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出身于鄉(xiāng)間農(nóng)家,自小勤勞儉樸,及至成為丹青大家后,仍然保持著很好的生活習(xí)慣,對酒,他并不怎么親近。但在他的詩與畫中,尤其是畫中,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關(guān)于酒的描繪,這是很耐人尋味的。
齊白石的詩集中,很少看到他喝酒做詩的記載,偶爾有的幾個句子,不過是一種輕微的點綴,這說明他既不善飲,也沒有因飲酒而詩思如潮,“酒”寫入詩中,不過是增加一點情趣而已。如《夜吟》:“潑墨涂朱筆一支,衣裳柴米賴撐支。居然也作風(fēng)騷客,把酒持蟹夜詠詩。”
但他卻常攜“酒”入畫。
翻閱他的畫集。這類酒畫。第一,是為人賀壽,表達一種美好的祝愿。他喜歡畫一壇酒,配上一竹籃,竹籃里盛兩只大壽桃,題兩個篆字:“壽酒”。或者,一壇酒上插一二枝菊花,酒壇邊再配上一籃菊花,朱朱黃黃,題上“菊酒延年”的字樣。鮮桃是祝壽的吉物;而菊花傲耐風(fēng)霜,是種健康的象征。為了增添喜慶氣氛和勃勃生機。他往往在籃柄上畫一只活靈活現(xiàn)的小昆蟲。
第二類是對中華民俗文化的抒情性的闡釋。齊白石來自生活的底層,后來又刻苦自學(xué),素養(yǎng)日增。他能以一個平民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這些民俗中的美感,將日常的器物擷入畫中,表述熱愛生活的真純。他畫《蟹酒》,一酒壺兩酒杯,加上一碟中放置的兩只熟蟹,寫出秋高氣爽,民間持蟹飲酒的歡欣。他畫《菊酒》,一壺一盞,配以一只玻璃杯中插著的一枝紅菊,讓人想起這酒一定是菊花酒了,想到重九登高,想到賞菊品酒的妙處。他畫《鴨蛋杯酒》,正中央一碟中擺著切開的幾瓣鹽鴨蛋,再配以酒壺酒杯,便知這是端午節(jié)前后持的景象。
第三類是借史事中飲酒的故事,來曲折表述他的愛憎與寄托,比如畢卓盜酒。
晉代的畢卓少時好飲酒,官吏部郎后,不肯貪贓枉法,以致窮得無錢買酒。在一個夜里,酒癮大發(fā),便去偷鄰家的酒喝,醉后被捉。天明一看,是畢吏部,因此傳為千古佳話。
齊白石對這個題材十分酷好,一再地描畫。他畫《畢卓盜酒》:畫的左邊酒甕斜置,甕邊棄著長柄酒杓;畢卓酒面醉紅,倚甕而睡,眼似睜似閉。更讓人驚嘆的是,畢卓的頭部畫的很大,占人體的三分之一,身子蜷縮著,把他的醉態(tài)和坦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題款是一首小詩:“宰相歸田,囊中無錢。寧肯為盜,不肯傷廉。寧肯為盜難逃,不肯食民脂膏。”這畫作于舊時代,既歌頌畢卓,又是對當(dāng)時貪官污吏的諷刺,何其尖刻。他還畫過《盜甕》、《開甕圖》等題材相同的畫。《開甕圖》的題款是:“立功何為,有缺有杓。人謂是能文者東坡,我謂是為盜者畢卓。”
齊白石的酒畫,飄裊著濃郁的酒香,君何不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