒有買過中國當代藝術,但是她對中國當代藝術也有非常大的興趣。如果遇到她喜歡的并且能夠消費得起的,她也會毫不猶豫的買下來。
孟沖:市場升溫的吸引者
當我問到孟沖買藝術品能夠接受的心理價位時,“100萬以內都能接受”的回答不免讓我一驚。等聊完之后,我這顆受驚的心才落了地。在外企搞船運工作的孟沖,收入應該比較滿意。加上他的性格,“我對錢的規劃不靠譜。如果遇到喜歡的藝術品,我可以拿出一年或者更多的收入把它買下。”
其實,他真正有買藝術品的想法還不足一年。這兩年,藝術品市場的火爆確實吸引了不少外界的眼球,他應該也算其中之一。孟沖本來就有不少搞藝術的朋友,藝術市場升溫,他能明顯的從周圍藝術家朋友身上感受到。一些搞藝術品收藏的朋友對他也產生了影響。不過,對于購買藝術品這件事,他表現的還是非常謹慎。“我肯定會咨詢專業人士的意見。因為現在藝術品價格這么高,別人隨便開一個價,我就買。這肯定是不行的。”
孟沖是一個很直爽的人,當我問及他買藝術品后是否會掛在客廳,向朋友介紹時,他一聽就明白了問題的核心。“人都有展示的欲望。首先我要讓別人知道我在收藏藝術品,然后再說這件作品好在哪,我買的時候多少錢,現在值多少錢,將來會升值多少。”“首先要喜歡作品”也是他購買藝術品的主要因素,其次才是能否升值。不過,依我看,升值在他購買藝術品的期望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遠非其嘴上所言的無所謂。
史文浩 :珠寶與宗教信仰
讓他與藝術結緣
做珠寶加工和做藝術收藏一樣,都講究收藏價值,史先生周圍做珠寶的朋友也大多數都在從事藝術品收藏。他喜歡純天然的東西,以前會收藏一些實木家具和用天然顏料創作的作品,現在會收藏一些寫實風格還有與宗教有關的藝術創作。因為自己有宗教信仰,史先生開始慢慢接觸這方面的藝術品。從最簡單的開始,隨著接觸的增加,史先生開始對當代藝術的收藏越來越感興趣。而上了收藏的賊船,史先生就不想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