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免費五年”的承諾截止月,一時間,網友們熱議沸騰。
2003年10月,面對當時占據90%的市場份額的大腕“易趣”,淘寶網以免費5年的口號踏入競爭激烈的C2C電子商務領域。免費策略幫助淘寶網在3年之內就擊敗易趣成為國內C2C電子商務市場的老大,2007年淘寶網上的成交額已達到人民幣433億元。
一個絕對打造的新項目
淘寶的橫空出世不但互聯網界沒料到,就連阿里巴巴的員工也沒想到。
2003年7月10日,王府井的君悅大酒店舉行阿里巴巴的新聞發布會。會上馬云宣布阿里巴巴投資一個億人民幣打造C2C的淘寶網。話音剛落,會場就一片騷動。多數人認為阿里巴巴叫板eBay簡直是發瘋,因為當年6月6日,世界上最大的C2C網站eBay斥資1.5億美元購買易趣剩余股份從而正式入主易趣。

其實阿里巴巴的淘寶網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被秘密打造出來,7月10日的發布會只是第一次公開對外宣傳而已。
2003年4月16日,馬云把師昱峰、姜鵬等7人叫到辦公室,鄭重地說:“我想派你們去做一個C2C的新項目,目前該項目還處于絕密狀態,全公司的人都不知道阿里巴巴會進入C2C領域。公司派你們去做這個項目,要求你們嚴格保密,不許告訴身邊的任何人,并簽字保證。”
這次馬云點的帥是孫彤宇。受命之時,馬云單刀直入問孫彤宇:“什么時候超過易趣?”孫彤宇鼓足勇氣回答:“給我三年時間!”
馬云讓孫彤宇超越的是易趣而不是那個巨無霸eBay。馬云深知2002年eBay出資3000萬美元收購了易趣33%的股份。野心勃勃的馬云很懂策略,他知道叫板eBay的時機還沒到。
“其實即便是三年超越易趣也是個很狂妄的目標。孫彤宇鼓足勇氣說出給我三年時間時,底氣并不足。”
“淘寶”靈感出自金庸
項目啟動后,開始并沒有名字。工程師們全力設計的就是一個C2C網站。淘寶網的名字是一個叫阿科的員工起的,靈感還是出自金庸小說,出自那個一呼百應的韋小寶,還有小寶和7個老婆開店的故事。
孫彤宇他們是邊做邊想名字,最后采用了淘寶。名字一旦定下來,阿里巴巴就賦予了它新的內涵:“淘寶”一詞是這樣被解釋的——淘金的“淘”:在淘寶網站,人人都可感受到網上逛店的便利和樂趣,將傳統的“用腳”出門逛街的經驗轉化為“用手”上網逛店的體驗。寶貝的“寶”:在淘寶網站,人人都可以迅速而低成本地在網上開店,把自己喜歡的商品開成小店與眾人分享,收獲了市場,也收獲了知音。
淘寶啟動之初堅持阿里巴巴客戶第一的原則,堅持與客戶溝通和互動。淘寶網所有員工都叫做“店小二”,
這個名字也是和客戶互動的結果。
讓商家和客戶一起玩
無論eBay還是易趣都是自己做網站,后起之秀的淘寶則是玩了一場人民戰爭——商家和客戶一起玩。在淘寶網上開店的這些淘寶先鋒,最大的沖動是找到買家賣掉商品,而如果沒有買家沒有交易量,淘寶網就不能成長。開網人與開店人的共同體一旦形成,淘寶先鋒們的積極性一旦被調動起來,巨大的能量就能瞬間釋放。
馬云和孫彤宇注意到:中國網民中93%的人訪問過購物及個人交易網站,卻只有33.8%的人在網上購買過商品或服務。那么,阿里巴巴是不是可以找出一條適合中國人上網購物習慣和要求的服務之路呢?在淘寶兩個月的實踐中,他們發現城市女性白領對在網上開小店,以及時不時在網上搜搜點點淘買東西,表現出很大的興趣和熱情。
有的小店主,瘋到可以通宵不睡地拍照、鋪貨;幾乎所有第一次嘗試開店的人都為賣出第一件貨品——哪怕只是一條狗項鏈或一包燈影牛肉絲——而激動不已。不少人有這樣的心理:錢就不賺了,算賺個朋友吧。
推出兩大支撐工具
阿里巴巴的淘寶有兩個重大的創新:首先就是支付寶。這一創新不但揭開了在線支付大戰的序幕,而且決定中國C2C的未來和命運。eBay易趣的相似產品“安付通”是2004年10月推出的,比淘寶網整整晚了一年。另一個是網上聊天工具“淘寶旺旺”。而eBay收購和淘寶旺旺相似的工具Skype已是兩年以后的事了。
淘寶推出時,eBay已經輝煌了8年,易趣也誕生了4年。失去了先發優勢的淘寶居然能率先推出這兩個舉足輕重的工具,阿里巴巴的創新能力可見一斑。
淘寶只用了6個月就在全球排名前100位,9個月排名前50位,12個月排名前20位。2005年初,做了不到兩年的淘寶的會員數突破600萬,此時做了5年的eBay易趣的會員數是1000萬。但除了這一個指標,其他三個指標:商品量、瀏覽量、成交額,淘寶全部超過eBay易趣。到了2007年,淘寶的市場份額已占到80%,徹底打敗了eBay易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