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 年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僅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增強了包括國防實力在內的綜合國力,也有利于形成促進官兵成長進步的新思想、新道德、新風尚。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社會的變革和轉型,引起了人際關系的深刻變化。官兵關系作為軍隊人際關系的核心內容,面臨的歷史挑戰是十分嚴峻的。針對新的形勢和特點,我軍始終堅持人民軍隊的性質和宗旨,與時俱進,乘勢而上,發揮創造性,鞏固和發展了新型的官兵關系,實現了官兵關系的進一步和諧與統一。
一、更新觀念以兵為本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針對士兵的新特點,廣大干部不斷更新思想觀念,切實端正了對待士兵的根本態度。一是充分認清士兵的主體地位。軍隊的基礎在士兵,廣大士兵是我軍內部最基本的依靠力量, 是戰斗力的源泉。我軍各級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都牢固樹立了“以兵為本”、“基層第一”、“士兵至上”的思想,給予士兵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斷挖掘潛力,充分調動積極性,使士兵的聰明才智在部隊建設中得到充分迸發和釋放。二是全面辯證地看待士兵的優缺點。新時期士兵的上進心、自尊心和競爭意識很強,思維比較活躍,強調民主平等,個人需求層次高,但集體觀念、抗壓能力較以往的士兵弱。廣大干部能夠立足于時代大背景用新的眼光審視和認識士兵,全面辯證地看待不同成份、不同類型士兵的優點和缺點。實事求是地看待士兵的優點,認清新時期士兵的本質和主流,對士兵的缺點在工作中有針對性地加以教育引導,強化了其軍人意識、形象意識,并幫助他們克服缺點。三是保障了士兵的民主權利。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士兵的民主意識、參與意識日益增強,對部隊建設發展有自己的見解。對此,廣大干部在研究涉及士兵切身利益的敏感問題和單位建設的重要大問題上,都能夠明確標準,嚴格程序,暢通民主渠道,傾聽士兵的呼聲,采納士兵的合理化建設,維護士兵參與部隊建設的權利,以公開促公正求公平。
二、夯實根基科學帶兵
少數干部帶兵能力弱,管理方法簡單粗暴,是造成官兵關系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改革開放以來,我軍通過崗前培訓、短期集訓、以會代訓、難題會診、交流研討等方式,不斷提高干部的實際帶兵能力。一是堅持科學的帶兵方法。在社會環境和兵員素質發生重大變化,士兵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程度普遍提高的情況下,廣大干部在實踐中始終堅持了“以情帶兵”、“文明帶兵”、“依法帶兵”的科學方法,用科學的理論和革命的道理,用我軍的優良傳統、用英雄模范事跡教育激勵士兵,使士兵自覺、愉快地接受教育、服從管理,避免矛盾的產生和激化。堅持以條令條例為依據,規范和約束官兵的行為,將愛兵精神貫注于嚴格管理、嚴格訓練之中,做到嚴而有度、嚴而有據、嚴而有法。同時,還把我軍治軍的光榮傳統與改革創新精神結合起來,敢于和善于學習一切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方法,善于把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運用到帶兵的實踐中來,不斷探索新形式下帶兵的新經驗、新方法,豐富和發展我軍的帶兵思想、原則和方法。二是提高干部自身素質。針對新時期士兵整體素質的提高,廣大干部注重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軍事知識、人文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軍事、文化、管理和身體素質,形成了整體優化的素質結構。三是塑造良好的形象。當代士兵分辨是非的能力強,對干部的工作干勁、精神狀態、待人處事的方式等,都會在心里進行掂量。面對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干部必須自覺堅持原則、扶正祛邪,嚴于律已、以身作則、弘揚正氣,抵制和打擊歪風邪氣,用自己的模范行動影響、感召士兵,以良好的形象贏得士兵的信賴和尊重。在處理家庭和個人實際問題上,公而忘私;在對待名利地位和進退走留問題上,心境坦然;在完成各項任務中,身先士卒;在遵守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上,身體力行;在處理戰士切身利益問題上,公道正派。
