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理論不可能脫離軍事實踐而存在,軍事理論創新不僅是一項重要軍事任務,而且也是關系到國家安危的重大政治任務。軍事理論創新與國家和軍隊的榮譽、前途和命運息息相關。
黨的十七大報告號召全軍要“適應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和我國發展新要求,推進軍事理論、軍事技術、軍事組織、軍事管理創新。”這一重要論述表明,軍事理論創新是以軍事實踐發展為基礎的。軍事理論創新既依賴于技術發展的物質條件,也借助于社會進步的實際需求,但更直接的動因是戰爭實踐的直接催生。軍事實踐是軍事理論創新的直接動力和檢驗標準,軍事理論創新的漸進性,表明創新需要在實踐中積累和醞釀;軍事理論創新的飛躍性,表明創新離不開實踐提供條件和機遇。已經過去的波瀾壯闊的軍事理論發展史,告訴人們軍事理論創新與軍事實踐發展并行不悖。正在推進的艱苦卓絕的中國軍事斗爭偉大實踐,更是對軍事理論創新提出了時代性新要求。
一
縱觀人類歷史長河,每一次軍事理論的創新發展都是建立在戰爭樣式和軍事技術有所突破的基礎上,并且每一次都能形成軍事理論的成熟果實。軍事實踐進步呼喚軍事理論創新、軍事理論創新推進軍事實踐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社會大轉折、大變革的時代。封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新的生產關系的醞釀和變革,引發政治權力格局變化,“問天下誰是英雄”的諸侯爭霸,推動戰爭規模和形式的發展變化。這時戰爭具體表現為人與人面對面的廝殺、武器的刀光劍影和領土之間的直接占領,木石兵器形成的單兵搏斗的作戰方式向陣式作戰轉變。群雄蜂起、逐鹿中原的軍事實踐,開創了一個需要軍事思想、需要軍事人才、需要戰爭實力的時代,推動著軍事理論領域的百家爭鳴。在這一時期里出現了大量優秀的古典軍事著作,諸如《孫子兵法》、《吳子》、《孫臏兵法》、《尉繚子》、《六韜》等,其中《孫子兵法》堪稱人類軍事史上的經典之作,它的許多觀點對現代戰爭都具有很高的指導意義和理論價值。在這前后時期的西方古希臘、古羅馬,也出現了諸如希羅多德的《希臘波斯戰爭史》、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色諾芬的《遠征記》、費龍廷的《謀略例說》等軍事著作,也都具有樸素直觀的特點和理論奠基的價值。
近現代的歐洲經歷著以往從來沒有過的最偉大的進步和變革。資產階級主導的世界政治經濟全面發展,世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了大西洋西岸,歐洲列強的霸權爭奪推動了軍事實踐的深刻變革。隨著火藥兵器數量和威力的增加,人類從依托人的肉身作戰轉向利用物理能和化學能發揮作用,壓縮縱隊擴大橫隊和改陣式作戰為線式作戰,輔之以靈活的隊形和散兵作戰使火器的威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頻繁而激烈的戰爭實踐,造就了軍事理論領域的燦爛群星。在這一時期里出現了大量優秀的近代軍事著作,諸如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若米尼的《戰爭藝術概論》、蘇沃洛夫的《制勝的科學》、比洛的《新戰術》等。這一時期同時出現的馬克思恩格斯的無產階級軍事學說,從戰爭的起源、本質和作用,戰爭與政治、經濟、和平之間的關系等方面進行深刻揭示和闡述,對人類軍事理論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進入二十世紀,數次工業革命推動著人類社會的全面進步。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各種局部戰爭的實踐,一次次把人們的理論視野和創新思維引向新的時空開發和角逐。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導致軍兵種結構的變革,出現了裝甲兵、空軍、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等新興的軍兵種,傳統的線式作戰和單純地面作戰開始走向衰落,諸軍兵種合同作戰逐漸成為主要的作戰方式。這一時期的軍事理論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產生了以馬漢的《海權對歷史的影響》為代表的制海權理論,以富勒的《裝甲戰》為代表的機械化戰爭理論,以杜黑的《制空權》為代表的制空權理論,以毛奇和古德里安為代表的閃擊戰理論。這一時期蘇聯共產黨領導的十月革命勝利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震撼世界,以列寧、斯大林的一系列軍事論述和毛澤東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等為代表的人民戰爭理論,大大促進了軍事理論的全面發展。
二十世紀末世界科技革命以巨大的力量推動人類社會進入創新時代。世紀之交高技術局部戰爭頻繁發生,導彈戰、電子戰、網絡戰讓人眼花繚亂,海地一體、空地一體、乃至陸海空天四維一體的大縱深全方位的立體戰成為作戰樣式,信息化武器裝備成為主角。以奧加爾科夫提出“新的軍事技術革命”理論命題為開端,世界新軍事變革從陸地到海洋、從內層空間到外層空間、從實體到信息全面推行。這一時期世界軍事理論領域傳統理念與新潮學說激烈碰撞,呈現出百家爭鳴、異常活躍的局面,高邊疆戰略、信息制勝論、非對稱戰爭論、外科手術式打擊論等各種新思想、新觀點競相出臺。這一時期的中國軍事理論創新也進入了迅速發展階段,軍事科學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相互交融,相互借鑒和交流,具有中國特色的新的戰略思想、作戰思想、建軍觀念相繼問世。以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胡錦濤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為代表的軍事指導理論的形成,掀起了軍事理論創新繁榮的新高潮。在馬克思主義軍事思想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引導下,中國軍事理論創新的走向更加明確,軍事理論創新的內容更加豐富,有力推進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
