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成功試射烈火-3導彈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5月7日報道,印度于5月7日在東部奧里薩邦的導彈試驗場試射了一枚烈火-3導彈。試驗中的烈火-3導彈射程達3000千米,而該型導彈的最大射程為3500千米。
試驗中,導彈發射后約800秒,導彈抵達預定位置,導彈飛行速度超過4000米/秒,飛行最高高度達350千米。
此次試射是烈火-3導彈的第三次試射,2006年進行的首次試射失敗,2007年進行的第二次試射獲得成功。(雨絲)
“阿爾法磁譜儀”有望起死回生
近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部分議員新提出的《2008年國家航宇局(NASA)授權法案》要求授權航天飛機在2010年退役前增加3次飛行,其中一次將用來發射2003年哥倫比亞號失事后被從飛行清單中撤除的“阿爾法磁譜儀”。法案要求為在2010年用航天飛機把“阿爾法磁譜儀”送上國際空間站撥款1.5億美元。參院商業委員會尚未提出它的《2008年NASA授權法案》版本,而且增加磁譜儀發射所需經費仍須由國會劃撥。
“阿爾法磁譜儀”是由美國能源部牽頭的一個實驗項目,由16個國際伙伴參與,旨在測定地球大氣層外的帶電粒子。NASA于1995年同意用航天飛機將其送上空間站,但哥倫比亞號失事造成航天飛機停飛了兩年半,并帶來其它限制因素,從而使“阿爾法磁譜儀”被從飛行清單中取消。這項實驗得到國會議員的廣泛支持。議員們曾反復要求NASA想辦法安排其發射。在上述法案中,國會指示NASA對此事進行研究。(陽光)
美國計劃重新啟動JASSM項目
據太空戰網站5月2日報道,近日,美國國防部在從4個方面對聯合空對地防區外發射導彈(JASSM)項目進行評估后認為,該項目對于國家安全至關重要;沒有其它項目能以更少的成本提供相同或更多的作戰能力;新的采購費用估算是合理的;該項目采辦管理結構可以控制成本。
美國空軍已決定采購第7和第8批次的JASSM,第7批次的合同將在今年6月簽訂,共采購115枚JASSM。增程型JASSM的研制與試驗工作計劃在今年6月恢復,并計劃在2010財年進入生產階段。海基型JASSM的研制工作計劃于2010財年開始。(雨絲)
洛·馬公司成功演示驗證多殺傷飛行器-L
據報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宣布其為美國導彈防御局研制的多殺傷飛行器-L(MKV-L)載荷達到了一個關鍵階段,即成功演示驗證了MKV-L在軟件試驗環境下的攔截管理算法。
在進行目標攔截過程中,MKV-L運載火箭及其搭載的殺傷飛行器通過機動進入復雜威脅環境,從而對目標進行攔截。根據來自彈道導彈防御系統和其自身導引頭的跟蹤數據,運載火箭分配并制導殺傷飛行器在復雜環境下摧毀目標。攔截管理算法具有復雜跟蹤和識別、制導和控制以及作戰管理功能。(雨絲)
俄發射“進步”-29貨運飛船
莫斯科時間5月15日凌晨,俄羅斯聯盟U型火箭在拜科努爾發射了“進步”-29貨運飛船。飛船兩天后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為站上航天員送去了2噸多的衣物、補給和其它貨物,包括350千克推進劑、超過45千克氧和空氣、420千克水以及1292千克干貨(含258千克食品、126千克藥物和128千克衛生用品)。船上還載有90只蝸牛,用于對失重對生物體的影響進行實驗研究。
(江山)
印度陸軍試射大地-2導彈
今年5月25日,印度大地-2短程彈道導彈在奧里薩邦成功進行一次發射試驗。 這顆大地-2導彈彈長8.5米,可以攜帶1噸重的常規載荷或核載荷,射程達到350千米,持續飛行時間483秒,飛行最高點可達43.5千米。
與常規生產的導彈不同的是,該導彈采用了輔助慣性導航發射,單位精確性接近0 CEP(圓概率誤差)。導彈還具備欺騙反彈道導彈的能力。大地-2導彈于1988年2月首次試射,已經開始在印度陸軍服役,本次發射是陸軍訓練的一部分。 (雨絲)
歐空局設系外行星探測專家組
歐空局已成立了一個名為“系外行星探測路線圖咨詢小組”的專家組,負責向該局提出科學和技術路線圖方面的建議,以對太陽系外適于生命存在的類地行星上的生物標志物進行探測,甚至拍攝此類行星的圖像。專家組的工作時間約為一年,第一步工作是從科學界征集白皮書。專家組將把重點放在天基手段上,但也會考慮利用地基設施和儀器目前已有或將來會取得的進展。人類已在太陽系外發現了數百顆行星,但并未找到與地球類似的行星。
(江山)
波音公司獲得繼續研制雙任務導彈合同
