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說:“贊賞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毋庸置疑,贊美是非常重要的。于是,一時間課堂中的賞識之聲一浪高過一浪:“你真棒!”“你真聰明!”你是永遠的成功者!……許多教師的贊美語言就像在演繹臺詞,甚至出現(xiàn)了一味迎合學生的現(xiàn)象。“贊美”成災,“表揚”泛濫,“賞識”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和價值。
一、語文課堂“賞識”的誤區(qū)
案例1 形式單一的賞識
課堂上,一些年輕教師或用肢體語言,或用高亢的語調、頻繁的提問來烘托課堂氣氛,看似很熱鬧,可學生們回答的問題卻很簡單,教師一味地用單一的語言表揚他們“好”“你真了不起”“好極了”……或者教師說“表揚他”,學生們就一起拍著雙手,“啪啪啪”,然后異口同聲地說“棒棒棒,你真棒!”或者再變換一下形式獎顆小紅星或小紅花之類。有些教師甚至把重復學生的回答當作評價,當作課堂的過渡。
案例2 虛假錯誤的賞識
一節(jié)語文課上,教師讓一位同學站起來朗讀課文,他干巴巴地讀完課文,還讀錯了幾個字。當教師夸獎他讀得好、有感情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并沒有因受到表揚而面帶喜色,班里許多學生對教師的表揚也很不以為然。
另一位教師在講解量詞用法時,有學生給出“一只牛”“一個牛”“一條牛”等答案時,這位教師不但不予以解釋、糾正,反而當作“創(chuàng)新”予以肯定,加以贊賞,并帶頭鼓掌。
再如一位教師執(zhí)教《會搖尾巴的狼》即將結束時提了這樣一個問題:“讀了這則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一學生說:“我覺得老山羊很聰明。”教師很贊賞。另一位學生說:“我覺得這只狼也很聰明。”教師也隨即肯定說:“有道理,你的看法很獨到,狼確實很聰明。”聽課的教師驚訝了。
案例3 夸大其詞的賞識
一位教師發(fā)現(xiàn)一個平時作文一般的學生進步很大,于是對他說:“你寫得太棒了,富有創(chuàng)造力,我愿做你的第一位讀者。繼續(xù)努力下去,你以后一定是個文豪,希望在多年之后,老師可以自豪地對人們說‘我的學生是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大文學家’……”一篇作文的進步就能當大文豪嗎?就一定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嗎?其他寫得更好的學生怎么表揚?其他暫時未進步的學生又該怎么辦?教師在盛贊這位學生之余,是否有意無意地戳傷了其他學生呢?小小的進步給予如此奢侈的夸獎會造成學生的浮夸心理。下一次他取得更大的進步又該如何表揚呢?
案例4 只重表層的賞識
請看一位教師“有口無心”的贊賞:“××同學盡管速度慢些,反應慢些,但他很用功,所以進步很大。”教師在表揚學生時,隨口的一句話,雖然表揚了學生,卻讓學生形成了“反應慢”的自我概念。又如“不解童真”的贊賞:學生一個天真的問題,教師隨口反駁,引來其他學生的哄堂大笑,讓發(fā)問的學生羞愧不已,以后再也不敢發(fā)問。再如“隨便比較”的贊賞:課堂上,常常聽到老師說“哪位同學比他讀得更好?”之類的評價,讓讀得差的同學沒有再讀的機會,無形中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二、語文課堂呼喚“有度賞識”
1 自然真誠的賞識