二
二十一世紀已進入了一個軍事理論創新的全新時代。這是一個呼喚軍事人才和推出軍事人才的時代,是一個呼喚軍事創新和推出軍事創新理論的時代。我國現階段的軍事理論創新,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軍事領域理性認識的質的飛躍和進步,既包括軍事指導理論的發展,也包括各種軍事學術理論的演進。軍事理論創新在這個時代,肩負著推動軍事實踐發展的重大歷史責任。
為國防和軍隊建設改革創新提供精神動力。新世紀新階段國防和軍隊建設深入改革,以中國特色新軍事變革為載體,順應了世界軍事發展的新趨勢。軍事理論創新以軍隊改革理論為突破口,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為解決軍隊建設的深層次問題提供了精神動力。諸如,針對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創新步伐的必然性,著眼于聚集人才、凝聚軍心和保持部隊穩定,充分尊重廣大官兵的主體地位和創造精神,調整改革軍隊體制編制和政策制度,提出了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體制機制保證的相關論述;針對戰爭形態變化和改革開放深化的形勢,適應武器裝備的發展水平和信息化條件下作戰方式的變化,開展了符合現代軍隊建設要求的的組織模式、制度安排和運用方式的論證研究;針對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堅持富國與強軍的統一的需要,探討總結了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相關問題等等。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改革創新,需要進一步著眼新世紀新階段我軍建設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進一步把軍隊改革發展的基礎和現狀搞清楚,把影響和制約軍隊建設的重點難點問題搞清楚,把軍隊發展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基本任務搞清楚,繼續探索和解決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什么樣的軍隊、怎樣建設軍隊的問題。
為加速推進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新世紀新階段,實現我軍“三化”建設是最重要的軍事實踐。按照“三化”建設要全面加強和協調推進的要求,發揮思想先導和理論探索的積極作用,軍事理論創新為“三化”建設提供了系統的理論觀點。諸如,針對新的歷史條件,在我軍現代化建設的特殊歷史時期,論述了在信息化和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按照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相統一的原則加強軍隊全面建設的時代要求;針對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人民軍隊的根本宗旨的要求,研究論證了深入進行軍隊歷史使命、理想信念、戰斗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力弘揚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優良傳統的建設內容;針對信息技術迅猛發展造成的戰斗力要素內涵的改變,研究提出了依靠科技進步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培養大批高素質軍事人才,提高訓練質量的戰略思想;針對軍隊的特殊性和遂行作戰任務的要求,提出了把以人為本作為重要的建軍理念,提出了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加強科學管理的治軍思想等等。按照全面加強和協調推進的要求推進“三化”建設,需要以戰略眼光和大局意識,積極引導革命化建設的創新發展,有力開拓現代化建設的廣度和深度,大力提升正規化建設的質量層次,使軍事理論創新成果更具有時代特征和實踐意義,使軍事理論創新目的更為明確,焦點更為集中。
為軍隊履行新的歷史使命提供理論支撐。新世紀新階段我黨從世界安全形勢和國家發展戰略全局出發,賦予了人民軍隊新的歷史使命。履行新歷史使命是現階段軍事實踐的主題,呼喚軍事理論跟進研究,為解決履行使命任務實踐中所遇到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提供理論支撐。諸如,針對臺海局勢的變化,從我國的國情和軍情出發,形成了堅持以軍事斗爭準備為龍頭帶動軍隊現代化建設整體發展的思路;針對打贏戰爭的迫切需要推動戰爭規律的研究,明確了提高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的要求;針對探索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發展路子的需要,形成了利用國家經濟社會資源加快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切實增強信息化條件下人民戰爭的整體實力的總體要求等等。推進軍隊完成使命任務,需要全面把握安全形勢和世界軍事發展趨勢,認真研究現代戰爭的制勝規律,把軍隊建設的階段性特點、軍隊建設的基礎和現狀搞清楚,把影響和制約軍隊建設的重難點問題搞清楚,把軍隊建設的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等宏觀形勢搞清楚,繼續探索和解決新的歷史條件下可能打什么仗、怎樣打仗的問題。
總之,軍事理論不可能脫離軍事實踐而存在,軍事理論創新不僅是一項重要軍事任務,而且也是關系到國家安危的重大政治任務。軍事理論創新與國家和軍隊的榮譽、前途和命運息息相關。努力創新軍事理論、繁榮和發展軍事科學,才能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