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的“冬天”正在來臨,中小企業該怎么辦?
對于體質更為“虛弱”的中小企業而言,反應遲緩就意味著即將淪為“溫水中的青蛙”。
而要想擺脫這樣的命運,傳統的做法(比如開源節流等)已經越來越效果甚微,因為大家都在這么做,比較優勢已經歸零。
有沒有效果更為顯著的“過冬”之法呢?長江商學院戰略學副教授滕斌圣認為,與其被動地縮減各類成本,不如積極地尋求一些進取型的做法。他推薦了三種“過冬“方式:即找棉衣、覓食、冬眠。
所謂找棉衣,就是加厚衣服,取暖待春。已經經歷過多個“冬天”的華為掌舵人任正非說,華為過冬的棉襖就是現金流?,F金流怎么來?華為的做法是:產品價格寧肯賣得低一些,也一定要拿到現金。顯然,現金流是靠銷售規模來支持的,而要實現足夠的銷售規模,等是等不來的,只有去拼、去爭取市場:“在冬天,一定先要爭取更多的市場,只要能活到春天,哪怕存糧吃光了也在所不惜?!?/p>
所謂覓食,就是主動出擊,開拓新業務新領域?!俺彼巳ブ?,你才知道誰在裸泳”,巴菲特的這句至理名言啟示我們:在行業低谷時實施收購或擴張行動,時機是最為合適的。因此,你會發現:四川的外貿商人廖輝并沒有停下“兩條腿過冬”的步伐,更是借上游企業議價能力較弱時,通過縱向擴張來實現了自己產業鏈整合的商業圖謀。
所謂冬眠,就是及時退出并擇機轉行。如果你擁有的資源和能力不足,要想完成自我升級或是并購對手,顯然是一件異想天開的事。這時候,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及早套現獲利了結,然后靜待市場回暖時,侍機投資新項目或進入新行業。然而,此舉說來容易做起來難。退市者一致的狀態就是迷茫卻有所期待。至少到目前為止,他們都尚未找到屬于自己的新商業選擇。事實上,要進入一個新行業,不能只看到這個行業的成功者是如何的風光,還需自問:自己在這個新行業里有沒有別人所不具備的優勢?如果眼下沒有優勢,是否可以通過一些既有的資源來獲得優勢?如果在這些方面依然是一窮二白,那么貿然轉行,迎接你的可能就是再次的“冬眠”。