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修金老漢,是乳山市下初鎮巫山村一名普通的農村科技員。2008年,他在自己創辦的科技大集上設下比武擂臺,承諾自己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用科學管理模式種植的花生、小麥、大豆的畝產量,要比村民種植的平均畝產翻一番,任何一位農民兄弟都可以參與進來,只要其中一項的畝產量超出自己的畝產,就可以當場領走一萬元現金,并且在科技大集上廣泛推廣,讓更多的農民兄弟靠科技種田,發家致富。有人說他創造了農業科技種田的一個奇跡,有人說他是吹牛,究竟是奇跡還是吹牛,本刊會跟蹤報道,秋后就會見分曉!
其人
很仔細地看了宋修金老人,憨厚樸實,待人熱情,是當地出名的農業“土專家”,也是一度被廣為傳頌的“葡萄大王”,曾經擔任威海市葡萄協會的理事長。自古以來有“桃三杏四梨五年,要吃蘋果七八年”的說法,而宋修金推行的“果樹倒垂直技術”一年栽樹,兩年結果,三年豐產,已經申報了國家專利。在積極為農民推廣這項果樹技術的同時,不知疲倦的宋修金又轉向了下一個奮斗目標。
這幾年,為了讓更多的農民看到自己用科學管理模式種植的大豆、花生以及小麥的實際產量,方便大家參觀,他忍痛把科技大集周圍的葡萄都給毀了,并且用果園換了近鄰的空地,為此,老伴心疼得直掉眼淚,家人也沒少埋怨他。他每天上午堅持給來自四面八方的上千個農民免費授課,目前宋修金創辦的科技大集,已接待各地農民累計達50多萬人次。
其事
宋老師把這套優質種植和管理模式總結得簡潔明了,以便于更明白地向廣大農民傳授,他說新時代的農民,不再是古老的“背朝黃土面朝天”的耕種模式了,要學會向科學種田要高產。高效農業必備以下四個條件:土壤條件,種子條件,肥水條件以及農業科技條件,精細耕種,就要在這四個方面下足功夫。
首先使用“免深耕”土壤調理劑,疏松通透土壤能達30-50厘米深,這樣不僅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長發育,增強其吸收水、肥的能力,還能有效地提高土壤蓄水力,水分的充分滲透,也能減少澇害的發生。
二是種子問題。宋修金說,我用的種子,都是幾年來優選劣淘而來的,當年“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讓水稻增產了30%-40%,為世界解決了7000萬人口的吃飯問題,堪稱奇跡。而現在,我這些年精心培育出的大豆和花生種子,畝產都能夠翻上一番。
第三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是要給作物搭配施用肥料。以前的肥料是以氮磷鉀為主的,而許多的微量元素就被忽略了,玉米增施鋅、硼、鈣才能不禿頂,籽粒飽滿結實,花生、大豆增施硼和鈣,才能提高坐果率,保證籽粒飽滿。土壤缺錳植物不抗重茬,大豆花生都是喜鉬科,缺鉬容易硝酸鹽積累中毒,鉬還能改善菜的品質和口味,真正達到純天然。
第四點,就是配套的農業管理技術。我的這套作物管理模式是前期促進,中期保養,后期抑制。具體說來,種子下地15—20天必須促使早出苗、多發根,而且要保證營養,讓苗肥壯,采用魚蛋白與種子1:10拌種的方法,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中期要講究保養,及時噴殺蟲滅菌藥的同時加噴葉面肥,尤其注重中、微量元素肥料的補給,促使作物健壯生長;到了后期,就必須抑制營養生長而促其生殖生長了,如果此時營養生長過盛勢必影響生殖生長,比如大豆過旺結莢少,花生蔓過高結籽少不飽滿,果樹秋條旺長,果小不成花。
為了證實這套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宋修金還在不同地區設置了示范田,在科技大集現場,也有不少農民站起來,跟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往年根據宋老師所教授的科學種田方法,秋后獲得豐收的喜悅。煙臺牟平區玉林鎮小宅村的農民于建港,也是一位農村的老技術員了,他心悅誠服地說,去年還不太相信,抱著試試看的心情種了一些花生,用的是花生的普通品種,根據宋老師的管理方式,用魚蛋白拌種,用的是稀土多元素螯合復混肥,中間噴灑了幾次鉬肥和多菌靈,秋天花生畝產竟由原來的600多斤翻番至1200斤,果樹栽培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但豐產,品質還非常好,收購商給的價格遠遠高于市場收購價格。
其他
原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栽培主任、原農業部果品及苗木質檢中心顧問汪景彥研究員,于2008年3月21日考察過宋修金培養的蘋果幼樹豐產園,做出如下論述:果樹樹體強健,結果枝粗壯,腋花芽結果累累,全樹幼齡枝組約150個以上,皆為背后刻芽促枝形成,三年生果樹全樹結果個數約在100個以上,在樹干未經環剝情況下,仍能年年開花。果樹栽后兩年結果,三年豐產,在紅富士栽培上是一個突破。目前,宋修金的果樹修剪方式已經得到專家的認可,并且申報了國家專利。
“敢為人先,造福社會,希望中國的農民早日擺脫陳舊的思想觀念,敢想,敢做,敢說,勇于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地發展壯大中國農業,讓更多的農民靠科技種田富起來,這是我最大的心愿。”這是一個來自農村普通技術員發出的心聲,敢于嘗新,敢于創造,本身就是一個成功,但是,畢竟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祝福和等待,等待秋后豐產那一天的到來,我們會為宋修金老人的執著和成功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