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等災害一般會造成通貨膨脹壓力的上升,臺灣集集地震對半導體芯片價格的影響,以及美國卡特里娜颶風對美國原油和成品油市場的沖擊是比較典型的案例。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由于工業品的全球定價,以及災害沖擊的短暫性,通貨膨脹壓力上升的表現并不明顯。
●地震等災害會造成短期內經濟活動和投資活動的減速,但經濟增長和投資很快就會反彈到正常水平更高的位置,隨后逐步恢復到趨勢水平附近。
●基于這些理論分析和案例研究,并綜合考慮此次汶川地震主要受災區經濟總量等情況看,此次地震總體上對我國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的影響應該十分有限,在年度的總量數據方面應該觀察不到明顯的影響證據。
●汶川地震會減少短期內出臺進一步緊縮政策的可能性,但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方向不會因此改變。
地震影響經濟活動的基本機理
從總供應的角度來看,地震造成了經濟中資本存量的下降(表現為基礎設施、機器設備、廠房等所遭受的破壞),以及人口規模的減少(表現為人口的大量突然死亡以及更多的傷殘,并由此帶來勞動能力的下降)。因此,通過資本和人口的減少,地震造成了總供應曲線的左移和經濟中供應能力的下降。
從總需求的角度來看,由國外經濟所決定的對出口的需求應該不受地震的直接影響,地震對國內需求的影響可以分為投資和消費兩個部分來考察,并具體分為救災和重建兩個階段來看待:在救災階段,災區的正常投資需求應該是下降的;在重建階段,由于需要逐步恢復經濟,再加上正常投資活動的需要,災區的投資需求將出現比較大的加速和上升。
在救災階段,災區的正常消費需求應該受到了抑制;但政府為救災而投入的公共開支(例如醫療救助、軍事動員等)在增長;其他地區居民(包括企業)的經濟捐贈應該會抑制這些地區的消費和投資活動,但所捐贈的錢款物資幾乎全部用于災區救助,因此捐贈對經濟活動的總體影響應該是刺激性的。綜合來看,消費所受到的影響需要平衡以上三個方面的因素,其影響方向并不明確。
在重建階段,災區的正常消費需求應該得到恢復,甚至有一定程度的加速,政府為重建也將投入必要的公共資金。綜合來看,消費在重建階段受到的影響應該是正面的。
綜合分析供、求兩個方面的變化,大體比較確定的是:地震會造成通貨膨脹壓力的上升,但是對于許多工業品來說,由于價格的決定是全球性的,同時地震的沖擊是短期的,所以在大多數時候觀察不到通貨膨脹壓力系統性的上升。美國卡特里娜颶風和臺灣集集地震分別造成成品油和電子芯片價格的上升是地震加劇通貨膨脹壓力的典型例子,但是這種情況并不普遍。
地震還會造成短期內經濟活動和投資活動的減速;但經濟增長和投資很快就會反彈到正常水平更高的位置,隨后逐步恢復到趨勢水平附近。
災難造成影響的案例
案例1:日本阪神地震
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發生7.2級地震,死亡人數達到5466人,3萬多人受傷。受災人口達到140多萬人,占日本總人口約1.1%。主要災區阪神地區GDP約占日本GDP的23%。官方估計阪神地震造成經濟損失960億美元,占當年GDP的1.8%。
考慮到主要災區在日本經濟活動中的重要地位,阪神地震顯然影響了當季的經濟活動,1995年1季度的GDP增速和投資增長為前后5個季度中最低數,但實際上當年GDP和投資增長較前一年則出現明顯的加速。此次地震對CPI通脹似乎無明顯擾動。
案例2:臺灣集集地震
1999年9月21日,臺灣發生7.6級地震,地震造成13711人傷亡,其中死亡2405人,傷11306人。10萬人無家可歸,占臺灣總人口0.5%。地震襲擊臺東主要發達地區,其中地震中心區域臺中縣和南投縣GDP占臺灣省GDP的7.6%。地震造成損失92億美元,占臺灣省GDP的3.3%。
同日本地震一樣,臺灣地震對臺灣經濟增長也造成明顯影響,當季GDP大幅減速1.8個百分點,較前后兩個季度均明顯降低。但當年臺灣GDP仍然加速1.2個百分點。同樣,地震導致當季投資增長大幅減速,但是之后很快出現明顯反彈,其中2000年投資較1999年加速近6個百分點。
從價格層面看,地震似乎對短期內通脹水平造成一定壓力,地震當季(1999年3季度)CPI較前一季度上升0.04個百分點,地震后第二個季度(1999年4季度)繼續上升0.49個百分點。由于地震導致新竹工業園停產,導致全球本已高漲的內存等電腦配件價格雪上加霜。1999年6月,中關村64MB的LG內存條約310元,地震前漲至900元,地震后,到9月底漲至約1250元。
案例3:美國卡特里娜颶風
美國于2005年8月遭受卡特里娜颶風襲擊,災區GDP約占美國GDP的2.2%,颶風造成損失1000億美元,占GDP的0.3%,減少40萬個就業機會。
美國颶風襲擊的地方經濟占全國比例較低,因此颶風對GDP增長沒有明顯影響。颶風當季和災后重建對全國投資增長也沒有明顯影響。
但是颶風襲擊導致原油價格高漲并推高當期的通脹水平。災區墨西哥灣是美國的主要原油生產和煉油地區。根據美國石油公司與能源部報告,颶風導致煉油量約230萬桶原油的煉油產能關閉或減產,占美國全部產能的10%;并導致美國原油減產近四分之一。受此沖擊,8月份,本已高漲的原油價格急速上漲,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價格由58美元上漲至65美元,上漲11%左右。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通脹,導致當季CPI同比漲幅上升0.9個百分點。但之后隨著原油價格的回落,CPI漲幅也逐季回落。
汶川地震的經濟影響預計
5月12日,四川省遭受8.0級強地震,地震重災區包括成都市(都江堰市和彭州市)、德陽市、綿陽市、廣元市以及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007年四川省GDP占全國的4.2%,其中主要受災地區,成都市(都江堰市和彭州市)、德陽市、綿陽市、廣元市、阿壩自治州等,其GDP占全國的比例約0.7%;四川省第二產業GDP占全國的3.8%,其中災區第二產業占全國約0.7%。主要災區2006年豬肉產量占全國比例僅1.8%,糧食產量占全國比例約1.0%。
對比此次汶川地震與上文所述的案例,可以看到,汶川地震災區經濟規模相對全國經濟的比例與美國卡特里娜颶風的災區經濟規模占美國經濟的比例相當,甚至可能更低,比日、臺地震地區的經濟相對規模則小得多。因此,汶川地震對于全國經濟總量的影響(包括短期和中長期的經濟和投資增長等等)應該相當有限。
如前文數據所示,我國主要災區食品生產占全國產量的比例要遠遠低于墨西哥灣原油、成品油產量占美國的比例。因此,此次汶川地震對全國價格水平的影響也將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