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得寧靜,紛紛擾擾的狼煙、爭端、悲歡、苦難,我躲在房間,避著風雨寒暖,卻不得寧靜,因為放眼開去的都是苦難。越是凌亂地想躲開,越是怕深谷中的孤單,任由腳步隨著它的喜歡去它想去的地方,于是一次又有一次地來到凈飯,想不出為什么那個地方比家還要有家的感覺,寧靜生花,微風拂面。我最喜歡那個靠窗最角落的位置,藤編沙發、棉布靠墊,白色闌干、竹草窗簾,古舊木柜當茶幾,及肩植物做屏風,格局錯落間,心思卻有了寬敞的地方擺放。
素餅點心,全麥、藏紅花、開心果口味的餅干。以最簡單的原料做回歸自然的每一口吃食。
我們就這樣看著薏苡仁圓圓的果殼串成門簾,隨著氣流起合,搖曳著若有似無的聲響,還隱隱地反射著草本植物特有的光。周身有陽光撒進來的顆粒,有時間在流年中流淌,有叮當婉轉的音樂,有些懶散地什么話都不想講。
旁邊的一對夫妻在聊著些瑣碎的事,妻子偶爾拿起餐巾紙擦拭孩子嘴角的口水,歪著頭把一綹垂下的頭發別在耳后,撕下一小塊白白胖胖的帕尼尼,逗著孩子張開嘴吃了。時不時地續滿丈夫面前的茶杯,紅色飛絮,果香四溢,我看著他們四目相望的眼神,溫柔且堅定。
如果此刻,我的孩子坐在身邊,我會指給他看每一處的或人或物,告訴他這里面的故事。我會告訴他手邊面包的來歷,那是一片炎熱似火焰灼燒大地的沙漠,干裂土壤里,谷粒在吸允可能得到的任何一點水汽,人們祭拜天地只為違了約耍脾氣的雨季。饑餓時他們看見了金黃色的麥穗美麗得像天上的太陽,他們用石頭碾開麥粒,磨碎成粉,以尼羅河水潤濕成團,因為一些事就被遺忘在了某塊灼熱燙手的石板上,放了半天,等再想起面團跑回來找時,發現被灼熱日光烤熟了的一個金黃色的上天賜予的果實,茁壯飽滿,清口咀嚼,味道陽光般燦爛。
此后慢慢有了無數的烘烤技術,越來越多的面包、甜點、餅干、曲奇,花樣繁多地發展出來。大家拼命地往里面堆積著各式各樣的香精、油脂、色素,刺激著嗅覺視覺味覺,只是想讓它超越本質地招人喜歡。卻從此再沒有誰吃過之后,還能嘗到那本源誕生時的自然香甜。于是,才有我第一眼看到凈飯餐廳的面包時的心微微一顫,那面包樣子憨厚樸實,以最原始的方式,潔凈的種子研磨成粉,只添加水、一點點酵母粉和鹽,你可以看到那小小的一團面,呼吸生長,茂盛舒展,它必然也有生命,像我們一樣,土壤里誕生,陽光下燦爛。
提拉米蘇,滑膩厚實的奶酪香濃得好比奶酪蛋糕的質感了,含一口在舌尖慢慢溶化,咖啡酒連番席卷過來炭燒的甜中帶苦的柔澀、嬌嗔。主盤銀鱈魚,焦酥香嫩,逼真的肉質口感。帕尼尼餅之脆生生,混合生菜和果仁結合搭配,還有現烤出爐的薄餅,再健康不過的一頓午餐,卻讓身體輕快地減少諾多負擔。雙拼披薩,這次雙拼的是羊肉串和蘑菇披薩,純素的西餐,羊肉串是從臺灣進貨的素食品,吃起來竟然口感味道都那么那么像真的羊肉串,而且你看到薄得像蘇打餅干的餅胚了么?它的口感也是香脆惹人的哦!采用低脂的做法,一切不求饕餮只想安然健康自然。迷你土豆盞,外層有土豆帶皮烤制的脆韌韌的口感,而里面又有打碎的結合著奶酪香和青蒿植物的復雜滋味傳遞。旁邊小碟子是自己配置的辣醬,搭配起來趁熱吃,很美國鄉土,越吃越香。
我試著想象我想要的那一片自然,該怎樣在繁華鬧市里出現。卻發現當我坐在凈飯的角落里,手托著臉,望天,再沒有一處安寧能敵得過這里貼切。
時間順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當我們看諾多悲歡行走身邊,不如我們把腳步放慢,心平氣靜地,找一個角落,厭倦負擔,靜心食素,多年后,我想我也會像臨桌的一家三口那樣,安靜地坐在一處,我還是會要一杯最簡單的黑咖啡,任你們挑選紅色的山楂金盞花或者金色的汽水普洱茶,慢慢地和我的孩子講我和他爸爸的故事,時不時放聲地笑,時不時眼神投入,什么都不想,只想我的寶貝天天天藍,善良正直,按時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