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番茄制品的機遇,韓國三家商業銀行在馬來西亞發行林吉特債券的潛臺詞,以及農德孟閃電訪華對越南盾的支持。
沒人愿意輕易倒下。為了應對通貨膨脹肆虐以及信貸市場危機導致的流動性萎縮,西方也開始了漫長的自我救贖。
這些多種針對性措施中,就包括旨在逐步取消歐盟成員國內部的農業補貼的歐盟農業改革計劃,以及向發展中國家融資的行為。
歐洲正在致力推動自己備受爭議的農業改革計劃。這項改革實際是為了實現歐盟在農業方面的一體化。歐盟成員國將調整農業投入資金的分配,以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等環境變化和近來的世界糧食價格暴漲的挑戰。
它改變了農業補貼的原有形式,在種植作物種類時,農場主擁有更大的自由度。歐盟借此將減少對歐洲大型農場的補貼額度以及生產配額,把這些資金用來扶持較小的農村開發項目,這會使將歐洲農業置于更加市場化的環境下,無疑會大大提高歐盟對可能出現的糧食危機的應對能力。
雖然這項計劃受到歐盟委員會和專家們的認可,但卻意味著在農業領域的一次利益重分配的問題。取消補貼對法國和德國等農業大國是個大打擊。預計歐盟內部還會因此計劃而爭吵不休,然而新計劃勢在必行,歐洲農業將開始重新洗牌。
首先是享受高額補貼的高成本作物比如番茄制品等將慢慢淡出歐盟農業圈,這些領域將被低種植成本區域的競爭力所征服。歐盟農業委員會決定,在未來四年時間內完全取消番茄制品生產補貼。中國將會是最大的受益者。這對A股上市的中糧屯河(600737行情,股吧)是個好消息,因為具有成本優勢的番茄制品是它的拳頭產品。
全球種植加工番茄的區域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沿岸、美國加州河谷以及中國新疆、內蒙和甘肅地區。因為美國的番茄制品主要內銷,其出口量僅占貿易總量的6%-7%,意大利及中國出口量則大約占到全球貿易總量的29%和27%,在不受歐盟反補貼政策的地區里,中國的產出大部分用來出口,所以中國的番茄產業理當是歐盟政策的最大受惠者。
意大利之前是全球最大的番茄醬出口國,歐盟在番茄醬市場上有很大的話語權。在中國的新疆、甘肅、內蒙等地,番茄的種植成本非常低廉,所以巨大的成本優勢在面對意大利對手的時候會輕松獲勝,何況對方還會逐漸失去賴以生存的巨額補貼。中國將逐步取代意大利的市場領導地位,這種優勢地位的確立又將進一步賦予中國加工企業番茄制品在全球市場上的定價能力,并有機會參與到深加工產品所帶來的高額盈利,中國的競爭優勢將更加明顯。
除了喪失原有高成本農產品市場的定價權之外,歐盟農業新政背后是新一輪的農業制成品的牛市。歐盟對農產品補貼取消,將給農民種植這些作物的積極性帶來嚴重打擊。就是說由于一定時期內市場供應不會大幅度增加,所以在高額補貼取消的農產品領域,會因供應減少而價格攀高。
比如,歐盟2008年對番茄種植的補貼約為番茄醬制造商收購均價的45%,如果加上成本壓力導致的種植面積縮減,那么在未來三四年間,番茄醬的成本預計會成倍增加。
但是,放棄了自身農業在全球范圍內的比較劣勢轉而追求更高效的農業結構,對歐洲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巨大的進步。更加靈活的種植,能夠讓其自如面對未來不可預測的危機。對國際市場而言,具有成本優勢的農產品出口國和發展中國家都將因此而受惠。
然而,窮國并不會因此就能獲得更大的利益,一方面,歐盟的削減補貼政策能刺激其他地區更多的生產對歐盟來說高成本的產品,這部分供應增量能夠緩和歐盟生產減少帶來的價格沖擊;另一方面,取消補貼確實讓擁有低成本比較優勢的國家擁有了個別領域的定價權,而歐盟在最具戰略意義的糧食生產上的被動也將會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