三、真情關愛維護權益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之所以建立了親密無間的官兵關系,關鍵在于以兵為本。干部不僅從政治上關心,人格上尊重,做人上引導,工作上幫助士兵,而且從學習上支持,生活上體貼,維護士兵權益,關心士兵疾苦,為士兵辦實事、解難題,全心全意為士兵服務。主要表現在:一是關心士兵的生活疾苦。干部時刻把士兵的冷暖掛在心上,像父母一樣關心和呵護士兵,給予他們兄弟般的關心和幫助。從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真心實意地為他們排憂解難,注重幫助不同情況的士兵解決具體問題。如對獨生子女兵,從飲食起居、正確消費等基本常識教起,幫助他們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對入伍前打過工、經過商的士兵,幫助他們解決入伍前遺留的問題等;對生理心理有缺陷的士兵,幫助其診斷病因,做好疏導工作;對家庭和個人遇到涉法問題,積極主動幫助解決。堅持與戰士“五同”,做士兵的貼心人,讓士兵們真正體會到部隊大家庭的溫暖。二是關心士兵的成長進步。學知識、求進步、渴望成才是新時期士兵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對此干部在引導士兵著眼部隊實際,立足崗位成才的同時,千方百計地創造條件,為士兵的成長進步鋪路搭橋。在政治上,引導士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苦樂觀、利益觀、榮辱觀;把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作為幫助士兵成長進步的根本,讓他們明確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和行為準則;在軍事上,幫助士兵掌握與自身擔負任務密切相關的軍事知識,成為合格的軍事人才;在文化學習上,努力創造良好的成才環境,鼓勵他們參加成人自學考試,幫助士兵成為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人才。三是維護士兵的合法權益。對于想考學、學技術、提干、入黨、立功受獎等積極要求的士兵,干部能夠從思想上做好引導工作,并鼓勵士兵的這些正當追求。保護士兵的切身利益,為士兵辦實事,尤其是在士兵立功、受獎、入黨、入學等問題上,根據軍隊的政策規定,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從政策和制度上保護了士兵的合法利益。
四、純正風氣凈化交往
多年來,我們努力克服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大力消除官兵交往中的某些“物化傾向”,建立起純真的官兵關系。一是教育引導官兵認清“禮尚往來”的危害。從教育著手,使青年官兵筑牢思想防線,自覺增強抵制各種不良風氣的能力。同時,引導官兵認清庸俗關系的危害,劃清榮辱界線,確立良好的行為規范,并把公正、平等、團結、友愛作為官兵交往的基本準則。干部真正嚴于律已、公道正派,并以自身的良好形象來促進官兵關系的凈化。二是增強了處理“熱點”問題的透明度,減少了“物化”交往的誘因。“熱點”問題的處理上不夠透明是官兵交往中的物化現象出現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處理這些“熱點”問題時,干部自覺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確實做到公事公辦,不搞親疏,不看關系。讓士兵感到進步應該靠組織、靠實干、靠本事,而不是靠關系、靠個人、靠送禮。三是加強制度建設,從根本上制止“物化交往”。首先是建立了嚴格的考評制度,為廣大官兵提供一個平等競爭的機會,把“軟指標”變為“硬指標”。其次是建立了民主監督制度。在處理敏感問題上,干部自覺接受士兵的監督,注意傾聽群眾的心聲,處處征求士兵的意見。第三建立了檢查負責制。部隊各級紀檢部門以及其它職能部門對干部各項工作的檢查實現了經常化,在廣泛征求士兵意見的基礎上,摸清第一手資料,對于搞庸俗關系的人和事進行一查到底,并及時“曝光”。最后是建立獎懲制度。對于自覺抵制庸俗關系侵蝕的同志給予大力宣揚并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獎勵,而對于那些熱衷于搞關系的干部進行嚴肅的批評教育,對于嚴重違反組織紀律的嚴格按原則堅決處置。使官兵關系走上健康、正常的軌道。
新的歷史條件下,我軍官兵繼承和發揚了官兵一致和尊干愛兵的優良傳統,積極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和新特點的需要,在國家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中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我軍新型的官兵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