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 ,恰逢《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9次會議在德國波恩召開,中國派出由環境保護部牽頭、外交部、財政部、科技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科學院、國家海洋局、香港特別行政區等代表組成的代表團參會。
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是“生物多樣性與農業——保護生物多樣性,確保世界糧食安全”。它突出了可持續農業的重要意義,不僅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而且對于向全世界提供糧食、維持可持續農業生產以及在現在和未來促進人類發展進步都有重要的意義。
然而,生物多樣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喪失。過去半個世紀以來,人類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超過了歷史上的其他時代。60%的生態系統服務因為人類活動而日趨惡化,不可替代的物種滅絕速度也在加劇。與氣候變化相連的極端氣候事件,給農作物造成了巨大破壞,農業產量不斷下降,全球糧食儲備處于歷史的低位。
農作物和畜禽多樣化是我們應對全球糧食危機的重要保障,中國科學家袁隆平教授正是利用了野稗的遺傳多樣性,創造了雜交水稻的高產量,為解決全球糧食問題提供了新的途徑、思路。目前,與生物多樣性有關問題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熱點,各國政府都在積極制定措施,為了實現2010年的生物多樣性目標而努力。
中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更有責任為了二十一世紀及更遠的未來,穩定農業生物多樣性。積極采取主動措施,將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因素納入國家農業政策,鼓勵開展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的培訓、教育、咨詢,加強對農業系統進行可持續管理,確保子孫后代能繼續享有各種資源。自1992年加入《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來,中國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國已制定一系列與生物多樣性有關的法律、法規,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發揮了較大作用,采取一系列措施優先保護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同時,每年國家、部門和地方都有一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資金投入,也實施一些國際合作項目。
在今年的“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中,環境保護部生物多樣性保護辦公室舉辦了生物多樣性知識培訓班,向媒體和高校的學生介紹相關知識;與中國郵政公司合作發行了“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紀念郵票;并與中央電視臺合作播出“保護生物多樣性,共創生態文明”的公益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