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省工業高速發展,城市化快速推進,我省農業在結構調整和質量提升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現代農業相比,我省農業在組織、計劃、品牌等方面仍存在著不小的差距。而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能否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效對接;農業生產有無計劃將影響市場的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農產品有無品牌則決定了農民有無價格決定的話語權。因此,加強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成為我省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方向。
對此,王金良等5位省人大代表在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建議,要求大力發展農業合作組織,加快推進浙江現代農業。
代表們指出,農業是天然的弱勢產業,農民是天然的弱勢群體,農業不僅要承擔市場風險,還容易遭受自然災害影響。建立各種形式的農業合作組織來化解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風險,是世界各國通行的辦法。農業合作組織,是開展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其宗旨是整合農業要素資源、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輕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益。
代表們建議,我省應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組織,通過開展生產合作、供銷合作、金融合作等,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的產業化水平,使農業的土地、勞力、信息、技術、資金、市場等生產要素得到有效整合。同時,按照浙江實際,應優先發展農業產業類、作業服務類、農產品購銷類、農村金融類等專業合作社。
辦理結果:開拓創新優化環境推進合作社又好又快發展
省人大常委會將上述建議列為2008年的重點建議,交省政府辦理,由省農業廳會同省銀監局、省農村信用聯社、省供銷社具體承辦。承辦單位高度重視,成立了以農業廳廳長為組長的辦理工作小組,制定辦理方案,組織開展專項調查和重點調研,及時溝通協調,認真答復代表。為促進浙江農村合作社的又好又快發展,辦理工作小組將著力抓好五方面的工作。
一、進一步拓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合作領域。繼續鼓勵各地組建農業產業型、農產品購銷型合作社的同時,積極引導組建農資供應、綜合服務等類型的合作社,積極探索在合作社內部開展貸款擔保試點。引導合作社向服務業發展,為農戶提供全過程服務;向農產品加工業拓展,建立農產品加工企業,分享工業利潤;向農產品批發零售業進軍,減少中間環節,節約交易費用,分享銷售利潤。
二、進一步抓好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重點規范合作社的章程、制度和服務內容,正確處理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與家庭經營、核心成員與普通成員、合作社與龍頭企業、合作社與行業協會等關系,逐步使合作社成為特色優勢明顯、服務功能健全、規模實力較強、利益聯結緊密、運作機制規范的農業經濟合作組織。
三、進一步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效用。以合作社建設為平臺,把合作社制度優勢引入農業的各個領域,在落實產業政策、促進產業發展、推進科技進步、實施農業標準化、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抵御生產和市場風險等方面,充分發揮合作社組織制度優勢,放大其功效。
四、進一步提升農民合作社的競爭力。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強制度建設,健全運行機制,完善合作手段,提高農業的素質和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運用標準化技術和方法進行生產,為現代裝備、現代科技的推廣應用提供平臺;運用品牌效應擴大產品影響力,增強市場競爭力;引導農民在參與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中,學習先進種養技能、加工技術和營銷技巧,同時有針對性地培訓農民,進一步提高農民素質,增強合作社發展的活力和后勁,提高合作社發展水平,推動現代農業建設。
五、進一步優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環境。以貫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為主線,認真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意見》,爭取在財政、稅收、信貸、用地、用電等方面創造更優惠的條件,支持合作社承擔農業建設項目,依托合作社承擔和落實農業產業政策,促進農業產業升級。加快農村金融合作改革,繼續探索總結堅持合作制原則的農村信用社改革有益經驗,以監管促發展,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