據報道,波音公司獲得美國空間研究實驗室授予的一份價值520萬美元的合同,旨在驗證在導引頭集成目標末段傳感器項目下研制的制導綜合引信技術的有效性。
目標末段傳感器的引信將能夠減輕聯合雙任務空中優勢導彈的質量,并節省引信在導彈中所占的空間,從而更加有利于其執行雙重任務。聯合雙任務空中優勢導彈是將空空、空地雙重任務集于一身的首個下一代先進導彈。
為期33個月的任務2合同期間,波音公司運用其建模和仿真能力、算法研究及實戰試驗經驗對GIF進行演示驗證。此前的任務1合同價值60萬美元,于2007年10月授予波音公司。(雨絲)
赫魯尼切夫控股國際發射服務公司
5月29日,國際發射服務公司(ILS)宣布,俄羅斯赫魯尼切夫國家科研生產航天中心已買下由大股東航天運輸有限公司持有的國際發射服務公司股份。這樣一來,赫魯尼切夫中心目前持有國際發射服務公司83%的股份。其余17%的股份也由俄廠家掌控。新的股權結構意味著質子號未來商業發射的所有利潤都將留在俄羅斯人手中。國際發射服務公司擁有由赫魯尼切夫中心建造的質子號火箭以及在研的安加拉火箭商業發射服務的全球獨家推銷權。交易后,國際發射服務公司仍將是一家美國公司,受美國法規管轄。公司有雇員60人,目前有發射訂單22份,總價值近20億美元。自1996年以來,國際發射服務公司共進行了45次質子號火箭商業發射。(陽光)
德國成功試射IDAS導彈
5月29日,德國潛艇在水下成功試射了一枚光纖制導的潛射交互式防御和攻擊系統(IDAS)導彈,這標志著德國在水下戰領域達到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此次試驗采用的潛艇是U-212級“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潛艇的第3艘U33號艇。IDAS系統由迪爾防務公司、TKMS公司和挪威康斯堡防務和航空航天公司共同研制。 試驗中,IDAS導彈從魚雷管發射出去。在水下,導彈展開彈翼和方向舵,并啟動發動機,幾秒鐘后沖出水面,升至預先設定的高度然后轉入受控飛行段。這次試驗證明了IDAS能夠在潛艇位于水下狀態時使用。所有的機械接口都被證明是可靠的,并且通過光纖傳送數據進行制導也是平穩的。 (雨絲)
俄歐新飛船可能用“安加拉”火箭發射
俄航天官員稱,目前正由赫魯尼切夫國家科研生產航天中心研制的“安加拉”火箭可能被用于發射俄羅斯和歐空局擬議中的“機組航天運輸系統”(CSTS)飛船。CSTS飛船的俄方主承包商將是能源火箭與航天公司。“安加拉”火箭系列的各個型號采用通用核心助推器設計,其中只有“安加拉”A5重型火箭能發射這種可乘4人~6人的錐形飛船及其服務艙。“安加拉”將能從俄擬建的東方航天港以及現有的拜科努爾和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發射。CSTS飛船試飛定于2015年進行。其它可供選擇的火箭包括聯盟號火箭的改進型號聯盟3和歐洲阿里安5火箭的載人型號。烏克蘭南方設計局的天頂號也是一個選項。(江山)
日本國會通過太空軍事利用法
繼日本自衛隊突破《和平憲法》第九條的限制并成功走出國門后,日本又在為軍事挺進太空鋪路。作為推動自衛隊在國際上發揮更大作用的努力的一部分,5月21日,日本國會表決通過了允許該國航天計劃被用于國防目的的一項法律,即《宇宙基本法》。
《宇宙基本法》的通過是近年來日本為尋求使其軍隊有更大的活動空間而采取的幾項舉措之一。它允許日本軍方研制更為先進的情報搜集和導彈預警衛星。但該法稱,日本航天計劃將僅限于該國和平憲法所指的防衛目的。1947年由美國起草的憲法禁止日本從事進攻性作戰。《宇宙基本法》指出,航天計劃必須“有助于建設一個安全的社會,消除對人民生命的各種威脅,并保證國際社會的和平與安全以及我國的國家安全”。它沒有指出航天計劃的具體用途,但稱衛星網絡和其它資產可用于監視、規劃以及用于日本正與美國一道建設的導彈防御網。該法還敦促政府加強航天研發工作的預算和保障,以提高工業界的競爭力。它還敦促政府對大學研究人員和私營機構進行協調,以推動航天研發工作。根據該法,防衛相將加入一個負責日本未來航天項目的特別工作組,為軍方擁有和發展間諜衛星鋪路。(陽光)
美國首批末段高空區域防御系統
開始服役
據報道,首批美國末段高空區域防御武器系統(THAAD)交付美國陸軍開始服役。首批將部署24枚THAAD攔截器、3個THAAD發射器、1套THAAD火控系統和一套雷達。
THAAD設計用于保衛美國軍隊、盟國軍隊、人口密集區以及關鍵基礎設施免受中短程彈道導彈威脅。THAAD由火控與通信系統、攔截器、發射器以及一套雷達組成。攔截器利用碰撞殺傷技術摧毀目標。THAAD是唯一一種既能在大氣層內也能在大氣層外與來襲彈道導彈交戰的武器系統。(雨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