賞識需要自然真誠,教師在學生有良好表現(xiàn)時應予以鼓勵和贊賞,在贊賞的過程中要注意融入情感做到情深意切,這樣才能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其實同樣一個字、一句話,語氣、語調、語速都有講究,說得平平淡淡,讓人感覺勉強,說得親切自然、滿懷激情,就讓人感受到那是發(fā)自內心的贊賞。
教學《陶罐和鐵罐》我讓學生朗讀,男生扮演鐵罐,女生扮演陶罐。男生讀出了鐵罐的傲慢,女生讀出了陶罐的謙虛,我不禁也被帶入了故事的情節(jié)中。當學生讀完后,我由衷高興地說:“你們的朗讀真精彩,我仿佛置身于故事中,來,讓我們一起為這精彩的朗讀鼓掌、喝彩!”真誠的贊賞,讓學生激動不已,他們獲得了精神上的支持,情感上的滿足,品嘗到了被人尊重的喜悅,感受到被人期待的幸福。
2 風趣幽默的賞識
要做到風趣幽默就要深入解讀文本,置身于文本的多種情境,積極尋求評價內容與情感、態(tài)度、文本的融合,用風趣的語言把賞識有機地滲透于學習內容,拭去刻意賞識的痕跡,增加賞識的情趣。一位教師教學《火燒云》,當學生們看到火燒云那千變萬化的姿態(tài)時,他讓學生想象火燒云還會變成什么樣子,一位學生站起來就說:“突然,天空出現(xiàn)了一頭牛,后面還有一堆堆的牛糞。”同學們聽了,哈哈大笑,學生也對自己的回答洋洋得意。教師順勢引導說:“火燒云,那么美,突然出現(xiàn)了牛糞不覺得惡心嗎?趕快把天空變得美麗潔凈些吧!”“突然,天空中出現(xiàn)了一位清潔天使把牛糞卷走了。天空又恢復了它的美麗、潔凈。”學生的回答令大家會心地笑起來。幽默的語言化解了課堂上的尷尬,也讓學生們在笑聲中受到教育。
3 據(jù)實準確的賞識
新課程強調課堂上要多“激勵、賞識”,少“批評、指責”,但這并不是說教師可以一味地、毫無原則地對學生進行“賞識”、“激勵”。“讀得好,下一個!”“真好!”“你真棒!”是如何好,好在哪里,教師說不清楚,學生也弄不明白。
案例2 說到的一個教師的課《會搖尾巴的狼》,從表面上看,這位教師很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體驗,但卻忽視了語文教育的基本特點。面對學生的這一認識,教師可以說:“看起來狼的確很聰明,但是它的聰明是為了達到什么目的呢?”引導學生領悟到狼的聰明是為了欺騙,再追問“這樣的聰明我們喜歡嗎?”順理成章地把學生的獨特體驗引到正確的社會價值觀上來。
4 創(chuàng)新語言的賞識
單一重復的賞識語言讓學生感到厭倦乏味,他們渴望變化,期待驚喜,追求新鮮,課堂語言應該滿足學生這一需求,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提高效率。如案例1的贊賞,“好!”“你真了不起!”“你真棒!”教師口頭禪式的單一語言既空洞乏味,又沒有針對性,聽多了學生就會覺得索然無味,淡漠教師的這種賞識。
因此教師要廣泛收集課堂語言,加強積累,使自己的贊賞語言常用常新,讓學生聽而不厭。同時結合體態(tài)語,如愛撫地摸摸頭,親切地握握手,深情地擁抱,由衷地鼓掌,有力地伸出大拇指,加上真誠的贊語,更能感染情緒,交流感情。
贊美不是簡單的、虛假的、夸張的、甚至是錯誤的表揚,而是善意的、正確的、有效的、恰倒好處的激勵,不斷地點燃學生心中求知的火花,激發(fā)他們憧憬美好學習生活的愿望,不斷地使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那些獎過其實、回避問題,動則掌聲一片的廉價表揚,充滿了功利色彩,使學生享受不到成功的快樂。“贊美”成災,“表揚”泛濫的背后是對教育的虛偽,是一種對教育極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更是對新課程改革的歪曲。教師要“有度賞識”學生。真實地給成長中的學生評價,真誠地為他們的每一個進步喝彩。
責編 韋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